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活着_第1张图片
活着

  这本书是我有一次去给女儿买课外书,在货架上看到的,名字与书本页面吸引了我,与老板闲聊时,老板说:这是现在初中,高中生必读书籍之一。

        这本书买的时候是李咏去世的后两天,买回来没几天金庸也去世了,我当时反应这本书买的也真不是时候。

        虽然我不是他们二人的超级粉丝,但是也不否认他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现在还能看到一些商家拿着李咏去世的消息打着广告,同时这也证明其曾经存在的价值。

        昨天看到一篇写马航的文章,里面说人去世分为三种:第一种:自然去世,第二种:葬礼去世,第三种:被人遗忘的去世。正常人都在经历着这三种去世法,但是还有一种是:有些人死了他却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

        在《活着》的自序中有一段话我比较喜欢,现把它摘抄下来: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的突出。

        内心让他真实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全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是封闭起来的。

      于是只有写作,不停的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的到来。

        这段文字给了我许多共鸣,有种与作者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是一位默默的写作者,通过一次次写作一次次与自己对话,慢慢的读懂了自己,我受益于写作受益于心理学,虽然思维,视野还需要继续开阔,但是我相信我是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写。

        《活着》当写出这两个字的时候,想起了汶川地震,想起了唐山大地震,多少人想活着,渴望活着,一双双祈求上帝的眼睛,一颗颗破灭的希望,相对于生活在世间的我们,我们不但要活着而且要活好。

        此刻我的思绪有些悲伤,我知道已经偏离《活着》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但是我还是想让悲伤的情绪在空中在飘一会儿,飘一会儿……我知道是这两个字让我想起了伤感,同时也有另一种伤感升起,就是如何活好?

        朋友曾经在群里探讨一个话题:生活,生,活。是呀!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这样的生活让人向往,我常常迷恋山川树林,如果在古时也许我会是一个隐居者,而今日我也是隐居者――隐居于文字之中,隐居于自我情绪之内。而生,活二字即是先生存下来,在继续活下去,没有生何来活?

        我对未知有一种惧怕,我的文字,我的朋友当到一定程度时我会开始封闭自己,就像习惯了黑夜虽渴望光明,当光明到来时我又是畏惧的,我的文字常常有种点到为止的感觉,我自问自己,是不敢前进?还是害怕其他?

        武志红老师说对未知的惧怕源于自己无法掌控未来,所以内心会不安,可是我觉得我不是单一的这么简单,也许我怕思索,怕触碰内心深处不愿触碰的伤,不接近阳光永远不知阳光的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