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日有所诵》教研活动

          不负春光,教研路上共成长!

六年级《日有所诵》教研活动_第1张图片

六年级《日有所诵》教研活动_第2张图片

六年级《日有所诵》教研活动_第3张图片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在春光灿烂的日子里,迎来了六年级第一次教研活动,这一次值周老师是黎世香老师。她选择了第一单元的《野生植树》《幼嫩的小叶子》两首诗与大家一起研讨。

晚上8点,我们准时相约在教研群里,首先研讨第一首诗歌,刘老师提供了作者的背景资料,从资料中我们更多了解了作者的身份。

牛会娟老师百度了一下《野生植物》的作者是华侨,他借助“野生植物”对中国华侨的怀乡感情作了概括,透过短诗,能够体味到华侨离乡背井、浪迹天涯特殊感情,体味到海外赤子对故乡的思念,这就是我们那些侨居他乡渴望能够叶落归根。

因为这首里,诗人巧妙地用野生植物喻指游子,传达了游子浪迹天涯,漂泊流离的生活状况和心境。所以,我们对诗人的生活背景了解,才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蕴。

  在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交流探讨,提出这首诗在导入时,可以用古诗《游子吟》或者是歌曲《我的中国心》,加深学生对游子思乡情感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明白他们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思乡之情。

几位老师建议,先从常见的具体实物入手,让他们感受浮游生物这种漂泊不定,无依无靠的处境,然后再教学生体会游子这种身处异乡的孤独愁苦。其次再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写作手法,最后再由古诗延伸到学生的生活。

第二首比较长,老师们提议要长文短教,找了解作者:

普里希文,1873-1954)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步入俄罗斯文坛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虽历经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繁盛,却始终保持了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

长文短教,就是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事物特点:小白桦树、老树墩。我常常和家人在乡村小道散步,会看到一些狭小缝隙的土地长出嫩绿的小草。想到自然中的万物生命是多么的顽强。

也有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它主要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因为一个新生的树苗而欢喜,渴望听到它树叶的簌簌声,即使什么也没听到,他也是无限的欢喜爱怜。

这首诗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诵读,然后学生之间再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理解了诗中的内涵。

一个小时的研讨活动,不知不觉过去了,我们共同探讨了两首诗歌,开启了这学期的日有所诵的美好旅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年级《日有所诵》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