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好学,却唯独忘了这件事。

一、聪明的“舍弃”

互联网时代,要获得知识太容易了。不仅公众号里大家都吆喝着“卖干货”,现在就连朋友圈也会被免费报名的各种活动刷屏~~下图是朋友圈截图(⊙o⊙)…

你这么好学,却唯独忘了这件事。_第1张图片
“”干货“天天都有啊

想学、求上进是好事。但是问题来了?天天参加活动,这么多‘干货’,你吸收得过来吗?

 二、“好学”害死人

>>>>我们都是“被打蒙的猴子”

有五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中间的高台上有一串香蕉。只要有一个猴子跳起来想拿香蕉,笼子的触电装置就会启动,5只猴子一起被电击。工作人员换了一只新猴子A进来,A当然不知道“规则”,结果一跳起来就被另外四只猴子打,几次下来A被打蒙了,再不敢跳起来了。

一只一只的新猴子被换进去,它们一进来就被告知,拿香蕉要挨打。

我们像不像这只被打蒙的猴子?我们习惯在公众号、通过各种分享接受各路牛人的经验指点,告诉你他走过的弯路、试错后的经验,让你别去碰,潜台词是“按照我说的方法来做就对了!”

我们脑袋里充斥着大神们的各种干货、套路、精华、方法。但回忆下,为什么听了这么多课,却仍然没进步再干货再值钱,都和你没关系.....


三、你需要“种一棵树”

1、需要种一棵知识树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种下一棵树;

·树干是你学习主线;

·树枝是你的知识框架;

·树叶就是一个知识分支;

·果子就是你的每一个细分知识点。

你这么好学,却唯独忘了这件事。_第2张图片
学校里的“知识树”

只有建立了知识框架,你才不会:

·看到什么文章都觉得好;

·觉得别人说什么观点好像都有道理;

·对别人的知识惟命是从;

你才能:

·在看到好知识时,及时吸纳到你的框架中;

·通过学习让你的知识越来越丰满;

·让你有了独立的思维和判断力;

·让看到的、学到的、总结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

2、挖坑——种树——结果:

挖坑的第一个好处,碎片化不再零碎,而是开始整理。

PPT秦阳老师在一次分享中提到,给自己的每类知识都挖一个坑。每一个文件里面又是各自的体系,形式各有不同,依据各自的特点而定。

我的“种树”步骤:

挖坑:

你这么好学,却唯独忘了这件事。_第3张图片
每一个领域就是“”一棵树


用“我的印象笔记”给感兴趣的领域建立了多个笔记本组即文件夹:

我的知识获取途径来自于两大块:阅读书籍以及我关注的公众微信号

(1)种树:

我会选用一两本领域的经典书籍,来进行主题阅读,用目录、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自己搭建起知识框架。参看昨天的文章~~

(2)搭树枝:

·针对网路好文:

先把微信或者网页上看到的好文章收藏到我的印象笔记,自动生成一个文件夹。(怎么把微信文章放到印象笔记?请百度经验)


你这么好学,却唯独忘了这件事。_第4张图片
看完文章在开头写“总结”

再利用统一时间来阅读、整理、复盘精华文章:

如上图,我读完一篇文章后,用红笔提取出找到的文章精华,用红笔写在文章抬头以后,将文章转移到其对应的笔记组里。

·针对书中的知识:

以时间管理为例,但凡看到各式各样的书里有讲到跟时间管理相关,对我有启发的内容,我就记在印象笔记对应的‘整理’笔记本里。

比如我正在学的时间管理,看到一篇好文章,我不是看完就算了,而是将其中我学到的精华纳入我的时间管理微课PPT里。

(3)丰收:

通过吸纳新的知识,并不断把与之前已经成型的一些方法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知识越来越厚。

看出来了吗?知识树可以最大化的榨取多元化的知识。正是因为我先挖了坑,我才知道我缺啥,不然,我总以为自己很满。


四、升级你的知识:

1、写出来:把你的知识框架用文章的形式分享出来吧。再不济发一条微博、朋友圈都比什么都不做就收藏起来强啊。

2、做成微课:想成为高手,就要想办法不断的打磨。自己学?枯燥又没动力!建议你把它做成微课,召集更多的小伙伴来听你分享。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快不足,以最迅猛的方式进化、升级你的知识,表达能力也随之提升。

好了,说了这么多,赶快去种树吧,要不然看了再多的干货也是白搭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这么好学,却唯独忘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