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一段属于青春的记忆(五)

(五)留学前的准备(学校专业篇)

万事俱备,只欠学校和专业。

后来我回国工作之后,每年仍然有很多熟识的叔叔阿姨问我,怎么给他们的孩子挑学校和专业。

我就很想知道大声的告诉他们,听你家娃的选择啊。可是,事实上我只能呲着八颗牙假笑,阿姨叔叔你们选的最好。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某种程度上逃脱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父母自身的想法。怎么说呢,社会大环境的洪流确实比较难把握,就像我十几年前挑选专业的时候,商科确实是非常火的一门学科。大家都在强调经济、商业、金融的重要性,仿佛带上这些专业的关键词就能成为“大富翁”一样。

可是,真的是人人都能走上人生巅峰,房子、车子、票子、美女、美食、美景么?并不是这样。至少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对专业的兴趣,包括学生本人的意愿和擅长还是挺重要的。尤其是现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又能保证十年后哪个行业最好呢?

在设定好预算范围之后,结合个人成绩与学习能力,从国家地区到学校专业基本上就有了所谓的“榜单”。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一直都有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美国)及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是公认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每家大学排名的评分标准和侧重点虽然不一样的,但可以反应相同的问题。

第一,无论哪家榜单,基本上除了每个国家最著名的那几所大学外,其他的大学大家基本上都不认识,除非是专门做学校研究的机构。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认为学校的排名不是很重要。

第二,每家的评分指标和权重不一样,可以侧面看出这家学校占优势的地方。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软科的排名一直被认为偏重理工,那么它在制定考核权重的时刻,可想而知,会偏向理工类的指标。如果一所学校就算在别的排名中比较靠后,但在这个榜单比较靠前,也至少说这所学校的理工类是可以考虑的。某种程度上,这所学校在这个领域也会是比较被认可的。

不过,排名还是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加强自身本领才是重中之重。

留学,一段属于青春的记忆(五)_第1张图片
U.S.News的权重(图片来源:度娘)
留学,一段属于青春的记忆(五)_第2张图片
软科的权重(图片来源:度娘)

选专业是另外一回事。

前文说过了,我留学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成然后回国工作。

当年在澳大利亚有学生移民的政策,就像国内现在上海居住证落户的积分一样。在偏远地区读书、学习冷门专业、学习稀缺工种等条件均可以提高获得澳大利亚居住权的机会,这样可以学的专业就比较受限制了。这种情况一切都是为了加分优先,我认识的一位同学就因此换了专业,搬到了西澳大利亚州珀斯去学习矿产专业了,因为那里人口稀少,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产业链不发达。

但我不是,我没有移民需求,既然不能选择画画,那么因此也没有特别想要学的专业。索性就从实用性出发。

不过,我们还是忽视了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国外的实用性并不等于国内的实用性。

这也是我工作了之后才发现的一个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如下:

第一,中西方国家发展路线不同,有些专业在国外很完整的一套体系,但在国内不适用。比如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回国自学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的时候发现,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完全不同,并不是谁好谁不好,因为国情不同,因为发展阶段不同。这个转化的思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

第二,中西方对学历和学力的侧重点不同。就某些行业来说,国外还在使用人力的时候,国内已经上升到电子行为,所以有些耗费人力研究的专业,或者侧重实操的专业,在国内可能不需要了。所以,技术院校的理解在国内外也截然不同,这点要清晰。

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本来留学就是为了能学成归来,继续为祖国服务,如果学回来的成果不能很好的转化,确实失去了一定的性价比。

所以,父母帮孩子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考虑的角度也多元化一些。如果某个行业恰好父母也比较熟悉,那最好是多去了解一下。

留学,一段属于青春的记忆(五)_第3张图片
母校一隅,国外的大学很多没有校门(图片来源:V博)

留学,一段属于青春的记忆(四)

留学,一段属于青春的记忆(六)

【无戒学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学,一段属于青春的记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