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瘾”停不下来?不,可以停下来

文|弥小木

小说《抓落叶》中,有一个观点,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都是欲望瘾君子。相似的说法,在《动机心理学》中,也有提到,只不过是说,每个人都对“快乐”上瘾。

但如果一个人获得快乐的来源,是唯一且不健康的,那么会是一种“瘾”。

曾经有位学习原本非常优秀的男孩,因为游戏成瘾,成绩下降,男孩爸爸为了让儿子戒瘾,调整自己的作息,和儿子同床休息。家里,爸爸可以时时陪伴,学校里,爸爸却不可能跟着去上学,男孩旷课玩游戏。后来,男孩在游戏厅被爸爸带回家,面对爸爸,男孩为了表决心,自断手指。

面对孩子的网瘾,父母有的束手无策,也有很多会采取高压政策。这些方法,只会引起孩子更加强烈的抗议。这也是精神科医生,同时也是家庭治疗师的沈家宏,在他的《根本停不下来》中,提到的一种误区。

《根本停不下来》,从成瘾的定义说起,分析成瘾的原因,也分享了具体的方法。如果自己是一个成瘾者,该如何面对,如果是家人,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对方。

很多方面,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然而,有时候孩子出现问题,都能在家庭中找到原因,最需要的还是家人的帮助。

孩子“网瘾”停不下来?不,可以停下来_第1张图片

什么是成瘾

美国的莉莎·M.娜佳维茨写过《走出创伤与成瘾,找回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中,对成瘾的定义:

成瘾即“欲罢不能”,指不断地做某件事,即便这种行为对你有害。

罗曼·格尔佩林在《动机心理学》是这样定义的:

如果一个人获得快乐的来源是唯一的极且不健康的,在传统意义上,就会被称之为“上瘾”。

两者的定义,有一个相同点,有害的、不健康的。这也符合沈家宏在《根本停不下来》中,总结出的成瘾4大特点:

令人愉快

带来伤害

无法控制

反复出现

想知道,是否成瘾,沈家宏在《根本停不下来》中,有一个测试表格,可以对照参考下。当然,如果想要明确的诊断,还是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孩子“网瘾”停不下来?不,可以停下来_第2张图片

知道有瘾,如果想要成功戒瘾,那就要先找到成瘾的原因。沈家宏总结了两大诱因。

外部诱因

内部诱因

外部诱因,简单来说,就是人、事、物等外部因素引起的成瘾。而内部诱因,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因素,比如因为觉得孤独、被抛弃、羞耻等等原因,而想要找到的能让自己快乐的一种替代方式。

如何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网瘾,家长该怎么办?

沈家宏在《根本停不下来》中,分享了两种对策。简单来说,有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的两种方式。

看得见的,就是立马能上手的,能马上可以操作的。比如针对环境的改变,时间的约定,自我肯定等等。对于更小一点的孩子,可以有更具体的规定,比如玩游戏的时间限定,游戏内容的筛选,日常活动的增加,替代情绪的发泄方式等等。这些,在美国心理学家莱昂纳德·萨克斯的《浮萍男孩》中,也有相关的讨论。

再有就是看不见的,也是长期的一种策略,这是更彻底消除成瘾的方法,需要去探寻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沈家宏在《根本停不下来》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处理成瘾最为重要的是处理过去的创伤,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亲密关系的重建,尤其是与父母亲密关系的重建

亲密关系的缺失,这和赵梅如《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中,提到的“讨爱凝滞点”相通。总归是,在过往的相处中,孩子的“讨爱”没有得到满足。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只能选择各种“瘾”的方式,替代需要的情感。

孩子“网瘾”停不下来?不,可以停下来_第3张图片

良好的关系经常能带来重要的改变。——莉莎·M.娜佳维茨

仔细体会这句话,并且回看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会发现,这句话很有道理。

在《断瘾》这本书中,心理学家银子,曾接手过男孩网瘾的一个案例。在心理咨询师的探寻下,发现根本的原因是,父母没长大,甩手给老一辈养育,父母没有承担起父母的责任,给孩子造成的是内心上的空洞。

哪怕在家庭中,父母恩爱,然而孩子最难受的一个场景是: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父母却围绕着沙发打闹,这种场景不是一两次,而是在这个家庭中的常态,这让男孩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局外人。就算他被送到治疗基地,经常电话问候的反倒是祖辈,而不是他的父母。

经过咨询师的善意提醒,父母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与孩子后来的相处中,父母对儿子的关心有增加,而男孩也感受到了自己被重视,亲子关系缓和,他成瘾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只有改变背后深层的原因,满足孩子曾经缺失的“讨爱点”,才有可能根除成瘾的问题。这也很像小说《抓落叶》中的男孩,一直觉得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向外寻求爱情,把爱情当替代,却总让女友感受不到爱的温暖。

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看到背后真正的原因,戒瘾成功,会有更大的可能。

爱的原则

沈家宏在《根本停不下来》里,提到的两个误区:

只有严厉惩罚,才能戒掉

借助家人监督、控制才能戒掉

哪里有高压,哪里就有反抗,越严厉,效果越可能适得其反。当发现孩子有网瘾,直接采取断网、没收工具,也许收不到想要的效果。就像开头提到的自断手指的男孩,父亲看得越紧,孩子逃离的可能越大。

时时处在家人的监督下,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束缚。没人愿意被当成一个提线玩偶,哪怕是孩子。针对这两个误区,有两个原则。

尊重

承担

无论对方做了多么令人气愤的事,也依然尊重他,包括尊重他选择何种方式戒瘾的权利。虽然,这可能很难,但哪怕是一点点尊重,也会在孩子的心中,传递一丝温暖。

想要真正尊重对方,区分看待事与人。只讨论行为,不评判人。就像荣格说的那样: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不能定义我是谁。只有对这点明了,才谈得上“尊重”。

除了“尊重”,还有让孩子学会“承担”。承担他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而不再将他当成两三岁的孩子一般,事无巨细。在承担中,孩子会体会到自己的力量,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加。

尊重、承担,带着这两条原则,开启帮助戒瘾的道路,会好很多。只有真正尊重对方,才有改善关系的可能。

对于想要改掉成瘾,家人还可以了解下,沈家宏在《根本停不下来》中,分享的“减害模式”。所谓的“减害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根除“成瘾”,带着“瘾”,正常地生活,那也是一种成功。

孩子“网瘾”停不下来?不,可以停下来_第4张图片

面对成瘾的孩子,家长除了反思,给其他人的一个警醒:比起深陷网瘾,去到处求教,不如从小教孩子合理地面对网络

《浮萍男孩》中,莱昂纳德·萨克斯分享曾经接诊的一位22岁男孩,沉迷游戏。莱昂纳德·萨克斯对男孩父母说的是,如果他们的儿子才10岁,他们可以采取限定游戏时间,然而22岁,这种方法就无效,40分钟的时间,对男孩来说,就是一个热身,不可能像10岁男孩那样,到时间就结束游戏。

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有正确的认知,长大后,长偏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家有网瘾的孩子,家长肯定会头疼,然而,换一种角度想,也许,这是当前最好的安排。

《走出创伤与成瘾,找回最好的自己》中,有一位成瘾患者,分享戒瘾的心路历程,觉得饮酒能让她平静下来。如果不是这个瘾,她可能选择另一种方式,离开人世。

也许,令人痛苦的“瘾”,却是当下较为安全的选择

换种思路想,采取最积极的方式,去面对,事情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的网瘾,《根本停不下来》?不,可以停下来。

我是@弥小木,关注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长。如果内容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并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网瘾”停不下来?不,可以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