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大争之世栋梁才,各有所长两公子”(一)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大争之世栋梁才,各有所长两公子”(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导读:长公子赢虔斩断箭杆,救下公父。军塌前,献公授赢渠梁兵符决定退兵。回城后献公多方考察继承人选,国后欲让两子回宫,交代传国之事,以防万一。

同时,世族私议,老太师甘龙默认众人支持赢虔。对于即位,献公似已心下有底,女儿荧玉对公父伤势却是备加担心。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大争之世栋梁才,各有所长两公子”(一)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少梁之战

大师兄分享: “胜负未分之时,秦献公为何仓促退军?所有的事实都表明退军是正确的,同时最难做到的是秦献公的自知之明与自我否定;秦献公撤军回国后又将如何安定国心以及献公如何对接班人进行仔细斟酌和考察?”

秦献公亲自统帅的大军半日内斩首魏军五万,仲公子赢渠梁——后来的秦孝公——率死士三百直突敌阵中心,一举俘获了魏军统帅公叔痤。按照战国初期的用兵规模和评价标准,这算是一场特大胜利了。出人意料的是,魏军在统帅被俘后非但没有溃散,反而拼命回卷,力图抢回统帅。

秦献公眼见长子赢渠梁的三百死士陷入红色魏军的汪洋大海,情急之下,长剑挥动,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冲入敌阵接应。两军会合之际,士气大盛。赢渠梁一马当先,率兵冲出重围。秦献公断后阻击,眼见就要摆脱魏军,却没曾想到被魏军的狼毒箭一箭射中。

危难之时,秦献公毅然决定立刻撤兵。他深知自己的时日不长,他要将千辛万苦夺取来的国君之位传承下去,他要将秦国交给谁呢?能够顺利的交到他想要交的人手中吗?

五十三年前,他的父王秦灵公去世之时,国君之位就应属于他,但当时只有五岁的他却眼睁睁的看着国君之位被自己的叔祖父赢倬子——秦简公——抢走。自己流亡他乡长达近三十年后,他才从已经传到第三代的秦出子手中抢回了国君之位。

这一次,历史还会重演吗?

那结合第一集“英雄辈出大争世”,我们看到第一集的主人公差不多都出现了,英雄很多。我们说过少梁之战有几个最为关键的人物,一是秦国老君上---献公师隰,二是魏国相国,魏军统帅公叔痤,三是魏国名将公子卬,四是秦国长公子嬴虔,五是日后秦国君上仲公子渠梁,但其中两个主人公的我们真正要看的,一个是秦国仲公子赢渠梁后来的秦孝公;一个是魏国中庶子卫鞅,未来的商鞅。

那我们看到其实在第一集里面嬴渠梁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还能够用比他更有能力的人,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领导者去思考的。领导艺术最重要的就是用人,一个领导没能力,他用人很正常,而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还能够让比他更有能力的人上,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思索的。

我们说过用人三境界,用师者王,你用的人都比你优秀,你将称王天下;用友者霸,你用的人都跟你一样,你可以称霸四方;用徒者亡,你用的人都比你弱,一代不如一代,你一定会灭亡。

那用人最重要的是用哪种人? 标准答案是三种人都要用。但成就我们最重要的那个人是第四个人叫做敌人,因为只有敌人才会让我们永远活在忧患之中。在企业战略里面就把这个称之为标杆企业,所以比麦当劳做的更好的叫肯德基,比可口可乐更会创新的叫做百事可乐。

那我们再来看看卫鞅,卫鞅在此刻的位置非常低,只是魏国的一个小小的中庶子,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文职人员。但是卫鞅在整个对战略的思考,用我们从平凡到卓越的话说,不在乎游戏中的位置,不在乎现实中的位置,在乎的是你在人生当中把自己当作什么位置。

很显然在这里卫鞅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比战场更高的位置,他会去思考什么叫做最好的战略。那相对的,我们说的公子卬就会觉得他很可笑。公子卬否决一个人,针对一个人,他都是进行从人身攻击。

第一幕我们看到的是“胜负未分之时,秦献公为何仓促退兵?”,长公子嬴虔斩断箭杆救下了公父,军榻前献公授嬴渠梁兵权决定退兵,回城后献公多方考察继承人选,国后欲让两子回宫,交代传国之事,以防万一。

胜负未分之时,秦献公为何仓促退兵?所有的事实都表明退兵是正确的,但其实最难的就是秦献公的自知之明和自我否定。人不到伤痕累累,不会后悔。很多人从轮回上来说,伤痕累累,他也不后悔。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流泪,他撞了南墙他也不回头,他见了棺材也不流泪。

所以秦献公在这一刻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和自我否定这个就非常重要了,在决策中我们说过最重要的不是谁是对的,而是什么是对的,我们真正能够做的像德鲁克说的:有效的决策出发点是“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谁是正确的”。

正确的妥协:决策者及相关人面对这个现实,接受这一点,权力做出让步。错误的妥协:权力拒绝让步,推翻有效决策,用“政治手段”做出权力满意的决策,通常是“和稀泥”。同时,在这一幕当中我们也看到秦献公的这种领导力,而当秦献公一旦做出退兵的决策,其实他做后面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环环相扣的。

在秦献公被魏国狼毒箭中伤后,病情迟迟不见好转。此时作为一个励精图治,想恢复秦穆公霸业的君主来说,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继位者。秦献公两个儿子,长子嬴虔和次子嬴渠梁。嬴虔勇猛无比,做事容易冲动,喜欢拼战沙场,和他自己很像;次子嬴渠梁少年老成,但年纪太轻。

秦献公表现的非常冷静和睿智,他没有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走访民间,考察民情,了解国家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相应的接班人。他了解到,秦国民不聊生,秦国太弱小,不敢再轻易开起战端,否则会有亡国的危险。

第二幕我看到的是秦献公撤军回国后如何安定人心,或者叫安定国心以及对接班人的仔细斟酌,与其说仔细斟酌,不如说再三考量! 什么意思?就像在管理当中不是用什么样的人,而是用什么样的战略。

那秦献公从决定退兵开始,他就已经明确了他的战略,所以负责退兵的大将不再是嬴虔,而是嬴渠梁。这个时候秦献公他的战略是非常清晰的,他再三考量其实只是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

龙贾:秦军逃营,立即追杀。

公子卬:追杀什么?不能弄险,退兵。

龙贾:败军不追,公子何意?

公子卬:我要请兵再战,一举灭秦!

龙贾:夺不回丞相,我等死罪

公子卬:本公子顶着,你何罪之有啊!撤……

面对秦军撤退,老将龙贾的意见是要追,公子卬的决定是不追。对于龙贾和公子卬他们两个的不同意见我们没有办法去评价对错。如果仅仅只是从自己的位置上来说,龙贾一定是对的,他应该去乘胜追击,或者说要救回公叔痤,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公子卬是对的,因为不败在自己而胜在之于敌。

秦军将士:斥候急报,魏军回师河东,没有追杀。

嬴渠梁:伏兵收队,兼程赶回栎阳。

秦军将士:嗨!

子岸将军:我们好不容易断后,他却跑了。

嬴渠梁:当追不追,定然是另有图谋。

……

这一幕我们说的是“穷寇莫追的道理和嬴渠梁对人性的把握”。第一,嬴渠梁撤退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埋了伏兵,如果魏军乘胜追击秦军那才真的叫做砧板上的肉。那更厉害的是什么呢?当嬴渠梁发觉魏军没有追来的时候,说当追不追必有图谋。,他会根据对手的反应想到后面更多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大争之世栋梁才,各有所长两公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