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融入了世界产业链,深度的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产业升级,社会多化等多个阶段。当下,中国制造正经历着关键的“改革转折区”。在这个背景下,朗欧咨询认为,企业的改革升级首先是老板、领头人思维的革新。
本文从老板的角度为你解读,在新时代背景下,身为工厂老板必须要做的5个转变。
1、从同行视野、国内视野向国际视野转变
“不去观世界,何来世界观”,近年来,我带领许多企业家去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这是在游学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体悟最深的一句话。
我们企业家一定要走出去看,你不去美国看看你不知道科技的差距;你不去德国看看你不知道设备技术自动化的差距;你不去日本看看你不知道我们的工艺、人的职业化跟别人的差距……
从2019年开始,我发现每年在出国游学的队伍中,80年、90后企业家的人数占比越来越高。他们大多没有了语言的障碍,有一颗开放学习的心,更加能够快速地接受新生事物,这也是中国制造的未来,是值得赞许的。
但有的时候我也思考,我觉得有两类人不要出去。第一类是,还没搞清楚企业内部问题的企业家。也就是说,我们走出去是要有目的性的。比如,设备升级、工艺改造、管理提升等;第二类是,企业生死存亡边缘,情绪不太稳定的老板也不要出去。在16年的时候,有一个老板跟我去了德国以后,他说,“张老师,回去后我就把工厂卖了,这差距太大了!再干20年也超不过他们。”我心里想,这不麻烦了吗?你出来一趟回去后把工厂卖了,我都变成罪人了。我说你冷静冷静,回去三个月以后再说。当然后面工厂也没有卖,18年我去他企业参访的时候,已经成功地进行转型升级。
所以,我的心态是很复杂的,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企业家“走出去”是找差距,学经验,提高自我的认知。认识到差距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产生恐慌的情绪。如果你对你企业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所对标的国际企业也非常清楚的话,我们还是需要多走出去,不断打破自己认知的边界,明确新的目标和方向。
2、从“向外求”向“向内观”转变
在企业的“护城河”处于“外”的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于向外求。求资源、求人脉、求人才、求管理体系、求经营方法。就像“围城效应”一样,很多企业家认为围城以外,自己圈子以外就是“蓝海”,因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实在太难了。但其实当真正走出来深入了解以后,就会发现已经是片片“红海”。作为企业家而言,不要再去迷恋外部优势。在粗放式经营发展的过去,或许向外求可以掩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内部的问题,但现在,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向内观。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内观的意思是“洞察事物究竟的实相”。我原来讲“向内求”,后来我发现不究竟,我们应该先“向内看”。
“向内求”和“向内看”是有区别的。我们原来讲“向内求”,很多企业家听了以后觉得张老师讲得好,讲得有道理,回到工厂后就给下面的人强烈要求,简单粗暴地进行目标考核。但其实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向内观,然后再向内求,最后达到内生长。
“向内看”是看到问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先找到问题。比如,我们中国很多企业老板对咨询的需求是模糊的,他不知道或者讲没有非常明确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战略的问题、营销的问题、还是内部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即便是知道管理问题严重,也不清楚是生产系统的问题,还是薪酬体系的问题、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PMC生产计划的问题、执行力的问题……在还没有搞清楚问题之前就盲目地“向外求”,也是没有用的。
比如,有的老板觉知到企业内部的问题,便天天到处听课,听精益生产的课、阿米巴经营的课、积分管理的课,然后盲目推行,结果往往做得“形似而神不至”,这样造成企业的内耗是非常严重的。
3、从模仿式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
朗欧公司总部在广州,我的工作和生活也在广州,许多朗欧服务过的企业每年会在广州参加各种展览会,诸如广交会、家博会、秋交会、建博会等。在这个时候,我有时间也会一起去展会参与调研。前十年,我发现很多企业家喜欢带着公司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去逛展会,展会的销售业务则会由业务老总去对接。他们更多的是去到现场看看同行做了什么新产品,有没有什么新技术,然后拍个照回来把尺寸改一下、外观改一下、结构改一下,功能再稍微优化一下,就变成自己企业的“创新”产品。
例如:原来棱角外观是90度的,便改成弧形的。那时候同行之间相互抱怨,说这是抄袭,但有位企业家不这么认为,他跟我说:“这是创造性的模仿,是模仿式创新”。但现在,我们去展会上跟企业家交流的时候,每个企业都有越来越多的原始创新,逐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了。
模仿式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正逐步地转向原始创新阶段。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核心的自有创新技术正越来越多,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逐步在对知识产权,自己的技术专利,有非常明确的规范化意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贸易摩擦和市场竞争加剧,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重心投向了研发和技术创新,从模仿式创新转向了原始创新,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现在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要关注研发和技术创新,因为技术的领先可以让企业忘掉成本。如果你企业的技术足够牛,是可以让你忽略成本的。你看我们“中国芯”的窘境,不是价钱的问题,你价钱给得再高,他都不卖给你。如果你企业也有这样的技术,是不是可以让你忽略成本呢?
我们原来模仿式创新的固化思维当中是有缺陷的。很多老板认为,我关注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太高,投入产出不合算。但现在我想强调的是,不管划不划算,只要你能够生存并保证最基本的稳健发展,你就必须得关注研发和技术创新,你的注意力也要进行管理,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企业的增长点就在哪里。
技术可让企业忘掉成本,管理可以让企业超越成本。而且是超越行业的整体成本,别人要一百块钱才能干的事,你通过技术的革新90块钱甚至更低的成本就能够办到,还能达到同等的性能和质量。
4、从关注人才向关注人才体系的建设转变
在这一点上,大部分企业只做到了关注“人才”,而没有真正做到关注“人才体系的建设”。比如,很多企业老板喜欢出国游学、喜欢听各种课,很多老板就跟我坦言,他说我出国、听课的目的就是为了结识人脉,看看有没有高端人才可以挖。
有的老板不惜重金在同行业中“挖人”。但这些“空降”的“高人”、“能人”却很难在企业里面长期发展。最后发现,留下来的,能够跟企业共进退的人正是那些勤勤恳恳跟着企业发展,从基层慢慢晋升到管理岗位的员工。
我们只关注人才,却鲜有关注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很多老板只看到了那些先锋企业亮丽的外表,却不知道这些龙头企业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培养人才的能力。所以,在丰田公司流传一句话,“丰田不生产汽车,只塑造生产汽车的人。”
有的企业也已经进行了人才体系的建设,但我又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企业大都只注重管理层的培养,他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把中层、高层送出去培训,或者把培训老师请到企业里面来,培训的对象也仅仅是中层、高层。只注重人才体系中管理梯队的建设,而忽略一线基层管理岗位、一线员工的培养是大部分企业的通病。所以,在人才体系的建设上,我呼吁企业一定要注重梯队最底层员工的培养。
5、从粗放式发展向健康发展转变
许多企业家和企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粗放中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仔细分析下来发现是不健康的。就像现在企业家群体中流传一句话:当年靠机会赚来的钱,如果现在不进行改革和升级,会靠能力还回去。就是需要改变发展模式,突破我们惯性思维的局限,从过往高速粗放式发展的舒适区中走出来,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们更多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健康和企业家自身的健康。
为什么要关注健康?我从财务自由、财富自由、财富自在来看。很多人在这个概念上的理解是混淆的,我们经常讲,你实现财务自由了吗?你实现财富自由了吗?你真的是财富自在吗?其实这三者是有区别的。
财务自由:是指人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工作赚取物质条件的状态;
财富自由:是指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的物质条件做你想做的事情;
财富自在:是指人在财富自由的状态下,不断地利用一切资源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让自己在“无我”的状态下和谐实现价值。
无论是财务自由,还是财富自由,还是财富自在,都需要以健康为基础。普通人谈到健康更多地是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企业家的健康则分为个人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组织健康。下图为我总结出的企业家的健康法则:
企业家的个人健康包括3个方面:身体健康无疾病;心理健康无烦恼;灵性健康无轮回。
(1)身体健康无疾病
身体健康无疾病这是最必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是这个道理。我见过许多企业家非常的吃苦耐劳,甚至透支了自己的健康。
我们需要改掉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充分地利用好时间的效率,化被动时间为主动时间,化零散时间为整块时间。经常有企业家跟我说:“我没时间去锻炼身体,太忙了,也没有心思去锻炼”。但其实如果你特别热爱工作,特别忙,就把锻炼身体当成工作的一部分,自然就有时间了。据某健康机构研究发现,90后是最注重健康,最愿意在身体健康上投资的群体。我在咨询过程中也发现,现在许多80后、90后的企业家都开始花时间关注自己的健康了。这也是我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
(2)心理健康无烦恼
心理健康无烦恼。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最耗费能量的就是烦恼,体能上的累,你睡一觉,第二天精力充沛,但是心理上的烦恼会让你睡不着觉,会让你很焦虑。
所以,我们得修心,修炼自己的烦恼心。许多的烦恼其实来源于未知,来源于恐惧,来源于托底的承受力。做为企业家,企业老板,我们需要首先确定自己承受力的底线,如果你想清楚,哪怕这个企业破产清算了,我从内心里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当然我讲的不是消极的那种想法,而是当明确这个底线也能够承受以后,身临心理上的烦恼的时候你就能够静下心来,进行深度地思考,系统的解决。我们需要关注身体健康,更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3)灵性健康无轮回
灵性健康是佛家的语言,是指通灵的身体智慧,是本来的大智慧。什么是轮回?我觉悟这个轮回不是指生死的交替轮回,而是指我们不执着于过往,包括过往的成功、失败等;也包括不执着于当下的得失,做到因上用力,果上随缘。
修炼不执着的智慧,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追求和境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这条路上去修炼。我们人有记忆是好事,但也是坏事,会让你想起一些事,会让你场景呈现,总会掉在过往的认知和局限当中,如果你跳不出来,这就是问题。我们在保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就要在灵性健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自我修炼。
同样,企业的健康也包括3个方面:组织健康得发展;流程合理得效益;价值分配得团队。
(1)组织健康得发展
公司做为一个合法的正式组织,我们需要关注企业这个组织的健康程度,只有组织目标明确,组织规则清晰,组织记忆清楚,才会有组织情感,才能形成良好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只有一个健康的组织,才能够产生内在的生命力。我们企业家更多地要从组织健康这个角度去看待企业的发展,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会详细阐述。
(2)流程合理得效益
流程是组织健康发展的关键,流程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组织的战略目标能否被执行,能否落地。当组织的许多功能建立健全以后,我们更多的心思需要花在企业整体运作流程的梳理和管理流程的有效性上面。
(3)价值分配得团队
在2019年,我鲜明的提出“组织管人、流程管事、绩效分配价值”的管理理念。一群人在一个企业首先要做的是价值创造。当团队创造出价值以后,我们就需要进行绩效管理,明确出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的贡献度或价值大小。绩效明确以后,就需要进行价值分配,价值分配是团队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源动力。
所以,企业家要思考,你的组织建设健康吗?你企业的流程健全吗,合理吗,能够创造价值吗?你企业的价值分配合理吗?是以奋斗者为本还是“吃大锅饭”?我们需要从组织建设,流程完善,价值分配这三个方面去关注我们的企业键康。
结语:从同行视野、国内视野向国际视野转变,企业家需要多走出去看看;从“向外求”向“向内观”转变,静下心来找到企业的问题;从模仿式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我们要关注研发和技术创新;从关注人才向关注人才体系的建设转变,一定不要忽略最底层梯队的打造;从粗放式发展向健康发展转变,企业家要关注个人健康和企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