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耐克”和扶贫救助金

孩子眼中的“耐克”和扶贫救助金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下午与主任闲谈,说昨晚与儿子进行了激烈的争吵,孩子哭着说要离家出走,起因是因为他家儿子的“耐克鞋”。

孩子晚自习回来穿着一双崭新的耐克鞋,就把孩子叫住,问一下情况,谁知,孩子开始说着是妈妈给他买的;后来被当场识破后转口又说是借同学的鞋穿两天,看着他闪烁其词的样子,也证实了主任的猜想,最后在主任严厉的说词下,孩子含着眼泪说了那双鞋的来历:原来,学校里三个有着同样些许虚荣心的同学,商量着一起攒钱买一双共同的“耐克运动鞋”,来过一把穿名牌的瘾。然后三个孩子每天剩下自己的下午饭钱,足足攒了一个月,一起凑齐了买耐克鞋的钱,然后在网上有活动的时候买的,然后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轮流一人穿一星期。主任说,自己家里从小就没有给他创造刻意的去讲究名牌的机会,都是依家庭条件选择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想着孩子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着健康的生活习惯;谁知,竟在高中,儿子内心滋生出这般龌龊的让家长伤心的攀比心。

听主任说完,我哭笑不得,现在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原来已经开始这么去追求物质了,“舍命换耐克”虽然说明不了什么,却也透露出现在孩子学习环境周围那些潜在的负能量,以及孩子们被这些杂念影响的程度。主任家的儿子还是靠“自食其力”换来的虚荣心满足,和自己的父亲吵起来头头是道,觉得自己句句占理,像极了某个阶段的我们;而他的情况也有些特殊性,本身孩子为了得到一件自己想要的东西,能想办法解决,与那些任性的伸手直接向父母讨要的孩子来比,他的虚荣心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这份对物质攀比的虚荣心化为对更高的成绩的追求,才是他这个阶段不可或缺的观念教育。而如今的教育,小到学前教育,大到高中生活,对于孩子们这思想观念或者说跟接近生活的消费观念就薄弱贫乏的狠。

国家政策要对经济条件差的地区进行教育扶贫,而这么切合实际的政策,得到的结果却有些尴尬。幼儿园的名额,家长没有人愿意去申请报名;初高中孩子面对每学期的补助金,没有人愿意主动填写申请;一时间,竟让人有些不理解,每个家长都变得富有起来,每个孩子都像是快乐成长一般,但现实并不如此啊,难道那些父母离异,让空巢老人带大的留守儿童不应该去争取这份补助吗?难道那些父母残疾,没有工作能力的孩子不应该去得到这份帮助吗?为什么那些家长被提到扶贫就耳根子发红?那些学生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愿意去向老师要这份申请?我陷入了沉思,时间流逝,时代转换,是哪儿出了问题?使这份原本美好的愿望被世人扭曲成了这般模样?让那些原本该充满纯洁的眼神里却充斥着自卑与虚荣?社会本身的不公平之处,人性本身的平等之源,被如今这欲望横流的时代淹没地找不到了。

教育之本,教育之念,如今,也该向这思想教育靠拢转变了吧,或许,这思想和物质的问题,又将是个无疾而终,无限循环的问题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眼中的“耐克”和扶贫救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