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的模样》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家人们:大家中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代表小学部教师在这里分享重庆之行的学习感悟,在去重庆的时候,我就在想,回来的时候要给大家带些什么?难道仅仅只是给老师们和全年级225位孩子每人一份小特产吗?除了这些,我觉得更应该带回来的是在这次饕餮盛宴上的“山珍海味”。去年在一次分享中我谈论到了《班主任的模样》,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班主任的主战场教室又该是什么样子呢?于是根据本次重庆年会的学习后,带来今天的分享《教室的模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基于此,很多学校的校园里到处悬挂或者张贴着各种名人名言以及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标语口号,目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教育场,也许孩子们不能都记下来,但耳濡目染总会留下些印记。教室里,会张贴各种攀登榜、红花榜、小星星之类的榜单,目的无可厚非——鼓励竞争,促进学生学习。

在重庆教育峰会上,有一场是“教室新场域”板块。听了专家的分享,激起了我的一些新的想法:教育一定是距离儿童心里最近的教育,而这种教育一定是与儿童自身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认为不仅学校的墙壁要说话,我们教室的角角落落也要说话。


在校园中,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应该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灿烂绽放,这才是自然生长。那么一间教室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室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生活的地方,更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

于是,带来我今天的第一个问题:一间教室,最美的物品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书籍。(下面大家看这张图片,左边的图片是我们学校幼儿园一间教室的一个读书角,右边这张照片是我的儿子汤圆和他的老师,拍摄地点也这个读书角的旁边,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这也是汤圆来幼儿园地一周时,我在王园长9月份的打卡中看到的一张照片。汤圆是一个总是时不时给小朋友带来“伤害”、给老师带来麻烦的孩子,在去年的时候诊断发现他有一定的社交障碍,所以在和同龄孩子接触的时候,总是不太会表达。因此,他总是状况百出,让我也焦虑万分。可是,我发现在学校唯有读书能让他感到安全,每次回到家让他讲述幼儿园事情的时候,他说的语无伦次,但是让他讲述在幼儿园读的书的时候,他却容光焕发,滔滔不绝。而说起来他最喜欢的幼儿园区域,则毫无疑问的回答说是读书角。虽然他不会太好的表达,但是可以感觉出来,大概书籍是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了。)

教室是生活的场所,书籍能创造一种文化气息,能使人摆脱平庸,寻找自己;


接着我继续思考:一间教室,最有意义的物品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照片。(大家看到的左边这张照片是我在幼儿园的教室看到的,右边的照片是我们小学部的一间教室的照片,我认为这样的墙壁孩子们一定愿意在这里停下脚步多看几眼,会和身边的老师同学去讲讲照片中的自己,我认为这才是照片墙最大的价值所在了。)

教室是平凡生活的缩影,通过每一个重要时刻的记录,去完成一次成为英雄的旅程;


最后我思考:一间教室,最有价值的物品是什么?

我认为是:孩子的作品。(一间教室中好看的东西特别多,可唯独学生的作品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孩子尽心尽完成的,能被显示出来,正是老师对他们努力成果的肯定,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成就感。而作品之间的相互对比,又可以在另一个层面促使他们取长补短,更进一步。)

教室是文化的中心,它需要汇聚成就,形成梦想,以作品证明价值,以榜样指引方向。


刚才谈到的书籍、照片、学生作品,在我们的教室到处可见。书中的真理给孩子指明方向,照片的故事记录着孩子成长,作品的成就让孩子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这些都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形成的条件,这就是孩子们的栖息家园,这才是教室该有的模样。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室对外它是一个社会让孩子们懂得竞争与规则,对内它更是一个家,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温暖、爱与被爱,在这里实现理想。而教室里所有的资源都应该以帮助儿童解决真实生活问题为基点去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空间。

我们要让教育空间可视化,所有的东西都要基于儿童理解的视觉表达。根据孩子的生理成长、认知发展、生活体验的规律去创造让孩子看得懂的文化。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和孩子一起达成共识,以精神契约为前提给孩子创造无限的可能。教育的核心是孩子,教室的主人也是孩子。


教室本来就是一间房子,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你赋予它意义的时候,它才变成了有意义的教室。通过本次学习,如何打造一间有意义有安全感的教室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室的模样》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