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是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和含量的表格,表格中可以标示的营养成分包括能量、营养素、水分和膳食纤维等。

营养成分表一般包括三列内容。

第一列展示主要营养成分的名称

由于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与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相关问题(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以及慢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密切相关,因此,我国标准要求必须将这5项标示在营养成分表中,我们称之为强制标示的“1+4”。

第二列展示每100g(毫升)食品中,所含各营养成分的量

在阅读时应注意其含量的单位,有时是每100克、100毫升或每份。

有的商家为了使产品的热量看起来更低,而使用分量更小的“一份”作为单位来标注,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看清单位。

第三列展示每100g(毫升)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占人体一天所需营养素的百分比

即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nutrision reference value)。

营养成分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NRV主要依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每日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制定,大致表示当摄入8400k J能量时宜摄入的营养素含量。%NRV通常指的是单位食品中所含能量或营养素的量占到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

营养成分表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一款坚果的营养成分表为例。

该坚果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含量为“44.8克/100克”,这里的“44.8克”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是高了还是低了,消费者可能无法知道。而如果以百分含量来表示,则很好理解。

比如经计算,100克坚果中的脂肪占脂肪NRV的百分比为“75%”,则可以认为,如果吃100克这个产品,大概能够满足一个成人一天所需脂肪的75%。

因此,如果吃了100克该坚果,其他含脂肪多的食物就要少碰了。

%NRV看懂了,

“1+4”又该怎么理解?

1能量

总能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总和,食物的能量为我们保证了基础的生命活动、和日常运动所需的动力。

我国营养成分表中默认热量单位为千焦(kJ),但是也有商家为了使产品热量看起来更低,而使用大卡为单位。

事实上,每1大卡的热量相当于4.2千焦左右,消费者在购买时如果不注意单位,很容易中了商家的小伎俩。

2蛋白质

蛋白质作为人体必要的营养素,在牛奶、酸奶及奶酪等乳制品、肉类制品中,含量都很突出。

蛋白质在营养成分表中,也可以作为判断食物好坏的标准。

例如,国家标准规定:全脂或低脂牛奶,蛋白质不应低于2.9%。

也就是说,在营养成分表中,每100ml全脂或低脂牛奶,蛋白质的含量不应低于2.9g。

3脂肪

首先要明确一点,脂肪并非完全有害,必要的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把握好量才是关键。

食品中常见的脂肪来源除了坚果类、食用油、油炸类以外,脂肪乳化类食品也不容忽视,如最常见的沙拉酱,蛋黄酱。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一般来讲,配料表中,小麦粉、玉米淀粉靠前的食品,在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更高。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营养标签政策,并没有强制要求将糖含量独立标明,所以有些富含白砂糖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的食品,虽然没有单独标示糖含量,但从碳水化合物含量就能看出,它的含糖量很高。尤其要注意白砂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如果它们出现在配料表前3位,就说明碳水化合物总量是偏高的。

5钠

大多数人如今都对做饭时候少加盐是有意识的,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包装食品中的盐含量。

比如说某品牌方便面注明每100克中钠的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为118%,这就意味着,这一包121克的方便面落肚,这一天吃的盐就已经超标了。

无脂、无糖、0反式脂肪酸,

真的就完全不含有吗?

有些食品会标榜自己无脂、无糖、0反式脂肪酸等等,只是这些表述在技术层面的含义可能跟你的理解有些差异。

不仅如此,为了改善口感,食品商家一般还会做这些小手脚:

无糖和低糖的食品,很可能脂肪含量比较高;

而脱脂的食品则可能会添加大量糖分;

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会用棕榈油、动物油脂等来代替氢化植物油。

无论食品包装袋上标不标示,在配料表中隐藏反式脂肪酸的暗示语有:

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精炼棕榈油、

精炼植物油、精炼食用植物油、代可可脂、食用氢化油、

精炼菜籽油、氢化大豆油、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

植脂末、人造黄油、起酥油、植物奶油、

氢化菜油、固体菜油、酥油、人造酥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营养成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