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精益、敏捷、设计冲刺……拥抱变化的一些方法论

阿里的N多价值观,想必大家最没有争议的就是“拥抱变化”了(那啥,这里可以配一个笑哭的表情)。这是对VUCA时代很好的回应。

注:VUCA的概念最早是美军在20世纪90年代,引用来描述冷战结束后的越发不稳定的(Volatility)、不确定的Uncertainty(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模棱两可(Ambiguity)和多边的世界。

毕竟——

需求不清晰,会变,会很快地变,新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各领风骚几十天,用户也越来越细分,各自不同

——已经成为共识。

但,只有价值观,没有方法论怎么行,在业界,为VUCA而生的方法论还真不少,他们叫做:

Lean,精益,精益创业,精益UX,精益各种

Agile,敏捷,Scrum、XP

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及其演化 Design Sprint,设计冲刺

Duel Track Development,双轨开发

……

都在说试错,小步快跑,尽早发布,尽快获取反馈,真实用户参与,学习闭环,迭代发展……

然后,我就被他们之间的关系弄晕了,于是,找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探索,分享一下给大家。

哦对了,关于他们各自是什么,网上的资料很多,我就不赘述了。


一张老外画的关系图,看得出来他自己迭代了2次,右下为最新

对比:精益、敏捷、设计冲刺……拥抱变化的一些方法论_第1张图片

又一张老外画的关系图,和上图有相似之处

对比:精益、敏捷、设计冲刺……拥抱变化的一些方法论_第2张图片

一张把Design Thinking融入Lean Startup的方法论示意图

对比:精益、敏捷、设计冲刺……拥抱变化的一些方法论_第3张图片

一张Duel Track Development结合Lean Startup的示意图

对比:精益、敏捷、设计冲刺……拥抱变化的一些方法论_第4张图片

一篇翻译的文章

用户体验设计方法论的演变:从传统瀑布流到谷歌设计冲刺

一位资深人士的理解

Design Thinking其实往简单里说就是关于Empathy(同理心),Design Sprint真心觉得没有特别的东西,只是把创业产品迭代开发的日程安排的各个节点应该做什么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最看重的还是Steve Blank在美国各个大学开展的精益创业的工作坊课程

Lean主要还是工厂的方法论,软件开发也可以借鉴很多地方。

敏捷就不说啥了,敏捷说到底就是迭代式开发、自动化测试,快速获取各种反馈。

好吧,是不是依然很混沌。

按现在我的理解,有几个明确的不同吧:

产出物是否是“真产品”:

敏捷显然是,方法论里有很多是关乎开发/测试的硬核内容,每次的产出物常被叫做MVP;设计冲刺显然不是,它是用某种可用于验证假设的原型。而双轨开发就很讨巧了,一个轨做原型,目的接近于《四步创业法》里说的“客户开发”,一个轨做真产品,目的就是“产品开发”了。

适用领域和阶段:

因为各自方法论的出身,导致其肯定有更适用的领域。Design Thinking源自著名设计公司IDEO和斯坦福的设计学院,然后被Google Venture改造为Design Sprint,我和不下5位在Google工作的朋友聊过,这个方法论确实在用,不是摆设;敏捷是软件开发领域原生的;精益从丰田的生产而来;双轨……感觉是个杂交产物,也确实比较新。

所以,从一个商业产品从无到有的逻辑看,他们依次适合“想清楚、做出来、推出去(规模化)”几个阶段,结合产出物的不同,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整体的发展方向就是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以适应加速变化的商业环境),用越来越“粗糙”的产出物,去获取真实用户的反馈,学习,改进,循环往复。

综上,就行业通用性而言,就我最近在探索的“产品创新”方法论而言,我顶Design Sprint。相较Design Thinking,设计冲刺更落地,融入了很多引导/教练技术,以及广义的设计方法论。

之前,我结合自己对产品创新过程的理解,做了一些本地化改造,已经在一些创业公司试过,也在字节跳动试过一次(服务faceu和轻颜相机),可以继续探索。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比:精益、敏捷、设计冲刺……拥抱变化的一些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