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隆析字说起

        据说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 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这是什么人? ” 张回答说:“他是个农夫。 ” 乾隆又问:“农夫的『夫 』字怎么写? ”张顺口答道:“就是二横一撇一 捺, 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 ” 不料乾隆听后摇头说:“你这个宰相,连这个夫字的写法 也辨 别不清。 ” 乾隆皇帝说:“农夫是 刨土之人,上写土字,下加人字; 轿夫肩上扛竿,先写人字,再加二根竹竿; 孔老夫子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这个夫字写个天字出头;夫妻是两个人,先写二字,后加人字; 匹夫是指大丈夫,这个字先写个大字,加一横便是。 用法不同,写法有别,不能混为 一谈 啊。 ”

        乾隆利用汉字的指事和会意的特点,巧解“夫”字的写法,既显摆了自己,又教训了属下,确实可圈可点!

        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拼音文字不同,属于表意性质的平面型方块体文字。学习中国文字,首先要体会文字造字的方式带给我们不同的意思。

        中国文字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方字方式。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转注,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中国的文字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独立于世界文字之林。乾隆解析“夫”字的写法,说明了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不愧是奥妙无穷的“智力魔方”!

从乾隆析字说起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乾隆析字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