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自私的话,我这是为你好

最近看电视剧《少年派》,被剧中张嘉泽饰演的爸爸圈粉了,当林妙妙面对人生选择时,林爸爸充满感染性的行动,充满高智商的对话,既能尊重孩子,又能循循善诱。聊天的过程里一来一去就让孩子接受了自己的观点,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很多父母他们用自身的经验去掉了孩子应该经历的某些过程,说着我这是少让你走些弯路,我这是为你好的借口,来操控孩子的一生,让孩子不得不依靠父母。每个在中国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曾经受过这句话的“洗礼”。这句话有可能来自老师、长辈、朋友、同事,但能带来最大暴击的,是来自父母所说的“我是为你好。”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好的父母子女关系,不应该是占有和控制。

那些被父母束缚的孩子怎么了

前段时间,上海卢浦大桥17岁少年因和父母意见不合,被母亲责骂,跳桥自杀求死。我偶然间和父母说起这事,父母却说这少年怎么这么禁不住啊,真没用。我不禁一阵心寒,孩子为自己争取发言权和选择权有错吗?

那些顺意父母,乖乖听话的孩子,按照父母的安排走出来,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没收了孩子的选择权。在这样的原生家庭的伤害下,孩子会对伤害习以为常,长大后,他们会对照父母的教育方式,将原生家庭的伤害一直延续下去。

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说:“没有意志,没有自我的孩子,是不会有健全人生的。”

父母学会对适当放手,正确引导,反对强权政治

学会放手,允许受伤。纪伯伦在《致孩子》这首诗中说:“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父母应当学会适当放手,”放手就是孩子已经独立,他向往天空,你解开他的束缚,看着他翱翔天空,为他的高兴而高兴,为他的伤心而伤心。

心理学家哈塞尔顿和列托发表过一个观点:人类以不断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美,在成长中,允许现实对他的伤害,在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中,他会慢慢成熟。相信他,他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可能会受伤,这都是成长的记号。

不要事无巨细都替孩子安排好,让他们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

    尊重孩子,放下高姿态,参与孩子的世界。《奇葩说》第三季有一集的辩题就是:“我是为你好”在这场辩论之中,肖骁说:


  “我是为你好”很容易透露出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人不舒服。而且,在你出问题的时候,对方一定会说:“你看吧,我当初说什么来着”,

      当这句话从我们父母口中说出,极力打击我们的自尊,抬高了他们的正确,他们以过来人的姿态高高在上,对你所有的一切进行否定,他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失败,他的成功。

      张靓颖与她母亲的事件,就是真实写照,这事情简单来说,就是母亲不满张靓颖和冯轲的婚事,以网络公开信的形式呼吁大家评理,信的大致内容就是:这个男人不可靠,不能嫁,我这是为你好。幸福是自己体会的,不是父母决定的,日子也是自己过的,不是父母给的。对于张靓颖来说,母亲这一行为无疑不是巨大的伤害。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中有这一描述:“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给孩子适当叛逆空间,做他坚强的后盾。叛逆,其实是孩子的突破和成长 ,是破茧和重生。家长无法操控孩子的一生,更不要把孩子的叛逆看成对你权威的挑战。你的儿女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而不是因为你,你能给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我很喜欢《追风筝的人》里的一句话:因为伟大,总是从冒犯开始的。反叛精神是一个孩子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象征,在《放学后》中,小宝是一个爱顶嘴的孩子,很喜欢和爸爸抬杠,对于事物有他自己的想法,语出惊人,很有个性的一个小朋友,让人印象深刻。应对孩子,不是掌握他,而是赋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让孩子“活出自己”。

  父母能做的就是给予支持和引导,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做他温暖的港湾。刘瑜曾在给女儿的信说到:“你想当华尔街的一个银行家,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是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妈妈也一定支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未知的种子,不知道会开出怎样的颜色,一切取决与孩子的内心,我们做的只是—蔡文姬。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上最自私的话,我这是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