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分数教育的警钟长鸣

众所周知,考试成绩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某种程度上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甚至还出现过“分数分数学生的命根”这样的调侃。

为了获得高分,数不清的学生在课余假期穿梭于各类补习班。这不仅占用了他们原本就不多的休息和运动时间,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当然这样的担忧还不足以让人怀疑好端端一个生命会因此抱恙而去,但这一次分数真的要了一个学生的命。

前不久,山东临淄警方发布一则情况通报:临淄区临园生活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秦某某把马某某杀害,他说:“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看到这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和困惑:成绩排名竟然可以成为杀人动机。

是的,这个事实血淋淋地摆在眼前:分数俨然成了超越生命的至高存在。

据悉,这两人同为当地雪宫中学的初三学生,成绩都很优异,唯一区别是马同学经常考第一名,秦同学则位居第二。最近这次会考成绩公布,秦同学依然是第二名。

其实在会考之前秦同学就警告过马同学:“如果你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面对这样的警告,马同学反应给老师,学校老师也对秦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

但直到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们才来反省:老师可能忽略了一个长期位居第二的学生特有的心理状态(可能已有心理问题),或者老师觉得一个考试排名第二的学生(应该品德兼优)不可能真的做出那样伤天害理的事。

但实际情况或许更复杂,比如老师们会自然表扬第一名,对经常位居第二名的秦同学就没那么关注了,秦同学的家长是不是偶尔(或者是经常)也会流露出对孩子考第一名的期望,除此之外,还夹杂着同班同学的玩笑和秦同学的自嘲。

这种对第一名的追捧心理扩大到成人世界,最明显的表现是在竞技场上,人们夸赞冠军,艳羡冠军,但第二名超越千万人却因在一人之后,总不如第一名那样备受瞩目。

相信秦同学曾经为了考第一名也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只是这些努力最后都要在分数排名中才能得到体现。

对多数学生来说,这次考高分了就是进步;但对秦同学来说,这次还是考第二名,他的进步在哪里呢?他的努力被表扬了吗?

不,盯着分数看的眼睛很难看到别的,所以,绝大多数人还是把目光投给了考第一名的马同学。

结果,我们也被迫看到了秦同学的最后一搏,他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备刀埋伏在马同学家的小区楼道内,并连砍十几刀残忍杀害了对方。

这种在物理形态上消灭竞争对手的做法最直观地反应了秦同学巨大的绝望,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还有待案情审查,但一定不是第一名这个位置。

而对马同学的遭遇,言语已经无法表达我内心的颤动。

教育改革这些年来,学校老师、领导和家长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依然那么重视分数了?孩子这次排名落了几名,是不是又焦虑了?答案可能仍然是肯定的。

只是这一次极其令人意外:考第一名竟然与潜在的生命危险联系在一起了。

网上有不少家长留言应该让孩子先去学跆拳道再考第一。面对这样惨烈的生命逝去,家长的回复也是够无奈。

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我们的教育必须改变对分数的崇拜,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基于多种形式的他人评价来获得客观理性的自我评价,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从而得到学习和生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学校要做到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作为孩子家长要更多承担起教育责任。

对学校考试成绩排名,家长不可再火上浇油,只用分数高低来判断孩子的智商,甚至否定他在学业上的努力。这会导致孩子自卑,情绪失落,心理不平衡等消极后果。

许多成年人其实早就尝试过这样的苦涩滋味,比如有人只拿挣钱多少来衡量你,仿佛你挣钱越多才越有价值。设身处地,面对孩子时请口下留情。

家长们不要忘记,你每一次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可能都在毁掉自家孩子的一份自信。不要因为他考试成绩差就给贴上学习不好的标签,相反,请仔细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孩子的闪光点。

在人生漫长路上,正是这些闪光点让一个人与众不同,被他人认可和接纳,从而获得较高的自我肯定和存在感。

很多人为花季少年离去痛惜,我也一样,同时我也为另一个花季少年遁入人生的黑暗漩涡遗憾。

试以此文扣响分数教育的警钟,让我们与分数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被它奴役。

你可能感兴趣的:(“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分数教育的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