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希望

胡适先生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当满盆花!”

花与希望_第1张图片
兰城有点年味了。图与文无关

花与希望之间,由一段往事相连。

1921年夏天,胡先生去西山,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便欢欢喜喜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可是,直到那年的秋天,兰花草还是没有开出花来。惆怅之余,胡适先生提笔写了这首小诗。

胡适先生是早期提倡用白话写新诗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现代史上曾经叱咤风云,所以也有人说,兰花草比喻的是他在美留学时接受的新思想--—自由主义,当年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殷切地期待它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出花来。在他眼中,兰花吟唱出的是他对故园的怀恋,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期待,更是对自由的向往。 所以,眼见自己小心呵护的兰花花时已过,而花苞尚无影踪,他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不禁触景生情,故将小诗命名为“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