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悄然发生的教育变革――《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导言读后感

一场悄然发生的教育变革――《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导言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年1月3日,阳江市名班主任工作微信群里,由阳江市教育局德育专干周雪燕老师转发了一份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中小学生减负30条措施,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中提到,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实践锻炼,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乐于科学探索,热心志愿公益服务。在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中,对家长提出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加强家庭交流互动,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真勤奋学习,增强孩子身心健康等意见。[1]接着,周雪燕老师发出2019年1月份教师谈的主题:针对以上这些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你怎样布置寒假作业?目前中小学生沉重的学业压力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可喜的消息。

      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是这样的:最后一科期末考试的结束钟声终于敲响,寒假生活即将开启。学生还要回到教室,由班主任重点进行寒假的安全教育提示,以及寒假作业布置。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生物老师、地理老师……他们手上都那些几叠试卷,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登上讲台,“一声令下”之后,自然有组长或第一排的同学接过试卷,发下去。“还是不要放假吧!”他们开始叫苦连天。我们以为学生会很期盼假期的到来,他们只是喜欢没有寒假作业的寒假。一方面,学生都纷纷表示一放假就要彻底放松,组团“吃鸡”,睡觉,“煲剧”……,这些自然状态下的“活动”与规划是无法在“教育缝隙里”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的,他们在离开学校的“监管”之下,尽显百般无聊;另一方面,作业“一箩筐”,其它娱乐虽有,除非刷完作业题才能真正享受寒假的轻松。几位曾经教过的学生目前已经就读高中,在寒假即将结束几天,在朋友圈晒出加班“捋”作业的照片。

      在我孩子的班群里,当老师发出回学温馨提示后,家长们一阵欢呼:“终于要开学了,我觉得好开心。”“恨不得马上送他回学。”“在家里各种搞。”可想而知,家长多么盼望孩子快点回学校好拜托带孩子的烦恼。

      2019年除夕,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教授在朋友圈分享了八篇来自老师和家长的《你好,寒假!》读后感,李教授几乎每天在朋友圈里分享“你好,寒假”项目相关的美篇、、公众号文章、报道。2019年春节期间,我的朋友圈里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各种吃喝玩乐的图文。浙江武义静雪老师是我在“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二期”微信群里结交的朋友,我们未曾谋面,在微信群里、朋友圈里却是很有亲切感。她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在泰国旅游,除了分享泰国的旅行经历,还分享了《你好,寒假》的读后感,在她旅行回国后即时开始阅读与思考。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朋友圈里除了晒玫瑰,晒红包,晒各种情人节礼物。李家成教授在朋友圈分享了“隔代、多代教育的独特,应该内涵新的人性观与学习观,应该能促成新的学习单元的形成,应该需要更自觉和主动的教育介入。中国的教育实践,应该会连接老年教育、青少年教育和中小学改革,持续下去,应该能形成本领域的知识创生。”

      在“2019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群里,一位丁校长转发一份隔代互学长本领签订协议的材料,李家成教授也就这个隔代互学的话题进行指导,他建议丁校长对相关视频、图片等,依照每个学生分类收集,并进入前期整理阶段。接着,李教授说:“欧美国家也有相关研究,我们需要创生基于中国实践的研究成果,也应该能做到。”

上海市临港实验学校董雪梅:隔代互学。

浙江武义静雪和湖北陈娥:做基于中国实践的研究。

嘉兴汪嘉荣:隔代互学真是个好方法,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

李教授:欢迎继续思考下去,看看学期中可以如何做?

武义泉溪小学涂淑莉:传承:我觉得可以从寻找一些爷爷辈快要失传的工匠手艺,让孩子们传承下去,因为这些东西爸爸辈不会做了,马上要失传了。孩子教爷爷奶奶现代的信息运用,这个点可以试试。只是个人想法,不成熟。

李教授:欢迎帮忙考虑,有兴趣的研究伙伴,等我们开学后组建新的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如何在学期中,促成学生、父母、祖父母的多代教育,如何促成中小学与家庭、社区、老年大学等的合作。

      这将是终身教育视界下的一个新创生的开始,打破时空的界限,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只因志同道合而走在一起。我是这样通过这一点星星之火去理解“你好,寒假!”项目有它的计划性,同时,也有偶然。有些创生就是在一个项目的实践中突然生出新的另一个项目。正如在该书的导言中说:“‘你好,寒假!’当我们最初用这个名字这个项目时,我们确实充满期待,而且也是有基础的。”

      2017年5月,我从上海参加班主任学习培训回来添加了李家成教授的微信,能够与李家成教授会面是阳东区教育局政教股领导与李教授相约,这位领导能够与李教授相识又是因为阳东那龙学校林冬梅老师,那时的林冬梅老师正在李教授的引领下“茁壮成长”起来了。

      从此,我相继加入了“2019寒假生活研究和学期初生活重建”群、“全国乡村班主任研究群”、“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二期”,在这些微信群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学者、校长、班主任,还有杂志编辑。他们分享自己的调查、分析、研究成果,转发来自学生、家长的实践活动、成长心得。浙江武义程露老师不愧是阅读的领跑者,每天一篇《你好,寒假》的读后感,每天大量的来自学生、家长的寒假生活学习、活动分享。这是怎样的神速节奏。

      我没有做到如群里的伙伴们那样有计划地撰写《寒假,你好!》的读后感,我是泛读,翻阅,跳读,与阅读一个章节写出一篇读后感的伙伴们相比,就如观光式与沉浸式的旅游。在这一个“你好,寒假”项目中,我更加像一个观光客在这场悄然发生的教育变革中搭了一趟顺风车。

      2017年6月6日,我填写了一份“你好,暑假!”项目前期调研资料。当时,我教初中毕业班,阳东区那龙学校林冬梅老师对我说,关于毕业班学生的暑假生活研究仍然是一片空白,如果我能够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将是首创。然而,在填写项目前期调研的问题中,我对“准备聚焦的研究核心”的思路是混乱的,我好像哪里都想达到,最后哪里都达不到。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林冬梅老师鼓励我去调查家长和学生的意愿。然而,我不知道该问些什么问题,问完之后接下来又做哪一步。当我问学生们暑假有什么打算时,他们的回答既真实又“无厘头”:组团打“王者”,睡到自然醒……很让我失望,我似乎希望他们回答的都是我理想设定好的答案,那时不知道那些真实的回应就是最珍贵的一手资料。但是,在通过填写资料中的问题,促进了我的思考,结合自己所遇到的困惑去去阅读群里其他老师的实践,从李教授口中说出来的专业术语对于我来说慢慢地没有那么抽象了。

      面临中考冲刺,我每天的“功课”就是和学生们一起奋斗在冲锋一线,学生在中考中考个分数,考个好高中是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些学生自己的目标很明确,如考上当地市一中,区一中,本校的高中,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找不到目标感到十分迷茫,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读书?通过一次次的模拟考试,有部分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学生对自己升读高中已经失去了信心。一些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考不上高中就读技工,不知读什么专业的也占相当大部分。家长焦虑,孩子迷茫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在那个时候跟家长、学生谈除了可以提分的其它事务好像都是不务正业。中考一结束,家长、学生都在等待成绩,成绩出来就忙乎填报志愿,直到录取分数线出来,有人欢喜有人忧,没有人顾得了其它的学习。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的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许多人不知道努力达到目标之后又是为了什么。“你好,暑假!”活动不了了之。

      尽管如此,失败也是有价值的。它促进我在下一个新班学期初的建设思考。2019年我接手一个七年级的新班,从学生注册开始的那一刻起,我把家长群先建立起来了。期末,我们班也开始“你好,寒假!”,这一次,我已经开始尝试开启一些改变。

一、回归学生发展的立场

      “所谓学生立场,就是要想一想:你为什么所做的一切果真是学生需要的吗?学生感兴趣吗?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吗?”[2]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我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接纳学生的各种想法。我还发动家长也来参加“寒假,你好!”的前期准备,我在家长群发出了关于寒假作业的调查分析。

附:
关于七(2)寒假作业的调查(学生):
1、对以往的寒假作业形式感到不满意的有38人,满意的2人。
2、以往寒假作业以写的形式为主的有39人
3、是否喜欢以写为主的寒假作业,38人不喜欢,2人喜欢。
4、希望家长和自己一起讨论寒假生活,35人希望,5人认为自己可以安排,或者计划随意改变,或者没有必要。
大部分学生不满意以往的作业形式,寒假作业可以有既喜欢,又能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的形式吗?
欢迎你参加“2019寒假生活研讨会”
1月6日(周日)晚7:20-8:20
地点:七(2)班教室
参加的家长请接龙(名额不限):

      后来,有五位家长来了,只是疏于我与家长的沟通,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准确地表达我的想法。我们让学生充分地对以往的寒假生活进行“吐嘈”。“都是写的”,“布置了又没有批改。”通过对全班学生的访谈,对以往的作业形式单一表示失望,而然又无力改变,唯有无耐接受现实。“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加关注每一个生命的生长,更加聚焦每一个参与主体的情感投入。”学生们可以在这些单一的纸质作业中创造什么,体验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二、突破学习领域的界限

      七年级有七大文化科目,除了音乐、体育、美术、健康、实践与综合这些被称之为杂科的学科没有寒假作业,其它七科文化科都被布置了寒假作业。作业由上而下,由科组长老师提议上报级长统一印发作业清单。而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又恰恰是那些被忽视的杂科。这是矛盾的,学生需要的是不被满足,甚至缺失的。源于一个理由,这些是否与考试评价有关。通过在班上进行了三次“寒假,你好!”的研讨会,最终确定一些主题:

(一)亲子共读

(二)学科共学

(三)家乡年味

(四)职业体验

(五)运动打卡

(六)调查研究

(七)旅游研学

(以上主题很零散,不成体系,需要再整理。)

三、不足之处

(一)对家长与学生意愿调查不够深入,还是没有了解到学生和家长对这项活动的真实想法和困难。

(二)有些学生在讨论中遇到一些困难直接放弃了活动的继续,这也让我陷入了困境。

(三)自己对活动方案形成的思路不清晰,到底要把学生引领到哪里去,怎么去?不够明确。

(四)自己对这项活动的研究远远不够,群里有很多别人的经验,但是没有深入、投入地去研究。例如,在做调查问卷时,问题的设计就无法反应客观事实,还有调查分析不到位。

(五)家长、学生参与面小,只有少数家长、学生参与。

      当这篇文章写这里的时候,“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二期”群里由徐美仙老师发出一个文件包,全部是伙伴们的《你好,寒假!》的读后感,看到他们的投入和进步,我深感惭愧,还需要好好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

[2][3]李家成.郭锦萍.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研究与学期初生活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3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悄然发生的教育变革――《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导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