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_第1张图片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1121)

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有效的数学学习也是一个促进学生经验应用、提炼和再积累的过程。数学学习就是在调动已有的经验、发现和研究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积累,进而不断深化的良性的探索过程。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吴老师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能”的发挥,并使之循着自己的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回归生活,激活经验

吴老师的课堂因为尊重了儿童的经验,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从而使得数学成为孩子们爱学、能学而且乐学的数学。

先看案例及解析——相对、相距和相遇

进行“相遇问题”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吴老师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请他走几步,引出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

师:你一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生:我一分钟大约走100米。

师:1分钟所走的100米,谁能给它起个名字?

生:速度。

师:好。假如你走了10分钟,共走多少米?

生:共走了1000米。

师:100、10、1000在数学上都是有名字的,它们分别叫什么?

生:每分钟走的100米是速度,走的10分钟是时间,1000米是走过的路程。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求10个100是多少。100×10=1000(米)

师:也就是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位同学一走,就走出了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式,这是我们过去学习的知识,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今天我们就研究与速度、时间、路程三者有关的问题。有这样几个词,“同时”、“相对”、“相距”、“相遇”,你能用动作表演出来吗?

教师又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两个同学分别从不同方向(东西)往中间走,体现了同时和相对;在走的过程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就是相距,它随着走步数的增加会越来越近,碰到一起就是相遇短短的3分钟,学生兴趣盎然,唤起了已有的经验,进一步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吴老师创设了一个看似随意却又非常用心的活动——走路,把抽象的概念让儿童在习以为常的走路中自然渗透。这里的走路就是模拟操作的策略,体现了基于学生动作思维的认知特点,唤醒了儿童的经验。他们理解了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将数学问题返回生活,找到原型,为进一步学习行程问题提供了表象支撑。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动体验,如何从中选取和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善于从学生不经意的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的素材,让学生描述、表演,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为学习和巩固新知识找到准确的契合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