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和绣圣的秘密2(张謇简介)

状元和绣圣的秘密2(张謇简介)_第1张图片

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

这是1899年张謇所创办的大生纱厂开机时,他的恩师、赋闲在家的曾经帝师、常熟翁同龢赠送的对联。

这副对联,对张謇的后半生事业,作了很好的暗示和预言。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南通海门人。思想家、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政治家。

1869年“院试”过关,中“秀才”。

1885年“乡试”过关,中“举人”。

中举前,曾在淮军将领吴长庆幕府工作8年,因此与后来同在吴幕的袁世凯有师生之谊。后因袁背吴投靠李鸿章等原因,与袁绝交20多年。

张因才识出众、个性耿介,在晚清“清流”中有较大影响。


1894年“会试”过关,中“贡士”;

“殿试”中,得翁同龢力助,成为“一甲第一名进士”,即状元。

当年稍后,张謇即单独上疏弹劾李鸿章甲午海战战败之责,震惊朝野。恰因父丧,回家守制。

1895年后,受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之命,开始在江苏南通办海防、创办纱厂。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时,张謇为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力倡的“东南互保”献计献策,使刘坤一在“违抗朝廷命令”和“维护地方稳定”中找到了平衡、克服了心理和道德障碍。

1900开始的第一个十年,是张謇事业的第一个发展期。纱厂经千难万险于1899年开机后,很快进入高盈利阶段,由此带动了垦牧公司、盐业公司、轮船航运公司、铁厂、面粉厂、油厂、肥皂厂、染织厂、酒厂等一系列轻工企业的建设;同时,师范学校、职业教育(农科、测绘、蚕桑、女工、土科、聋哑学校等)、博物苑等文化事业也依次展开。 

1906年当选江苏教育总会会长;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会长。

辛亥革命后,是清帝退位诏书的起草者。

1912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成立,张謇列名实业部总长(一说次长,即副总长。未就任。但张謇为临时政府筹款50万元。担保了贷款30万元)。

袁世凯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张謇曾任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组织制订了一系列制度、法规,为经济恢复发展、规范发展作出了努力。1915年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遂辞官。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教育、文化、水利、交通、地方自治和建设以及慈善事业上。

1922年前后,形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大生集团【《大生系统企业史》载,到1922年,大生系统共有企业60家,资本总额3400万元(2500万两)】。

1925年,受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政治形势的影响,企业集团自身投资扩张过快的影响(张謇自己也认识到“南通实业,三五年来,因急进务广,而致牵阁”)【《为实业致吴季诚函》,1925年。新版全集第三册:函电(下),第1388页】,以及纺纱行业产能过剩、产销两难,导致现金流断裂,在并非资不抵债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约66%),大生集团被江浙财团的债权银行接管,张謇一生事业陷入谷底。次年张謇逝世。

虽然如此,通过张謇三十年的努力,南通模范县已经风云一时。张謇开创了我国近代史上很多项风气之先,很多第一;是南通近、现代化的先驱。其中,他创造性地经营南通城市建设,南通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人心目中,无疑张謇为“南通有史以来第一人”。

当代张謇研究第一人章开沅教授评价:

“张謇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时时考虑国计民生,必然要观察社会生活与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举凡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乃至外交都在研究之列。他干一行学一行,力求从外行转化成为内行,即令是相关科技层面也潜心有所理解,其好学精神与刻苦钻研令人惊叹”。

“张謇虽然胸怀大志放眼全球,然而却不务虚名,不讲大而空的废话假话。他既非理论的巨人,又非行动的勇士;既不会大言欺世,也难以冲刺在前。他在没有思考清楚以前决不采取行动,但一经采取行动就决心进行到底。他起步虽然稍嫌迟缓,但每一步都踏在实处,并且有足够的后劲,因此往往得以后来居上”。

“张謇的事业虽然立足于通海,但是他的思想却从来没有局限于通海。他从创办大生之始,就把大生作为中国国计民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全局来权衡民族工业的进退利弊,规划积极进取的发展方略。他的一生,就是以实业、教育、慈善为支柱,全面推进地方自治,按照自己的理想构建南通模式,并且还企望把它推展到江苏与全国”。


张謇一生事业,以1894年为界,半生文章、半生经济,均达到人生极致。“前人之述备矣”。

而张謇的个人生活方面,所述者不详。(今既欲扫雷,此一基本功课不得不做)。

根据《啬翁自订年谱》(本文所引年谱、日记,均据新版全集第八册:《柳西草堂日记》、《啬翁自订年谱》。下或简称《年谱》、《日记》)。


梳理啬翁婚姻关系,可知啬翁一生,共有一妻四妾。具体如下:


1870年,和海门徐氏订婚。1874年结婚。徐氏本自农家,甚得张謇父母欢喜,张謇也很高兴,“私喜妇得亲欢”。

1878年,女儿张淑出生。三个月后夭折(徐氏从此未生)。

1885年,娶妾常州陈氏。

1892年,“室人(徐氏)复为纳妾管氏”。


根据啬翁1921年在《致余觉函》【新版全集第三册:函电(下),第897页】中的记载:“仆年二十二而娶,十四年未有子,三十六而始纳妾,不久病卒(陈氏卒)。续一妾(管氏),六七年不妊”。

再据《啬翁自订年谱》,1894年,啬翁大魁天下。陈氏卒。“室人请于父,为定梁氏、吴氏二姬”。

再据啬翁在《致余觉函》中的记载:“四十五纳二妾。先后皆良家,皆礼聘”。

再据《啬翁自订年谱》,1896年,梁姬、吴姬来归。

1898年,吴姬生子张孝若。

1908年,徐夫人卒。

1915年,“管姬得心疾,擅投大悲庵为尼”(管氏出家)。


根据啬翁在《致余觉函》中对自己妻妾关系的描写,“分犹娣姒,名自嫡庶”,名分是要分嫡庶的,情分好比姐妹(妯娌)。并且,在徐夫人亡故后,“一妾稍肆”,屡教不改而“大归之”,即休了(梁氏)。此人应为梁姬,具体时间不详。

则晚年啬翁,身边仅独子张孝若生母吴夫人一人。

正室徐氏,感情最好。在1875年元宵节所作《元夜吟》(本文所引张謇、沈寿诗作,均据新版全集第七册:诗词、联语)中,即表达了“我家有新妇”后的喜悦之情。

张謇嫡孙张绪武先生编撰的大型史料画册《张謇》2004年正式出版,据画册可知,徐夫人姓徐名端(1856~1908),字蒨宜。“徐夫人婚后第五年生一女,未满百日不幸夭折,从此再未生育。为继子嗣,徐夫人可谓是殚思竭虑,先后为张謇纳陈氏、管氏为妾。张謇中状元后,又为张謇纳吴氏、梁氏为妾。1908年徐夫人病逝,张謇为其墓门题写楹联:

九州博大,惟是有女(汝);

百年之后,归于其居。

既道出徐夫人在他心中的位置,又反映了他们夫妇间的深情”。


此言不虚。盘点啬翁全集,妻妾中享受如沈寿一样状元文字待遇者,唯有徐夫人。如《乙酉元夜,坐花竹平安馆、蒨影室,悼怀徐夫人二律》(七律,1909年2月);此中“蒨影室”,当亦专为徐夫人而设。(花竹平安馆,原为“南通博物苑”配套建筑,后来成了张謇别墅“濠南别业”的一部分,招待贵宾之用。梅兰芳来南通演出,大多下榻花竹平安馆。徐夫人去世时,濠南别业尚未建成,特辟一室,可待追忆,也见感情之笃)

而徐夫人张罗“为继子嗣”之事,乃当时的风俗,亦无可奈何之事,不必深究。啬翁心中,以徐夫人为儿子之母,亦当时习俗。如《先室十周忌日,为礼佛于文峰塔院,成七言八韵》(七古,1918年4、5月间),其中二、三两韵有云:

十年荦荦当家感,一别沉沉拱木哀。

儿已生儿君可慰,我宁作我世何猜。


“儿已生儿君可慰,我宁作我世何猜”,这一联殊为宝贵。上半句向徐夫人告慰,儿已生儿;下半句向徐夫人表白,我还是我,关于我的一些胡乱传说,你不要相信。

啬翁为什么这样说?因为1918年的4、5月间,正是他和沈寿的关系最为密切的阶段之一,因为啬翁认为心中无愧,所以要向亡灵告白。【啬翁不是无神论者,他的哥哥张詧(退翁)和他一致认为,他是天上的文曲星宿下凡(详见在张謇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水利专家宋希尚晚年在台湾所著的回忆文章《追忆啬师的最后日子》)】

再据张绪武画册,吴夫人名道愔(1873~1943),南通如皋人。徐夫人去世后,便接替了当家人的角色。吴夫人也擅刺绣,爱好美术和盆景。

鄙人观吴夫人照片,单论相貌,只在沈寿之上,且年龄也与沈寿相仿。所不同者,吴显一个“福”字,沈显一个“静”字。

有一事可证吴夫人之气度。据啬翁日记记载,1918年10月22日,啬翁夫妇和沈寿一起去南通郊外的观音院礼佛,晚上吴夫人把条件较好的“林溪精舍”让给体弱多病的沈寿,他们自己住在条件相对较差的“西山村庐”。啬翁信函称其为“道愔贤内”,基本不差。

1920年3月11日,啬翁致信吴夫人:“沈雪君病肿,恐不能愈,形势甚重。望二三日内理料家事,即来城商酌一切。此人真天下第一可怜、可重之人也”。


盖啬翁家中,已视沈寿为家庭成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状元和绣圣的秘密2(张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