在北京展览馆,与穿越千年的乐器相遇

琵琶古筝箜篌扬琴,这些精致古典的中国乐器真是神奇啊。轻拨慢捻,就把积淀内心千百年的苦难演变成高雅的欢乐了。

在北京展览馆,与穿越千年的乐器相遇_第1张图片
北京展览馆

一个月前,朋友星子分享给我一条乐器展的推送,挑着眉问我“棠棠,要不要去看看呀?”“好啊好啊”两人一拍即合,都是心向往之的神情。

一个月后的周末,我们来到了北京展览馆。赴一场与穿越千年的乐器之约。

这场音乐生活展分四个板块:国风馆,展示中国民族传统乐器;西韵馆,展示西方乐器;跨乐馆,是不同音乐的碰撞与融合;乐学馆,有一些简单的教学。

由于对中国传统乐器抱有莫大的热忱,我们毫不犹疑地踏进了国风馆。十五国风,带着《诗经》的味道。端庄典雅。

在北京展览馆,与穿越千年的乐器相遇_第2张图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

迈进国风馆的第一步,就遇到了惊喜——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站在一把箜篌前,拨弄着琴弦。清澈空灵的声音,宛若天籁。

虽然小姑娘年纪还很小,对于音乐的一些深意还不能很深刻地体会。但我想,在她的手指与琴弦触碰的那一刻,内心收获到的愉悦祥和,是许多其他的娱乐活动不能带来的。

箜篌,这门有着上千年生命的乐器,在一个孩童稚嫩的手上,焕发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在北京展览馆,与穿越千年的乐器相遇_第3张图片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馆里,一位老师演奏了一曲《浪淘沙》。

她说,演奏者要尊重音乐的本貌,不能用技巧盖过感情。这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实为不妥。

琵琶是极有灵性的一种乐器,与古筝不同,不同的人弹琵琶,弹出来的声音意蕴是完全不相同的。换句话说,你弹出来的琵琶声,就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你。轻拢慢捻之间,就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个人的内心。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在听音乐还是音乐在听我们?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自己的经历和情趣的反映。你默默地倾听全世界,回过头,会有音乐在认真地倾听你。

在北京展览馆,与穿越千年的乐器相遇_第4张图片
古筝

一对聋人姐妹演奏的《酒狂》,听罢内心抑郁不能平。像是真切地听到了阮籍的狂放与无奈。众人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把盛唐的磅礴大气,宏大的关于人生的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听到演奏出一曲曲美妙乐声的两位女子是聋人时的消息时,内心是很受触动的。她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她们对音乐的体悟都来自于内心。虽然她们听不见自己演奏出的音乐,但她们心底的与音乐的理解和交融,或许会比平常人更甚。

对于阮籍,我知道他穷途而哭,知道他纵酒保身,也知道他咏怀诗里的不甘与无奈。而今天,通过一曲《酒狂》,从音乐的层面,我又离他更近了一点。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曲意幽深,和那一首首隐晦的咏怀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向来被奉为名篇尊为经典。中学时代记忆背诵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当合着古筝的曲调,吟咏着诗篇里的字句时,突然地,好像就对其中关于永恒关于生命的思考,多了一层体会和理解。

或许文学与音乐,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最后却会是殊途同归的吧。

在北京展览馆,与穿越千年的乐器相遇_第5张图片
Music

之后,我们又去听二胡,听笙箫,听各种精致典雅的乐器,或悠扬空灵,或雄浑深厚。

有不少人觉得,传统乐器,那是以前的事了,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太遥远了,于是将它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但在这场音乐生活展里,我真真切切体会到,这些美妙的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群之间,感化着每一个愿意倾听它的人。

就像写作者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样,每一位演奏者,都是在通过乐器传递着一份情感——我以我手弹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北京展览馆,与穿越千年的乐器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