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简介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是一部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的电影,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该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葛鲁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影片讲述的是先天智障但纯真善良,有着惊人运动天赋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上天的眷顾并开创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影片凭借独特的叙事方式、新奇的视觉效果、感人的故事情节以及丰富的历史底蕴,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金像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并于上映期间,在全球赢得超过6.77亿美元的票房。
而后续于1996年,电影中所出现的巴布甘虾业公司开业,如今扩展至全球多个地区。201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也以具有“最大文化、历史和美学价值”为由,将本片列入国家电影登记表。
另外,这部影片的主题曲旋律优美,在音乐界中也是相当出名的曲子。在任何场合,每每听到这首曲子,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阿甘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奔跑的场景。
影片概述
影片开头,一根在空中随风飘扬的羽毛,绕着街区转了很多圈后,落到了正坐在一张长椅上等公交车的阿甘脚边。他拾起那根羽毛,夹到了手提箱中的一本书里。片刻后,一位黑人小姐在阿甘身旁坐下,阿甘开始同她聊天,之后剧情便以阿甘回忆的方式展开。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闭塞小镇出生。他先天弱智,而且患有严重的驼背,腿上得一直戴着用来矫正骨骼畸形的金属支架才能勉强走路。其母亲用尽手段苦苦哀求,才总算让当地学校的校长允许他入学,获得正常人的教育。
在校车上,阿甘遇到了唯一肯让他坐在一旁的女孩珍妮,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形影不离。当遇到麻烦时,珍妮往往会向阿甘大喊:“快跑!阿甘快跑!”感谢上帝眷顾着阿甘,当一次他被几名混混追着跑时,腿部的支架突然散落一地,身体的潜能被激发了出来,他首次发现原来自己非但可以不依赖那些支架,还能够跑得比正常人快得多。
后来,阿甘被阿拉巴马大学破格录取,成了橄榄球场上最善跑的明星,赢得了体育奖学金,还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大学生涯中,他还目睹了乔治·华莱士的挡校门事件以及美国法令准许黑人学生进入白人学校就读的经过。
在毕业后,阿甘应征入伍,被教官誉为智商160的最聪明的士兵,因为他没有任何小心机,只知道服从。他还在那里与捕虾世家出身的布巴成为好友,两人约定退伍后一起做捕虾生意。后来,他们被派往越南参加越南战争,所属的排在巡逻时遭到伏击。阿甘成功救出了包括排长丹·泰勒在内的四名战友,但布巴遇害身亡。
从战场上全身而退的阿甘成为了英雄,返美后接受了约翰逊总统亲手颁赠的荣誉勋章。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得以再次遇见了珍妮,当时她正和一群种族主义者混在一起,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而丹中尉不幸因伤势过重而双腿截肢,对于阿甘救下自己这个“跛子”感到愤怒,因为这让他无法得到光荣战死的命运。
阿甘发现自己有打乒乓球的天赋,于是在全国各地为退伍军人们表演,还代表美国赴中国参加友谊赛。之后,他再次造访白宫并会见了当时的尼克松总统,总统为阿甘在水门饭店提供了一个房间,他在那里无意中协助揭露了水门事件。而当他再次见到丹中尉时,跟他提及了捕虾的计划,但他已沉溺于靠福利维生的堕落生活中,看不上阿甘的计划,嘲笑阿甘如果实现了,自己将第一个加入。
没想到,阿甘在退役后,真的用代言乒乓球拍的酬劳买了一艘捕虾船,实现了越战时他与布巴的约定。丹中尉于是也信守诺言,加入阿甘的行列。起初他们俩收获不佳,不过适逢卡门飓风袭来,弄沉了所在地区除了他们以外的所有捕虾船,阿甘的公司因此垄断了当地的捕虾业,大获成功。
阿甘后来得知母亲患上了癌症,于是赶回家照顾弥留之际的母亲,把公司交给丹打理。而丹投资苹果公司的股票获得收益,于是两人都发了大财。阿甘母亲过世后,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做了义务割草工,专门帮别人修理草坪。这时珍妮突然来了,送给他一双跑鞋并住在阿甘家中,但阿甘的求婚请求还是遭到了珍妮的拒绝。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第二天清晨却又悄然离去。
阿甘感到伤心欲绝,他决定跑步,于是便跑出了家门,跑出了街区,跑出了市区,跑出了整个州,最后竟然就这么一直跑,跑遍了整个美国的每一个角落。三年以来,他就因跑步再度成为大红人,并拥有了一大批追随者跟在他后面一起跑。有一天,他突然停了下来,他说他累了,然后就这么又回到了家中。
回家后,他收到了来自珍妮请求见面的信。镜头回到了车站,原来阿甘一直坐在那儿等的车,就是经过珍妮家的那一趟。一旁听故事的老妇人跟他说,珍妮家的位置其实离这儿并不远,走过去就能到了,阿甘听罢很高兴,赶忙朝那个方向奔去。
与珍妮团聚后,阿甘发现他们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小阿甘”。珍妮说她患上了一种未知的病毒性疾病,但当她向阿甘求婚时依然被接受了,两人带着“小阿甘”回到阿拉巴马州完婚。婚礼上,装着钛合金义肢走路的丹中尉及其未婚妻前来庆贺。之后的日子里,阿甘则一直在照顾卧病在床的珍妮,并且与她讲述过去所发生的一切。
最后,珍妮还是病逝了,阿甘将珍妮埋在儿时的树下,并时常捧着一束花来陪她聊天。而小阿甘也到了上学的年龄,阿甘将小阿甘送上了校车,然后看着校车缓缓离去。草坪上,一根羽毛被风吹起,随风飘扬......
情节分析
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它通过阿甘这样一个智障者的独特的角度,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几十年来美国在方方面面的变化。阿甘历经了从他出生的1944年到1982间美国所发生的所有热点事件,包括肯尼迪遇刺、里根遇刺、越南战争、反战运动、水门事件等,以及摇滚乐、吸毒、爱滋病盛行等历史现象。
这一切,都是在反映美国那个处于公共道德沦丧,但同时又处于觉醒过程中的动荡时代。和平与混乱的交织,使得这一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人生充满着各种变数。
然而,虽然他们看起来缺少历练、心灵单纯,但他们终究还是长大了,而且甚至还青出于蓝胜于蓝。阿甘代表的就是这一代人,是人文觉醒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的新曙光。
而除此之外,这部影片的叙事方式,是我最喜欢的:
片头出现的那根羽毛,从空中落到阿甘脚边,到结尾从地上再次飞到空中,似乎代表着阿甘随遇而安的自由主义精神,也象征着命运的捉摸不定。
同时,虽然阿甘一直坐在同一张长椅上,但他身边的人却是换了又换:先是一位黑人妇女,然后是一位带着小孩的白人小姐,之后是一位胖胖的大叔,最后是一位容易动情的老妇人。
他们中,有的中途加进来听,又有的离开,没有一个人是完整地听完阿甘全部人生经历的。而在这部影片中,阿甘也的确见证了太多身边人的生离死别。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是生命匆匆的过客。
的确是这样,没人能够陪伴你一辈子,围绕在你身边的人,仿佛就像是先哲赫拉克利特笔下的那条河流,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着,永远无法重返过去。这,不就是真实的人生吗?
人物解析
珍妮
珍妮一直是阿甘所追求的人,简直堪称阿甘心中的神,像一个信仰一般支撑着阿甘的奋斗,正如同那句“阿甘,跑!”一样。不过,珍妮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人物,甚至有些人认为珍妮是绿茶婊,虽然我不大认可这种说法。
相比起阿甘,珍妮的童年充满了黑暗,因为她的父亲是一个虐待性侵女儿的禽兽。珍妮与阿甘在校车上认识,是第一位除了其母亲以外能够接受阿甘,并让阿甘感到善意的人。一直到初中,他们都是最好的朋友。
然而,后来的珍妮因种种原因变得堕落不堪,她因为自知自己的堕落,而不愿意去连累心灵纯净阿甘,所以对于阿甘的请求一直都是用各种说辞拒绝,在有意识地躲避阿甘。
珍妮从未同阿甘倾诉过她的遭遇,而是一直在向他传递些正能量,对于阿甘的未来寄予厚望,而将痛苦埋藏于内心深处。一直到了生命的尽头,她才终于被阿甘这样一支时代的清流所打动,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所以在我看来,珍妮久久都不接受阿甘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尚未能够接受自己罢了。
珍妮是那个年代大多数美国普通人的缩影,在经历过各种彷徨与磨难后,才最终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明确了未来的道路。
布巴
布巴是阿甘在从军期间认识的朋友,他反战且善良淳朴,如同孩子般天真,梦想在退役后能够做捕虾生意,可惜最终却被一场无意义的战争夺去生命,死前只有一句话:“我想回家。”幸好,还有执着的阿甘替他实现了愿望。
他有着典型的传统美国黑人形象,所代表的是那个年代向往和平但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卷入战争的一类人。
电影《角斗士》的片尾曲中有一句话:
听命于权力的刀剑,无论胜利者或失败者,都不值得歌颂及同情
丹中尉
丹中尉是军人世家出身,家族中的每一代人都参与过各种战争,如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二战等,他的家族史就是美国的战争史。
丹中尉象征着那个年代典型的战争派人物,倔强的性格以及极端对立的思想,使得他们这类人一心只为在战场杀敌,并将战死沙场视作最高的荣誉。
强烈的政治偏见,使得他在战场上时常骂道:“该死的越共!”,然而最后却娶了一位亚裔(很可能是越南)女子为妻,某种意义上也是导演对于越战的一种反思。
阿甘本人及其母亲这里暂不做分析,在接下来的“主题探究”环节中将详细解读!
经典台词
1.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这是在影片刚开场不久,阿甘向坐在一旁的黑人女子所言,这是他母亲曾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
我们都知道,一盒巧克力中,往往有很多种口味,里面可能藏着坚果,可能藏着水果,也可能什么也没有。如果将巧克力比作人生,那么不同口味就代表着人生百态,有幸福,也有悲伤;有悠哉,也有忙碌;有相聚,也有离别......
人生的不确定性,使得你无法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向死而生的态度过好每一天,同时对明天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2.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面对的)
这是阿甘母亲在临终前,为了回应阿甘对于死亡的疑惑而说的一句话。
死亡,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让众多的生者感到害怕。不过我们都应该想想,我们惧怕的,到底是死亡的过程,还是死亡本身?
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既然选择生那就必定有死,就如同一片秋叶落下来一样,时间到了就离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必经生命阶段罢了。
因此,一切对死亡的恐惧,其实都是无意义的。阿甘能够明白的道理,我想大家应该更容易理解!
3. 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if we'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y—like on a breeze.(我不懂,是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还是,我们只不过都是在风中,茫然飘荡)
这是阿甘在珍妮的墓前,感伤时所言。
命运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普通大众,甚至连古今中外的哲人都捉摸不透。
一个人是否能够真正拥有自由意志?很多人也许会说当然可以,就算行为也许会受限,但起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受限制。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你的所思所想难道真的可以不基于之前所经历过的事情?而之前所经历过的事情难道不是基于再之前的事情?如此循环?这就是哲学上一直受到争议的一个理论——决定论的基础思想。
每每想到这些问题,人们自然会感到,似乎有双大手在幕后操控着这一切。因此,在没弄清楚真相前,我们愿将这种捉摸不定的东西,暂时称作:命运。
主题探究
“妈妈”都说了什么?
阿甘在整部影片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妈妈说......”。显然,阿甘母亲对于阿甘的整个价值体系、认知世界等方面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那么,“妈妈”到底都说了什么,或者教了阿甘什么,能让他如此刻骨铭心?
我们看到,阿甘母亲在阿甘小时候就曾为了孩子的权益与校领导争执,说她的孩子只是有些特别,但并不是蠢;在街边的人投来异样眼光时她也会怼回去,并跟阿甘强调:“你和所有人都一样”。
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当觉察到自己这个傻孩子对于死亡的茫然时,还在教育他说:“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经历的。这只是我的时间到了而已。”可以看到,她确实是一位相当优秀的母亲!
阿甘母亲这种以鼓励为主,教孩子坚强,但却又不溺爱孩子的教育理念,我十分推崇。孩子天性是怎样就是怎样,父母要做的,正是支持孩子做纯真的自我。正如那句“只有做傻事的才是傻子”一样,孩子只要不去触犯原则性的东西,何必要去局限其发展呢?
不论蠢还是傻,都要阿甘做自己,从不把阿甘作为工具来看待,而是真正当作一个人来看待。
现代的快节奏社会,使得一些家长,在看到孩子成绩稍微考差了点后就着急得不得了,逼着孩子放弃所有梦想,然后给孩子报数不完的补习班。看完阿甘母亲的教育理念后,我想我们都应该反思:这样培养出的更像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工具?
教育要有长远眼光,也许有些人就是适合死读书,但我相信绝不是大多数人。不要看着自己孩子在成绩上稍微差点就着急,要善于发掘孩子的发光点并培养,鼓励至上。否则的话,就算成绩再好,也最多只能是个庸人罢了。
傻人有傻福,还是智者有智福?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道:阿甘的运气真好,真是傻人有傻福,为什么我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是,我也承认傻人是会有傻福,可问题是,阿甘是真正意义上傻人吗?难道阿甘坐在那张椅子上,就只是为了跟路人炫耀:“看,我运气多好?”
事实上,阿甘非但不傻,反而还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而他最智慧的地方正是在于,他十分清楚自己没别人聪明。
他向珍妮表白的时候说道:“虽然我不聪明,但是我懂得爱”。一个傻子懂得的爱,请问普天之下那么多所谓的聪明人,又有几个是真正懂得的呢?若是玩玩也就算了,真正的爱情可不仅仅是一时冲动那么简单,它还代表责任、理解与坦诚。他为珍妮所付出的一切,请问又有几个男同胞能够真正做到呢?
这样看来,阿甘其实并不是个傻子,或者说至少不是个普通的傻子,其某些精神绝对是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的。
那为什么阿甘的行为似乎同社会上多数人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但却能获得成功呢?
其实很简单,阿甘拥有自己的人生观,拥有属于自己的“阿甘哲学”。而这一理论不难理解,因为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实在。
当阿甘和他的乒乓队队友们载誉归来时,肯尼迪总统在白宫接见了他们。阿甘在回忆中说道,见肯尼迪的好处就是“有好东西吃”。当时,他在宴会厅里大概喝下了15瓶饮料,导致后来当肯尼迪问阿甘的队友们“感觉如何?”时,其他人都机械地回答道:“很好!”而只有阿甘回答:“我想尿尿!”只见肯尼迪大笑说:“我相信他说的肯定是真话!”
对于头脑简单的阿甘而言,吃喝拉撒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就是为人的要义。面对复杂的人生、复杂的社会,阿甘只顾埋头向前跑,遇到困难就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从不抱怨从不退缩。他一直坚信:“要往前走,就得先忘掉过去,我想这就是跑步的意义。”
于是,他跑过了儿时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橄榄球球门,跑过了越南的战场,跑过了整个美国,最终跑成了人生赢家。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但这样一种精神,却能引领着他一直执着地跑下去。
另外,阿甘虽说智商不高,但却始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珍妮问到阿甘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他楞了一下,说:我不是做我自己吗?珍妮告诉他说她想成为一个有名的歌手,然而阿甘还是不懂,还是说他只想成为他自己。
而当阿甘真的成名后,他也并没有像常人那样开始奢侈享乐的生活,而是将大笔的钱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还义务帮别人修理草坪。因为他知道,不论成名还是赚大钱,都不过是世俗的头衔而已,而唯有做自己,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敬。对他而言,他只想当一个普通人,他只想爱他的珍妮,这样就足够了。
这一切,都是阿甘精神的体现,它是阿甘成功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而绝非偶然。
反观那些总喜欢把运气二字挂在嘴边,把生活上一切的不顺都归咎于运气的人,从来都不会去深入地想想,什么是所谓的运气?阿甘之所以能够有好运气,正是因为他自己那独特的打交道方式,以及对他人的那份真诚和不懈的坚持,换来了周围人的尊重与信任,从而才获得了所谓的“好运气”。
可怜的是,这些人因为不懂得反思,于是非但活得不如阿甘,还反而活成了阿Q。毕竟,许多运气都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你如果自己都不懂得去努力争取,又有什么理由怪罪上天的不公呢?
此时,我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个永不过时的表情包:
事实上,当我们说出“傻人有傻福”这句话时,指的“傻人”往往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傻人,而是指那些待人厚道、真诚,做事本分的人群。也许这类人在那些爱利用他人的信任、爱钻制度的空子的“聪明人”眼中很傻,但往往能够获得比他们多得多的青睐。
这类大智若愚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者。其实说到底,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傻人有傻福,只有智者有智福。
社会为何需要阿甘?
我们不难看出,阿甘能获得成功,绝对少不了社会上诸多因素的支持。然而同样的道理,像阿甘这样的人,往往能反过来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我们看到,虽然珍妮一直在刻意地避开阿甘,但在自己想轻生跳楼的时刻却又因记挂着阿甘这个“傻子”而放弃:她也许觉得自己若是就这么离世的话,对于阿甘这个怀揣着纯真的爱等待着她的傻子而言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为什么丹中尉在失去双腿后扬言要“吸取政府的奶水,直到吸光为止”?不就是因为他无法接受“自己是残废”这一事实嘛。然而,他看到了阿甘,这个先天就患有智障的人,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而且依旧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着。
所以别看丹中尉虽然天天说他傻,但是到最后反而正是阿甘的这种傻打动了他:想想觉得一个傻子都能接受得了自己,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他便重新做回了自己。
甚至起初,当阿甘决定跑遍整个美国时,他对于那些追问他跑步的目的是什么的那些记者觉得奇怪:“他们就是不相信,有些人跑步,什么都不为。”
然而后来,跑步这件事似乎莫名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有了意义,于是他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跟他一起跑步。
这一切都说明,阿甘精神对一个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其关键之处就在于让大家意识到,我们虽然无法选择出身,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做自己。
就像那根羽毛和风一样,如果命运是风,每个人是羽毛,那么虽然我们无法改变风的方向,但让自己侧个身子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只求做到尽量圆满而不多去计较得失,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而这种精神所带来的力量,是能够一传十十传百地扩散开来的,毕竟这样一个鲜活案例的存在,往往胜过千万次宣传。而当大多数人都有了这样的觉悟后,也就自然而然地造就了一个美好的社会。
观影感悟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每天都被数不清的繁杂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想必往往会忽略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活?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社会也许是错综复杂的,但我们不一定要用过于世俗的眼光去看待。简单点,学会用阿甘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放下过去的包袱,将目光看向未来,或许能收获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后,不论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目光是否望得到诗和远方,都请记住阿甘告诉我们的这六个字:
向前跑,做自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如有观点不同请文明发言讨论!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不妨关注公众号“让思想飞起来”查看更多!
点击此处可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