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
道、德,在汉语中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但是道德在老子原文中并未连用,古代一个字是一个意思,所以道德二字绝非狭隘为人为品德。
天地之宗万物奥,有生于无复有无。
惚恍无物融万物,恍惚有象生万象。
太极玄于无极体,无极太极轮一体。
独立周行道自然,善融善生如轮玄。
大象无形执者圣,大器晚成德本性。
道德儒法术器兵,道纪三宝君知行。
尊道贵德道德家,循道修德善融轮。
身如藕实心似莲,根在尘泥花在天。
情心道心一善通,身心合一融圣境。
高山景行行归一,天人合一一复无。
道者,宇宙天地万物的本源,先天自然之物,无形无相,独立周行;德为有,道之为物,无形落于有形,物之未形,有精有信,道之分形,物之属性,善生善融,自然本性,实存之物,道德一也,道之分也,德是道的功用和体现,形而上之道,无形无名是为无,有象有物是为有,形而上之无落于形而上之有,道体德用而器显,道生德畜而器生, 是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人由德畜而生于道,自然修德才合道,这才是人生的根本意义。 先天道德各有其义,非后天人为道德连用,道德家自然非后天人为之满口仁义之辈,乃尊奉循道而行、道德合一的道德主义者,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是人类的根本信仰。
“德"是得之于道,从属于道,自然属性。道体德用,道之分形,落于有形,生器之有,物之未形,器之本性!当形上之道落在社会观的层面时,其所呈现之特性,便是"德”,具备社会属性。“道"因“德”而显,“德”因"道"而存,德按照道的规律运行,道德冲和生天地万物,即器。道与德之间是一种体用关系。道是体,德是用;道是德的本质,德是道的功能属性;道与德一体一用,体用不二。德是顺大路而行,始终如一看着前面。道,本源,引申为原理、规律等;德,通道法门;器,天地万物。求道就是通过修德的过程,道体德用而器显,器修德证道归无即归道。道之善生,德之善融,修德是人生的意义。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宇宙本源即生育天地万物的本源,道者万物之奥,天地万物、自然运行、人世共通做遵循的法则、真理。“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常无,名朴”,而“德”是指循道而行,即道体德用、道隐德显,德的本意实为天地万物遵循道的规律来发展变化,合道则朴,修道先真,并非局限于人们常说的德性、品行、王道。
道与德是两个概念,除了书名《道德经》,并无道德一词。道德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的“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无为修性,以性施行,有为修命,顺道而行,而荀子主张“性恶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二字连用,荀子“道德”,已经偏离老子本义,礼者乃人为之伪,并无主观标准,不合客观之道也。
道唯一性。道只有一个道,生成宇宙天地万物的本源之道。道法自然,道自然而然,“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德从属道,主体符合客体,为客体服务是为有德,就是善生共存之道。人人平等,生而不同,幸福自然与外在无关,与自身有关,人应该去除欲望,回归朴道,修道在真,朴素自然。
民族性。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的民族性自然有所不同。但是民族性的本源追求是一致的,那都是善生,而只有遵循道的规律下的生存方式才是善生的、有德的,因为“道生之,德畜之”,所以民族性的道德原则标准也是一致的,即尊道贵德、善生和谐。杀生的、扭曲自然属性的等等人为的行为都是无道无德的。
历史继承性。道生万物,天地之根,万物之祖,德畜万物,世界一切文化的本源是道,文化的根是德。在有神论国家,道就是他们的自然之神,德是神发挥的作用,就是善利万物。中国人的根本信仰是道德,天地祖先祭祀,即感恩天地之道、祖先之德,所以道德信仰是根本。而人为的道德善恶论与其它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这些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社会礼仪之法,非道也,因为人为的礼是强权逻辑,无穷变化,乃无根本也,无根不久,自然非道也。
规律性、独立性、变化性、标准(圭臬)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域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自然而然,道就有独立性、循环性、周期性等,周而复始的发生着玄之又玄的变化。人效法道,自然遵循道的规律,合道即有德。德是自然属性,人的本性是无善无恶、善生和谐的,以性施行,自然合道。道具备变化性,是自身的生生不息之有序运动,并非人为之妄为变化。
传播性、善生性、普救(世)性。“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常善救人、常善救物,故无弃人、无弃物。道德观来源于对宇宙自然万物的终极追问,所以应该合道为本源,即尊道贵德。
道德家,尊道贵德、修德证道者也。尊道贵德,道生德畜,万物之奥,善融轮之宗也;循道修德,道纪三宝,修德合道,善融轮之君也。道德家非儒家后天人为之仁义道德也,乃循道修德、修人道以合天道之之天人合一境界也,创造善融善生、和谐生态之器,是真道德家也!人的一切的形而下之器,比如家庭、事业、成就等,都是人的形而上的体现,就是德发挥的作用。有德则成器,无德则不成器。德是道的功能,器之本性。
学者关注的是个体与个体的关系,德家关注的是个体如何在社会中生存,道家关注的是社会如何在自然中生存,道德家关注的是个人、社会、自然如何在宇宙中生存!
老子之前确实有道家、德家,“古之善为道者”,而老子是第一个提出道的概念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涵盖宇宙学、自然学、社会学,“常德不离”,人道循天道而行是为德,合德既是人的本性又是合道的,如何修德合道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论述,由此可知,老子是当之无愧的全天下第一位道德家!老子天下第一!
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如果风俗习惯始于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等,愈古愈朴,善生共存,是合道的,西方谓之自然。《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此二人所说的“道”却是人道,而老子原文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仁亦是人为之产物,非本也,非本立而道生,是顺道而立本,可见二人皆未明道,乃学者而已。
道德出处略述:
老子《道德经》的省称。宇宙天地万物之本源。自然道德,人为道德规律、真理、标准。
《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提倡道德,已经道德沦丧。
《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 仁义乃人为之妄为,非道也,此处为人为道德。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此几处指的是《道德经》,老子被唐朝尊为道德玄元皇帝。
唐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道乃本源,德乃自然属性,韩愈此言为人为道德。
巴金 《家》:“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自以为是的人为道德。
《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更是人为之产物。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佛教来到中国,乃以道释佛。早已不是印度之佛,而是道化了的佛。
<二>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注:摘自百度,括号内为评注。)
人格:
1.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这里应该之人的德行)。
2.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健全的~。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此可知,应该指人的精气神、灵魂,即人的本性,这里应该是德。)
3.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会准则应享有的权利或资格:尊重~。人格是法律上做人的资格,是自然人法上的概念。是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在法律上不得转让和剥夺。
民法领域的人格是指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的人格或人格要素形成的关系。人格要素是自然人人身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要素,包括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素以及姓名、肖像、荣誉、名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人格在法律上基本不能抛弃、转让和褫夺。但是,荣誉权例外。依据民法通则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法人也享有一定限度的包含名称权、荣誉权和名誉权在内的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可以依法抛弃、转让和褫夺。(这里指人的自然属性,本性是德,自然属性为器。)
什么是人格?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作出了相应界定。总体而言,从心理学角度对人格所下的概念有以下五种。
(1)罗列式概念。通常采用”人格是…的总和”的形式来描述人格,显然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但无法构建外延之间的关系,而且外延的边界有多大也难以说清楚。(行为表现)。
(2)整体性概念。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罗列式概念的缺陷。(系统性概述)。
(3)层次性概念。在整体性的基础上,层次性概念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把人格特征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而最高层次的属性或特征具有统合的作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等)。
(4)适应性概念。此类概念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人的本性是善生,适应性为善融。永远不曾改变,改变的是人的欲望,扰乱了人的本性)。
(5)区别性概念。如果说前面四种概念都反映了人们在人格上的共同性的话,区别性概念更多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更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特性方面。(九型人格等)。
特征:
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灵魂本质是德,不止人类有德,万物皆道生德畜,皆有德,天性、本性。各自的德性不同,所以万物“非恒名”)。
人格的特征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道“独立不改”,人自然也有独立性,德“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德真实存在并且载有信息,人人平等,各有不同,但不自由,在道的规律下生存,合道修德才自由。先天之德是人类的共同属性,赤子是自然之器,皆为“含德之厚”,后天的修德不同,人格不同。人的天赋、智力等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后天环境中,因缘巧合下,后天“天赋”形成,其实是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家长和老师就要发挥孩子独特的优势。这个“先后”要有所区分)。
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环境和后天环境都有关系,先天环境,在母体内是否感受到健康和谐,后天环境,家庭为第一要素等,可见一个家庭的和谐对一个孩子的生长是何等重要。孩子成长后人格的反映,第一因素是家庭,后天长大要看个人的德行,修德就能趋于和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人格如果理解为德,不是“之一”,而是根本,应该去掉。)。
稳定性:
据此根据其特征我们可以在心理学上将人格定义为: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
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道之善生,德之善融。后天德性的五个层次,上德、下德、上仁、上义、上礼等,确实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但不是不可以改变。修德的五个境界,修之于身等,真、余、长、丰、朴等,思维一变,境界无限。)。
其它含义:
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05年修订版中,人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从词典中的解释可以看出,人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到一个人的能力道德,小到一个人的个性习惯,无所不包。而且无论哪一点无疑都对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人格一词有多义。有时与品格同义,一般人在常识上所了解的人格一词即系指品格而言,其所云人格之高尚或低下,即系指品格之高尚或低下而言。此乃常识义之人格涵义。在心理学上,人格指个人之特质,人格之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上与教育学上尤其重要。在法律上人有自然人有法人,皆具有法律人格,可以成为权利义务之主体与客体。吾人不必执人格必有一确切之定义,而只能因所用地方之不同,情况之差异,而分别去了解其真正的含义。然而,不管在常识上、心理学意义上或法律意义上,人格一词都有相当重要性,与吾人密切相关;或品性之不修,或个人特质之不具,或法律人格之不备,则均难以称之为完整的人。在哲学的层次上,人格一词或更为广包,尤以中国哲学为然。在中国哲学之领域,哲人即哲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可以不著书,也可以不建立严密的理论,他只须活出一完美人格的形象,他的人生的完成即在于塑造一完美人格。即或一字不识,也可以活出一圣哲的形象出来,人格的完美即哲学的完成。是则在中国哲学的领域,人格不光是常识义的,也非只是心理学层次的,而是义理层次的,人格的完成即是义理的完成,也就是哲学的完成。以上内容节选自君友会王爱君文集《人格论》。
(由以上可知,形而上的道之生,形而中的德之用,形而下的器之现,自然之器为道所生,为德所畜,德是灵的组成, 道的作用,德应该是人的本性,后天之器,比如事业、家庭、行为等是后天人为之器,都是人通过德发挥的作用的体现。所以人格作为外来词,应该是德的意思。之所以叫道德人格教育学,是因为道德在中国被局限化了,由两个词义变成人为的变成了一个词义了,即人为的品德了。)
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那么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一个有德行的人,“无为而无以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成身退”,“常善救人、常善救物”,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名人注解: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身心健康是人格健全的体现,但是智和美不是,此二者乃人为之伪,“天下美之所以为美,斯恶已”,“绝智其利,民利百倍”,智美没有标准,德的标准是善生自然,善融和谐,善生善融是第一位的。智美如果有标准,那还是德,合于自然的就是美的、善的、智慧的,不合于自然的就是有害的,虽然有短暂的“美”,从长久看,都是“自作孽”而已。他这里的德很明显是指人的道德品质,而不是德性。否则只须一个德字,余篇都是废话。)
梁启超 《新民说》第五节:“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忠:尽人之事,己所欲之,推己及人。这不是德,是人为之“德”,忠要有一个依据、标准或前提。忠于有德者,自然者,而不是你认为的,你爱吃槟榔,可有的人闻见都头疼;全人类共同的德,就是善生于天地,善融与自然。至于孝,“六亲不和,有孝慈”,“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家庭和谐是不会谈论孝慈的,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整体把孝挂在嘴边是典型的“缺啥喊啥”,人为的孝,把人性搞乱了,孝是道的传递,是德的表现之一,是家庭和谐的必然。不是挂在嘴上的“美言”,美言是人云亦云的道德绑架的华丽陷阱。可见梁先生并未悟道,学者而已,人格的要件就是德的要件,是无为无以为,无私无欲、不自我不妄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宗旨: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所以人类社会的教育就离不开德智体美劳这个根本。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德既是自然属性,也是社会属性,后天社会环境修德合道,就是道德人格。德的根本意义不是人为的仁义品德,而是“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的自然之德,善生和谐。爱国、孝道、守法等,是一个有德之人自然而然的人格表现,无德才需要仁义法术兵等术、礼仪形式。)
【智育】热爱学习,有科学文化知识。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智是智慧,是知识的升华,如果没有“为学日益”,就没有“为道日损”,但智不是道,不是德,而是一种术,人为之机巧智谋,术必须有标准有根本,源于道,根在德,否则就是“以智治国,国之贼”,必须“绝智其利,绝仁弃义”,才能“盗贼无有,民复孝慈”,失去了德,智无论多机巧都是祸害。体育锻炼是为了善生和谐,更好的生存,不是为了倚强凌弱、竞争求赢,真正的竞争是共赢,善生生态,奥运会的初衷也不是竞争,而是健身友爱。竞争,盲目的调动人体的极限,使很多运动员过强过劳,物壮则老,木强易折,是为不道,不道早已。过度运动对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的损害都是要注意避免的。)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传统文化健身首推道家养生功和太极拳,身心健康,自然和谐,无体不足以修德,所以要保护自己,锻炼身体,不能自我妄为,要合于自然,放下自我,循道锻炼。)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仪表整洁,善于创造美。
(形而上之美,比如德之心灵美等;形而下之美,比如花、相貌等。美的根本是自然属性,就是德,有德就美,无德不美,其核心是德,就是合于自然。万物有德,各得其所,各安其序。)
【劳育】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积极参与有益身心对社会有意义的劳动。
(勤,“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等,劳的基础是闻道,道是根本,善生和谐,不妄为。“以百姓心为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公德之心,利人利己,善生共赢。)
人格和性格的区别有:
1、定义不一样: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人格是有先天因素的。)
2、特征不一样:人格的特征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性格的特征是具有神经性、外向性、用心性、同意性、开放性。(人格是境界,性格是人格的表现之一。)
3、组成不一样:性格由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成分组成。人格则包括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素以及姓名、肖像、荣誉、名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性格是属性是无形的,人格是具有先天因素的有形。)
性格是后天所形成的,性格分为5类:摩擦型,平常型,平稳型,领导型和逃避型。从空间的结构上讲,人性的要素包含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未来、多面和多变十个基本层面。
要素性质:
1.开放性:描述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注重和谐发展;
2.完美性:描述追求完美,重视目标计划的程度;
3.较真性:描述对事物的钻研和完善程度;
4.认知性:描述是否重视积累知识,包括聪明程度;
5.成就性:描述是否注重成就的程度;
6.力量性:描述是否愿意支配和影响他人;
7.浪漫性:描述浪漫程度;
8.给予性:描述是否愿意给予他人,包含仁爱,慈孝,正义等;
9.活跃性:描述情绪的兴奋和活跃程度;
10.形体性:描述形体特征的状况以及重视享受的程度;
11.疑惑性:描述是否倾向于探究他人的动机;
12.随和性:描述和平、随和与安静的程度;
13.传统性:描述对传统的坚守程度;
14.自由性:描述重视自由的程度;
15.智慧性:描述创造能力,智慧程度;
16.想象性:描述重视想象,追求至善的程度。
17.多面性:描述性格复杂程度;
18.多变性:描述机敏的程度。
德分情势,情者意,势者能。情分阴阳意,上下谦意识,情分:灵意心脑体,对应道德法(儒)术器。情心通道心,善生自善融。
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九型人格等分析一下。
生理需求应用: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器,体,潜意识。)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情阴、下意识,利己)。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情阳,下意识,利人为利己)。
安全需求应用: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器,体、潜意识)。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得不相信这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情阴,下意识,利己)。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情阳利人,上意识)。
社交需求应用: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术,脑)。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情阴利己,下意识)。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情阳利人,上意识)。
尊重需求应用: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心,法是上义,为之有以为;儒是上仁,为之无以为)。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情阴利己,法)。
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情阳利人)。
自我实现需求应用: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德,意,潜意识。)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时候。开始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下德)。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上德)。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下德)。一位企业家,真心认为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能为这社会带来价值,而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上德)。
激励措施:设计工作时运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德,各有所得)。
超自我实现应用:
超自我实现(Over Actualization)是马斯洛在晚期时,所提出的一个理论。这是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短暂的“高峰经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通常都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例如一位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体验。 一位艺术家在画图时,感受不到时间的消逝,他在画图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跟一秒一样快,但每一秒却活的比一个礼拜还充实。(灵,道,情心通道心,艺术家“高润深情,坚质豪气”,更能融美,直指人心。善生和谐,无为无不为)。
在马斯洛一生当中并没有提到超自我实现这一层次,只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而且经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中。超自我实现也许是传播和翻译过程中的失误。
九型人格:
1 完美型,改革者:猫头鹰。法,原则性。情阳,7号,轻松;情阴,4号,情绪化。
2 助人型,帮助者:蜜蜂。德,有爱心。情阳,4号,理解;情阴,8号,证明存在。
3 成就型,促动者:狼。术,目标性。情阳,6号,思考;情阴,9号,回避。
4 艺术型,艺术家:猫。术,感觉性。情阳,1号,程序;情阴,2好,付出。
5 理智型,思考者:狐狸。儒,逻辑性。情阳,8号,逻辑;情阴,7号,刺激。
6 疑惑型,忠诚者:狗。儒,计划性。情阳,9号,看开;情阴,3号,迅速。
7 活跃型,多面手:猴子。器,快乐性。情阳,5号,思考;情阴,1号,完美。
8 领袖型,指导者:狮子。道,保护、公正。情阳,2号,帮助;情阴,5号,思考。
9 和平型,和事佬:熊猫。道,和谐、协调性。情阳,3号,目标;情阴,6号,思考。
无:善融型,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方圆得宜,无形无相,无所不为。水、轮。
<三>《道德经》和道德人格教育学
道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仁义品德之道德,人格作为外来词是包含先天和后天的形而上的,因此西方的人格被广义了,广义的人格指德和器,因为法律自然人有自然属性,狭义的人格指品德。我们这里可以推导出后天人格的生成与依据是道德。因为道德被狭义化,中西结合,勉强就叫所以叫道德人格学,就是研究人格如何合于道德关系的学问,研究道德人格关系的学问并用于实践的学问就叫做道德人格教育学!先天道德是后天人格的原理和依据。
儒教和宗教等只一味教人向善行孝,要么说不出他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要么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法。当代教育全盘西化,更多的关注“术”的学习,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最好的道德人格教育学还在东方,因为道德二字的根本含义发源在古老的东方中原。唯有《道德经》,“言有宗事有君”,“甚易知甚易行”,有理有据,本末有序。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源,道德二词的真义首先见于《道德经》,所以最根本最基础的道德人格教育学就应在《道德经》里。
德的层次: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修德境界: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如何修德: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等等,以及如何修身、治心、处世、治国等等都在《道德经》中。
《道德经》涵盖宇宙天地万物及其奥秘道理,是一部系统的、完整的逻辑思想巨著,包含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等,是人类后天道德即思想和行为的根本依据。道不仅是概念上的逻辑产物,道更是宇宙之源、实存之物,是天地万物之本源。道既是生有之无、又是实存之有,无者无具体物象,真者有精、信等。先天道无而德有,道体而德用,后天循道而修德,道隐而器现,修德以合道,虚实结合,逻辑系统,全文连贯,浑然天成,!“言有宗,事有君”,易知易行,善融一体,道德主义!
道破除了神鬼之论和天地人为意志之说,先天肯定了物,但是物无人为意志却有灵,后天心物一体,有道之人神鬼不惊,“德交归焉”!
“先天地生”、“万物之奥”、“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为人类的起源、发展、归宿等都指明了方向。
由于传承久远难免出现错简错漏,思想渊博难免解读不易,因此后世注解不下千本,有言政书、兵书、修仙书、丹道书、医书、领袖之道者等等,不能说部队,只是并不全面,只是多的学者而已。还有误解为阴谋术、虚无主义者,更是连全文都没读过就胡说八道。《道德经》是文化之根本,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文化涵盖治身、治心、治家、治世、治万物的根本道理,包括后天的人为科学,都可以从中找到法门。比如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波尔,读到了“名可名,非常名”,就称自己只是一个得道者而已。道德是万物之根源,自古道生,自古一理,修德通道,人生意义。道德是中国人的根本信仰,道生天地,德育万物,感念道德善生之恩,祖先信仰也是后天道德信仰,其根本也是德,道隐而德显。因此学习道德文化、感悟道德思想永远都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道隐无名,德以显道,人有无道行,观其德行即知。大象无形,感官不德,德者道之用,循道而为也,万物之本性也,可以修德而合道。修德明道的法门,理论指导,实践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中做了论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道家务虚,虚者无为,修性修心;德家务实,实者有为,修身修命。虚实一体,有无相生,学习老子,悟道证道者,必是尊道贵德、循道修德的道德家!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治身、治心、治家、治世、治万物的根本法门!无论做精彩真实的自己,做优秀的管理者或运营策划者,或从商从政,生之人杰,共赢模式,生态平台,都可以从中找到法门!
道体德用,大道至简,虚静观道,万法归一,明常证道,证道得道,圆融无碍,长生久视。善融善生,循环复归,玄转如轮,玄之又玄,生生不息。
万事万物运行所遵循的规律是道之法,春种秋收,周行不殆,周而复始。苹果熟了自然落地,白天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这自然现象合道。“德”者“得”也序也,既然明白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那就要随顺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做事,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爱儿女,道生德畜,这就叫德,儿女孝顺父母,也叫德,家庭和谐,自然和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也是德,合道善生。孝顺不是喊在嘴上的美德,是自然而然的亲亲和谐之道。
因为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太严重了。道德其实是有标准的,但你首先得了解这个“道”,不懂得“道”,当然就不知道什么是标准了。人为道德一般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信仰是真诚的信任,没有信仰为基础的道德,是很脆弱的,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成为人云亦云、道德绑架的工具。而信仰来自于天地万物的根源,“道生之,德畜之”,就是道德,是自然道德,非人为道德,自然道德的标准:尊道贵德,善生和谐。比如家庭之道,和合恒一,和谐是第一、是根本,就是随顺人的本性,就是道德,孝是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是自然而然的状态,不是某些人进行道德绑架、自我标榜的工具!“六亲不和,有孝慈”,无论儒释道哪家,首先都应讲和谐,有和谐才有孝道,和谐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没有了和,才会谈“孝”,缺啥喊啥,孝顺不是喊在嘴上的美德,是自然而然的亲亲和谐之道。父母之爱子女,自然是不言之教、以身作则,这样家庭和谐有序,谈孝道的家庭只会是笑料,那是因为做父母的自身不能率先垂范而误及子弟,悔之晚矣。子女不孝,乃未尽教、养义务也,也要从自身找找原因。人不相信道德,就是因为缺乏根本信仰,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迷惑茫然、浮躁不安。我们平日经常说的“良心”,是善生无害的,人的本性其实都是无善无恶的,没有人为的善,即“天地不仁”,没有人为的善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们做善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很舒服,很喜悦,就是因为顺应了人的自然本性;做恶事的时候,就会感到不安,做贼心虚,就是因为违背了人的本性,这叫不道德。一个公司与其写那么多文饰道德的形容词和条条框框,不如全部去掉,只写两个字:道德。若循道修德,自然就兴盛,长生久视;若背道而失德,自然就起伏不定,劳而无果。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并不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现在经济基础提高了,喊道德口号反而更多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人为道德观念,但是根本的道德信仰始终不变,那就是尊道贵德、善融善生。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忘初心”,“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功遂身退,对于道德家而言,退不退都是往而无害、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因为打造的是生态自然的平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隐无名的是为道家。尊道贵德、修德证道,利益万物,德道合一,才是真正的道德家。传承道德学,培养道德家,就是道德人格教育学的宗旨与目标。
《道德经》道纪之《善融轮》,是理子先生学道心得。书中对老子文化中容易被人误解误读的地方,强以“正本清源”,希望能回归老子原旨,一家之言,借此抛砖引玉,希望同道多多指导!不胜感激!依循道法自然,结合当今时势,力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以至天人合一、善生和谐。诚邀同道共创共享,为弘道贵德献策献力!
<四>道德人格教育学实践方法:善融轮老子学院
道德立基,人格教育
【宗旨】致力于老子文化和道德人格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做青少年儿童道德人格教育学领域的开发者和服务者!
【理念】弘扬《道德经》,助力中国梦!道德立基,善融治世,善生自然!
【课程】道德十学:道德儒法术兵器,身心健康无忧虑。
《道德经》之道纪《善融轮》,学习掌握道德人格的规律与实践方法。涵盖宇宙学、自然学、生物学、社会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根基,身心健康,一生平安,发觉天赋,从治身治心治世到治万物等全方位的培养锻炼,成就无限!
总纲。系统思维、善融思维,道德主义。
道: 道、可道、常道。宇宙,科学,求本源,多维空间。
1.德:道德真义,逻辑思维。
2.术:独立周行,生生不息。软实力,天赋与兴趣。客观思维,独立思维,积极思维。
3.法:自然规律,无往不利。大道至简,万法归一。顺向思维、双向思维、反向思维、复归思维。
4.器:自然,生物,生理。情商思维、自主性思维、创新思维、螺旋式思维。
5.兵:治军、竞争之道。
6.术:治世运营、合作共赢。
7.法:治政管理、原则法度。
8.儒:仁,勤。品德教育,百家学习,为学日益,和中思维。
9.德:修身治心,修德证道。简易思维、归一思维、中诚思维。
10.道:领袖力、领导力、适应力、平衡力等学习与实践。共赢思维,生态思维。
修习:
1.医道:《本能论》,《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2.易道:《周易大用》治国、管理、修身之道。
3.家道:《道德经》传家训,家风家教。
4.器道:香道,茶道等,以器通道。
5.礼,经,功。早中晚功课,意志力培养,太极、八段锦等,鸡息猴性,养生修性!一生的好习惯。
6.体验过堂素斋,老子文化宴,修心养性!
7.①道学②道商③德商④情商⑤法商⑥财商智商等。
装上道德系统,打下一生根基,理论实践,系统全面,成就自己,一生无尤!
【版权证书】系统专利课程,以老子文化为根本的国学研究成果!《善融轮道纪》一书,是理子先生所著的明道心得,近40万字。道纪是循道修德、明道法门。新书包含道德善三大块,第一部分道学,重新将《道德经》中流传错简章节整理排列,解密释误,提炼出“一纲十篇”的善融轮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德学,善融轮理论体系的释义。第三部分善学实践,百家争鸣和百商争鸣图鉴。
装上道德系统,打下人生根基,成就一生无尤!
学院特色:
1.辅补国学文化之断层,弥补道德家训之不足!道德传家,家道兴旺!
人生修道场=器×德×道。修道场:道德器!循道修德,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免费复训!
2.高德真师!人生得遇真师何其难得?访道多年,终幸得遇!近10位老师,道学、道法、道功、道医、道术的真师(非宗教人士)
3.德家十学,涵盖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等!是治身、治心、治家、治世、治万物的根本道理和实践法门!
3.社群平台,班组制,研习社,志同道合,尊道贵德的同道,凝聚力更强!
4.道商模式,共生型生态模式。
5.系统专利课程,版权注册证书,以老子文化为根本的国学研究成果!
6.道场:圣地游学,灵场悟道。研学基地灵活,学习方便。
【实践】“善融轮”杯老子文化大赛,老子文化宴,悟道论坛,读书会、研学游等!
【奖品】优秀者颁发道德证书和奖学金!
【老子学院】开班:
对象:儿童、少年,亲子家庭课程。尊道贵德,传承道德家。
1.道德课程:《老子文化和道德人格教育学》,包含理论和实践。
2.研学游课程。
老子文化研学有青岛崂山和书院游、老子故里研学、皇帝故里研学,老子太清宫、明道宫、淮阳伏羲太昊陵,郑大老子大学等,黄帝故里:寻根问祖、学习《周易》等。欢迎咨询!课程合作和研学合作,加盟代理等。
成人班:道德家课程和道德商课程。修德证道,培养道德商!
以上均包含教材等,一年免费复训。
联系:高老师18661851925 1570642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