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大同之说”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187天)

1943年4月15日(周四)重庆,晨阴,午阴20°,晚雨。

  晨五点半起。上午续阅《剑桥科学名著》。国防科学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吕文海与沙学浚来,他们院在浮图关顶上,有三十多个学生。

报载吴稚晖先生(中央监察委员)阐释"大同"之学说,大段引用《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下午继阅《剑桥科学名著》,牛顿万有引力之最大缺点,在于不能解释水星近日点之运动……一般人认为牛顿之定律较爱因斯坦相对论为简,但在四维空间则以爱氏理论为简。

吕蔚光接手气象局事。训育干事刘侠任来。

晚上,陈时(武昌中华大学校长)在参政会请客,因收到请帖较晚,未去。

 (以上文字系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共同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大同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