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教什么》读书思考一

解决一个疑惑:文体分类

山西 郝文越

我最近在读两本书,一本就是王荣生老师写的《阅读教学教什么》,还有一本是加拿大阿德里安•吉尔写的《阅读力,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阿德里安•吉尔写的这一套丛书,主要是结合写作力、阅读力、思考力这三方面来展开的,她针对阅读力编了两本书《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和《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对文学作品和知识读物的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我在读王荣生老师《阅读教学教什么》第一章“阅读教学研究的新进展”的时候,发现王荣生老师也是特别注重文本体式。不同的文本体式,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或者说我们要从中学习的内容是有一些根本的不同的。

文本体式、文体样式、文体格式、文章体裁这四者表达的主要意思基本一致,都是说文学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陈先云老师在《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指出:要增强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等等。比如小说的教学我们要抓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抓人物的形象、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只要把这三个要素抓住了,小说的目标就清晰了。所以不同的文体要有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方法。从部编版教材的单元组织方式来看,很多单元就是以文学体裁来编排的。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现代诗歌,有文学巨匠,有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等。

对于文本的分类,我或者是我的周围的人,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文本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说明文、文言文、应用文、诗歌、小说、戏曲等。也是比较笼统,比较随意。前两天还有一位同事跟我讨论,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划分为哪一类呢?当时我们的讨论结果就是它属于说明文一类,可是又想让学生用说明文的方式去介绍小动物未免有点太正式,如果再加上一些说明方法的介绍,对于一个三四年级孩子来说那真是太枯燥了。小学写作方面小学要求淡化文体,会写简单的记实文和想象文即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好写就怎么写,需要记叙就记叙,需要议论就议论,需要说明就说明,灵活些,便于学生交流和分享即可,以写放胆文为主。写作和阅读要求有所不同。

王荣生老师指出的问题在现实教学中是确实存在的,我们对文本体式的认识还不够科学,导致教学的目标把握不准。王荣生老师认为,除了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文章都可以归入到散文一类。我还是有些吃不透。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阅读建议中有关于文体的一些描述: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3~4年级)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5~6年级)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第四学段(7~9年级)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我把课程标准中前前后后提到的文体梳理如下:

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诗文、说明性文章、诗歌、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散文、小说、戏剧、议论文、古代诗词、文言文、叙事性作品、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等。

汪潮老师在《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中这样说:文体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实际情况,从两个维度对课文进行文体分类。一是“文学文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等。二是“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一文体分类的体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符合文体分类的逻辑性。

无论怎么分,标准不是唯一的,我们一线教师首先要有这种文体意识,不断体会和总结不同文体教学的侧重点,从而指导自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教学教什么》读书思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