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天京事变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节点,由于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等人先后死去,天王洪秀全只好起用翼王石达开、春官又正丞相蒙得恩、干王洪仁玕等人主持朝政。
但天王洪秀全早已对异姓大臣有芥蒂,不管谁上台,他的大哥安王洪仁发都冲在前面,指手画脚,李秀成甚至因此被革爵。
石达开被逼走
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先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奉天王洪秀全之命,将东王杨秀清杀死,接着杀伐太过的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杀死,洪秀全虽然不得不召回翼王石达开主持朝政,但他同时也册封大哥洪仁发为安王,对石达开十分猜忌。
翼王石达开当然知道天王洪秀全的用意,他既痛恨安王洪仁发多次与自己作对,更担心遭到跟东王杨秀清一样的悲惨命运,整天惴惴不安。
翼王石达开的心腹张遂谋看出了他的心事,就私下里悄悄跟石达开进言道:
“王得军心,何郁郁受人制?中原不易图,曷入川作玄德,成鼎足之业?”
张遂谋觉得翼王石达开与其在困在天京不得志,还不如带着自己的人马,西走入川开拓新天地,石达开深以为然。
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翼王石达开率领旧部出走天京,向安徽进发,他沿途还一路发放布告给广大太平天国军民:
“为沥剖血诚,谆谕众军民:自恨无才智,天国愧荷恩。惟矢忠贞志,区区一片心,上可对皇天,下可质古人。去岁遭祸乱,狼狈越回京,自谓此愚忠,定蒙圣君明。乃事有不然,诏旨降频仍,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用是自奋励,出师再表真,力酬上帝徒(德),勉报主恩仁。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惟期妖灭尽,予志复归林。为此行谆谕,遍告众军民,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
在这篇布告中,翼王石达开把他与天王洪秀全的矛盾和盘托出,使得更多的人跟他离去,造成天京守备空虚,太平天国势力大衰的恶果。
李秀成遭革爵
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出走后,朝野上下纷纷指斥安王洪仁发的不是。
天王洪秀全没有办法,只好将大哥安王洪仁发的王爵革掉,改封他为天安。
但这时,太平天国早期的精英已经七零八落,天王洪秀全听从朝臣建议,先任命成天豫陈玉成为右正掌率,合天侯李秀成为副掌率,两人负责对外作战,粉碎了清军攻取天京的企图。
最重要的正掌率职务,天王洪秀全则任命自己的宠臣春官又正丞相蒙得恩担任,右正掌率陈玉成和副掌率李秀成都要受正掌率蒙得恩的节制。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天王洪秀全又任命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兼正掌率,掌理朝政,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志后为右军主将,天京局面“稍可自立”。
天王洪秀全召集中军主将兼正掌率蒙得恩,前军主将、右正掌率陈玉成,后军主将、副掌率李秀成等人开会时,一脸自信地说道:
“予已受天命,纵敌兵百万,弹丸雨下,又将如予何!况和春非吾敌也,诸将弄彼如小兒,特供一时笑乐耳,奚恐为?”
天王洪秀全对自己相当自信,也给众将打气,认为重建江南大营的清朝钦差大臣、江宁将军赫舍里·和春很好对付,其实大家觉得很不容易。
而就在中军主将兼正掌率蒙得恩主持朝政期间,天安洪仁发照样靠着三弟天王洪秀全,对蒙得恩处处设限,没有什么顾忌。
后军主将、副掌率李秀成曾上奏天王洪秀全,请求不再任用天安洪仁发,但洪秀全一怒之下将他革爵,这也是很多人看不起洪仁发,却又无可奈何的根源。
洪仁玕很无奈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洪秀全非常倚重他,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加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命他主持朝政,中军主将兼正掌率蒙得恩等人襄助。
由于干王洪仁玕没有参与金田起事,此前也没有立过什么功劳,引发朝野议论纷纷。
天王洪秀全为了平息怨言,接着又册封中军主将兼正掌率蒙得恩为赞王,前军主将、右正掌率陈玉成为英王,后军主将、副掌率李秀成为忠王等。
天王洪秀全没有忘记自己的亲大哥,就在这期间不顾群臣反感,复封天安洪仁发为信王。
干王洪仁玕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但他还是尽力“在其位谋其政”,可信王洪仁发还是“干预政事”,恣意妄为,洪仁玕也无可奈何。
悦史君点评:信王洪仁发成了天王洪秀全的一个象征,然而,他不是一个贤王,只能把事情搅乱。
随着曾国藩的湘军实力一步步增强,太平天国局势日益崩坏,信王洪仁发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