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

如果说玄学是魏晋风度的理论基础,魏晋风度就是对玄学理念的一种实践。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1张图片

1.重才轻德:人才观的裂变。汉末建安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曹操,他的理想正如《短歌行》中所说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他政治上的理想。但是由于曹操特殊的出身,很多文人士大夫不愿意为他效力力。于是他三次下了求贤令。它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唯才是举,意思就是说提拔一个人的时候,不再考虑他的德行如何?而主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政治上的才能。以这样一个重要思想颁布了求贤令,使得曹操身边聚集了很多的有才华的门人。曹操的势力一下子得到了加强。"唯才是举"加强了他的军事实力,对后代的人才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唯才是举的求贤令,它的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重才轻德。这个就是才学才情四本中的观点的一个实践。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2张图片

2.魏晋士大夫由于受玄学的思想影响,特别关注个体的价值。比如说《世说新语.品藻第九》篇中温太真(温峤)。他与王谢桓庾等家族一样,都是从北方来到东京,一开始由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有这样一个习惯,平时在一起喜欢品评人物。有一次,温峤听到文人士大夫在一起评价人物的时候,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他听到第一流人物有若干人,但是当第一流人物数完的时候,他悄悄在旁边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他大惊失色,他认为自己本来应该属于第一流人物。但是他发现在人们的心目中,他还算不上第一流人物。听到以后内心非常的失落,看出来温峤在评论中非常在意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也是重视个体价值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个人物人物叫殷浩,殷浩年轻的时候和桓温齐名。但是他们两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好胜之心。有一次桓温见了殷浩,就当面质问他。他说殷浩啊,你跟我比到底怎么样啊?殷洁想,如果说自己比别人强,就得罪了桓温,如果说自己不如别人,那么不愿意说这个话。因为当时魏晋名士们都非常在乎自我的发展。聪明的殷浩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避免了和桓温的矛盾冲突。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3张图片

还有一个人物我们非常熟悉,就是东晋时候风流宰相谢安。还有一个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子敬(王子敬),他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著名的书法家。有一次谢安见到了王献之,就当面问他,你字写得那么好,但是我要问你,你的书法和你家老父亲比怎么样呢?固当不同,意思是说各有千秋。谢安用另外一句话来刺激王子敬,说外人论殊不尔,意思是说,在别人的眼光之中,好像不是这样。王子敬说外人哪能知?意思是说别的人会写字吗?有什么资格评价我的字?从这个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王献之也是非常在意自我的形象。

这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的表现,魏晋的文人士大夫特别重视自己的个人(个体)的价值,自我的价值。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4张图片

3.魏晋风度为后人所追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魏晋的文人士大夫特别关注人的生命,这个生命分成几个层次的内容?首先,人的生命,当然,包括自我的生命、他人的生命、甚至由人的生命推及到其他生物的生命上。《世说新语.言语篇》记载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桓温桓大司马。桓温一次北征,经过金城这个地方,看见自己曾经在做琅琊令的时候栽的那棵柳树,已经长高长大。他用手稍微测量一下,大概认为柳树和松柏是不一样。松柏长青而柳树生命有限,一旦长到十围的时候,大概就要干枯了。所以他感慨万千的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据历史记载,他当时做琅琊令的时候比较年轻。当他北伐的时候,再经过琅琊的时候,一晃时光匆匆过了30年。30年对我们人的一生来说,恐怕说时间比较长。因柳树十围而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衰老,而感慨万千。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一种感伤之情。他一边说话,一边流下伤心的眼泪。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5张图片

桓温说的这八个字成为后代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典故。比如说庾信写的《枯树赋》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八个字,成为一个片段。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段文字再一次对后代的文学家发生了影响。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6张图片

宋代姜夔的《长亭怨慢》中写道,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在这个小序中表达了对桓大司马所说的话都有特别的情感。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7张图片

在诗人辛弃疾的《水龙吟》中,也运用了桓温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到南方闲职的事,无法实现自己收复北方失地的那种理想的感伤之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一方面感叹时光的流逝,一方面又感叹自己的理想却不能实现的一种无奈之情。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8张图片

桓温是一个珍爱生命的人,他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他将这种对人的生命珍惜的这种情怀推广到对大自然动物的情怀。《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篇说,桓温经过三峡这个地方,就是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说的那个"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的时候,李白《朝发白帝城》中所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桓温,这次征途带了很多的士兵,有很多士兵没有见过小猴子。他们看到小猴子特别兴奋,其中有一个士兵跑到岸上抓到一只小猴子。小猴子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抓走。它就跟着桓温的船队在岸上发出悲凉的哀嚎之声。年轻的士兵看来觉得是一件非常逗人的事情,一直不放走这个小猴子,于是小猴子的母亲一直跟着桓温的军队跑了一百多里地。它绝望了,发现士兵不会将他的孩子归还。于是,纵身从山崖上跳到了船的甲板之上,一下子就死掉了。肚子跌破肠子流出来了。看到了这种肝肠寸断和极度伤心时候的一种样子。桓温听见了这件事情以后,把那个抓小猴子的人士兵赶走了。我们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桓温具有一种博大的人文情怀。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9张图片

魏晋的名士珍爱生命,首先是活着,而且要自由的活着。《世说新语》中记载一个高僧支道明。恰好能说明魏晋名士对自由生命的热爱。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养宠物,但是他的宠物与众不同,是非常高雅的白鹤。他的友人送给他一对白鹤,小的时候白鹤多么可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鹤一天天的长大,它可能要飞掉了。他觉得如果让白鹤飞掉了怪可惜,于是他就用剪刀,把白鹤长出的大翅剪掉。而剪掉大翅膀的这个白鹤,一看张开自己的臂膀,飞不起来了,非常垂头丧气。他看到这样的白鹤的时候,若有所悟,说道,既有凌霄之姿,何肯做耳目近玩?他的意思是说,只有在天空自由飞翔的白鹤才是真正的白鹤。事到临头感悟了以后,他就细心地加以调养,等白鹤的大翅又重新长全了,就把他放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是支道明对自由生命的珍爱,也能看到魏晋名士对自由生命的珍爱。

4.魏晋名士不但珍爱生命,还特别的钟情。叫情之所钟,或者叫一往深情,也表示对人的情感的一种重视。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10张图片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有一次不幸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他的小儿子(小万子)不幸的夭折了。他的朋友删减来看望他,他非常痛苦,所以山简就劝慰他,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说了一句话,他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他说圣人有情,但是圣人是能够忘情。如果没有情,连人都不能算,何况还谈什么圣人呢?但是圣人可以忘情,所以你我这样的一些人是最重情的了。

还有一个年轻的玄学家,不幸的事情也发生在他的身上。他的妻子在冬天的时候发烧,荀凤倩就自己站在中亭(庭院之中),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冰冷,然后用冰冷的身体给自己的妻子退烧。这个办法恐怕没有效果,还给自己带来了灾祸。他的妻子发烧去世了,但是荀凤倩自己也因为这样一个不正当的方式生病而去世。两个人的生命都去世了。但是这个故事却非常感人,让我们看到了荀奉倩和自己的妻子的挚爱情深。

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_第11张图片

我们还看到有一些魏晋名士,他的情感的出现似乎没有来由。在《世说新语.任诞》篇中记载过一个王廞的人。他登上了茅山,没来由地痛哭道,狼牙王伯與终当为情死。《世说新语》据记载人物的言语都是非常简洁的,文中的王廞为什么为情而死?书中没有提到,但是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魏晋风度,对玄学理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