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师督导八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303天。2020.12.20

      一、结案。《建构解决之道》一书是写到“……SFBT的结案便比较像是一个’毕业典礼’,而非是一种拒绝或抛弃。若当事人觉得目标已经达成且自己有信心于维持改变,特别是因拥有维持稳定与继续进展的自信,而反应出来的自我协助知觉时,结案便自然发生。”这就如督导课上,许老师说“结案在于个案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开咨询师自己可以解决新的问题,遇到问题可以稳下来、不急躁,可以自我调动身边的资源”。关于结案:1.结案不是以咨询次数而定,是以个案还需不需要,这块儿可以通过SFBT的问句来确认。咨询还可以分阶段结案,如10此结一次,还可以拉长两次咨询的间隔,让个案慢慢地发展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一周一次到二周一次到三周一次,最后自然结案。对于公益咨询,一般是6次一阶段,最多约2次,主要考虑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人从公益咨询中获益。2.不以事实的结果作为结案标准,如等孩子去上学了,而是以具备“某些”能力来面对问题,包括自己拥有的和调动身边一切可利用资源的能力。3.教会个案如何利用/调动/总结先前与咨询师探讨、创造出的网状的方法/经验/优势/资源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困境。《建构解决之道》一书上说“培养当事人’自我决定’与’自我负责’的意图。即SFBT是希望通过以解决之道为焦点的辅导过程,让当事人看到以及懂得使用各种自助的方式,而让当事人真正的能独立成长,而非依赖咨询师的协助。”4.个案获得独立应对问题或困境的能力,就如一个人要登台演讲之类,会紧张,但不至于紧张的程度影响他上台发挥。5.咨询师要具备随时结案的能力。

      二、其他

      1.过去的失败教会我们什么,最近的成功提醒了我们什么。

      2.以家庭为系统的咨询,重要的是发展他们解决问题和商量问题的能力。(我理解是咨询师协助他们发展出适合他们家庭系统的沟通模式,如开家庭会议,营造一个开放、平等、尊重、民主、可协商的氛围,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真诚坦诚讲出自己的想法、需求以及对其他成员的期待。)

      3.公益与付费咨询。开设公益咨询的平台/机构,我想一定有其重要意义、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比如妇联、民政部门的设置的专业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公益值班。对于相关的咨询设置一定有其考量的因素,不论是咨询次数、还是咨询时间上。有的还会对长期持续来咨询的来访者有一些要求,就是收获与付出的匹配度,即不能长期“不劳而获”,如你(来访者)不能长期占用大众资源,既然你经济上受限,那么就通过其他力所能及的方式去付出,如去养老院、福利院做义工等,实现价值交换。也如许老师讲的,可以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适当收取费用,毕竟收费也是咨询效果的保证,收费了,可能来访者更用心、更合作、更认真对待。这样也会自然地结案,尤其适用是依赖性强、遇到困难懒得动脑子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找公益咨询师的来访者。那对于收费咨询,有的来访者非常迫切,希望通过一两次的咨询就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把咨询师看作是“魔法师”,拥有“魔法棒”,遇到困难/问题就期待咨询师立刻、马上给方法,而且是“手到病除”的那种,如果咨询师不给,瞬间就觉得咨询没用,也不愿在咨询上花费。一方面可能的确是经济紧张;另一方面可能是心里面不认可心理咨询,想碰碰运气,试试看,有没有用;还有一方面,可能内心深处觉得一小时花费几百块不值。许老师说,咨询与请家教、学钢琴等是一样的,是呀,是什么让家长愿意一个小时花几百块请家教而不愿意做咨询?还有公益咨询与收费咨询各有利弊,不论那一种形式,都不能样样兼顾到。

      4.排序。当来访者被过度的紧张、焦虑、担心等情绪所困时,陪TA看看TA的情绪是由什么引发的,这样比较容易了解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就如许老师所讲“思绪交织在一起容易焦虑”,所以对焦虑因子排排序,问问来访者先解决那个比较容易成功?那个比较容易开始的?那个先解决了会带动其它的也一并解决?或那个先解决了会影响其他的一同往前进?让来访者按照轻重缓急排排序,打打分,如就来访者担心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手机管理、身体健康三方面进行排序打分,结果可能是优先解决孩子的身体健康这个方向,那么当来访者的思绪就比较清晰了,TA心里有数,知道接下来做什么是重要的,就不会在手机管理、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之间纠缠、拉扯、摇摆而焦躁烦恼,焦虑的情绪也会大大降低。

你可能感兴趣的:(许老师督导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