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幸福,来自坚持
如果从2001年沙港中学开始教书起算,我的教师职业生涯已经有18年,扣除中间脱产学习的五年,教书也有13年了,有很多学生成才了,成了一些行业的精英,比如好几个学生已经选择了做老师,现在成了优秀老师。我感觉做老师最大的幸福,是看到了学生成才,学生成才,认真积极地生活,是对我职业付出的嘉奖。十三年来,我最大的收获,是不断地战胜三心二意,最终把教书当做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职业理想是要成为一个好老师。我知道好老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认为的好老师至少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能够保持长久的职业激情,对自己的教师职业产生热爱和高度的认同;二是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职业水平,争取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积极的能量。
来到余干一中,感谢学校的信任,让我担任2017级政治组的学科组长,真正走上了教研第一线。借这个机会,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追求,静下心来看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下定决心要提高。我和同事们一起,共同努力提升整个学科组的战斗力 ——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我们争取通过一个周期(即高中完整的一轮)的认真实践和反思,使组内每个老师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都能够独当一面。同时,每个人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形成理论学习的自觉,重视教学实践,通过撰写反思和教育随笔,逐渐朝专家型老师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并且一定要提高。提高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是自己的责任。
自己要带头吃透分层教学理论精髓,要把它渗透到备课、上课和课外作业、学生评价等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同时,要学习同事好的做法,在肯定自己的风格的同时,吸收别人的优点。教师的功力主要体现在课堂40分钟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这是教师职业的生命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永无止境,时代在变,课程会变,学生会变,教师的学习和自我提高永远在路上。我要多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效果,认真总结,细心观察,从细节上改变,在理念上更新,通过实践检验。
一个老师,读书和写作是人生的必修课,读书能让自己学习先哲的思想精华,古今中外,比如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教育家,教育史上有无数的丰碑,值得去仰望,更需要去学习,如此,我们的内心就会有底气,工作就会有方向,内心就会有坚持。而写作,可以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可以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我来到余干一中后,才开始喜欢上写教育随笔的。曹校长大力推行“五主教研”模式,“五主教研”由于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在一中遍地开花。其中,主编是“五主”之一,即每次集体教研后,要有老师撰写教研总结美文,真正做到了教研反思和教研教学实践相伴随行。受此启发,我把撰写教研美文推广到班主任工作反思中,进而就想到可以利用美篇撰写自己的教育随笔,记下自己的教师故事,留下自己的教育反思。
由于工作需要和自己对教育随笔作用的高度认同,从去年8月份以来,我越来越喜欢和习惯用美篇写教育随笔了。我相信,教师职业大道会越来越宽。
职业成长,离不开反思
不断自我反思,是加快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反思的模式应该是:好的方面有哪些?可以更好吗?取得好的效果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的灵光一闪还是厚积薄发的水到渠成?不好的方面是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准备不足还是认识没有到位?哪些不足是可以原谅的(比如尝试性的活动)?哪些不足是不可原谅的?好的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不好的方面如何去克服纠正?
我要形成自己正确的反思习惯和路径,提升反思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有效对反思进行反思。
半年来的教育实践的自我反思,感觉自己逐渐摸到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窍门,以前阅读所积累的一些知识在反思中得到贯通,反思形成的一些感悟运用到教学中产生了一些效果。反思,让我减少许多低水平甚至是错误的重复。
以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教师职业追求的根本方向,也是教师的根本使命。我们要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公民。作为政治教师,要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同时,要形成自己本学科的学科自信,坚持通过为学生提供合目的和合理的教育而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始于热爱,成于付出
不讲大道理,先问一个小问题,世界上那个行业的卓越人才不是通过艰辛付出而成就一番事业的?
在《论语•子路》篇有这样一句话:“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果有人用我,一年就可以做出点样子,三年便可以有成绩了。这是中国古哲人对为事业成功而必须长期艰辛付出的总结,国外,同样如此,如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定律——10000小时定律。他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一个人想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即每天3小时,练习10年。只有受到如此多的训练,才能达到精通的程度。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上,古今中外人们的看法竟然惊人的一致。这是有成就者的经验的总结。
教师职业直面人心,教师要和不同的少年学生打交道,要面对复杂的各异的心灵世界,教育的对象就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急不得,我要让自己慢下来,学会掌握教育的慢艺术。做学生的工作,急不得,要保持极大的耐心,要懂得,学生某些坏习气的形成,往往是根深蒂固,不可能一天两天改正过来,要想办法唤起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帮助学生进步。自己要坚持长期静下心来看书,比如读文史哲,寻找教育的元灵感;读心理学,更好的了解学生,有学生的贴心人和心理建设的引导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年的职业实践,我知道积极主动地思考,在阅读和实践中思考,更有助于我们职业成长。“不做教材的搬运工”,这是曹校长多次在教师大会上的谆谆教导,要做教育专家,要奋力成长,要有急迫感。
教书育人,做老师,特别是做班主任,事情繁杂,千头万绪,每天都会很累,但实际上并不痛苦,那是因为我热爱教师这个行业,我欣赏少年们丰富的灵魂,喜欢他们蕴藏的蓬勃力量,感动他们在成长的路途上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我总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去开展工作:教育的最大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在于心灵碰撞,在于顿悟。我接受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反复,成长不是一道数学题,它是难于用一些抽象的数据去衡量的。教育一项需要慢的艺术,任何急功近利都是有害的,我们需要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对策,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就像流动的水,教育是容具,容具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
正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才会舍得付出,才会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在看似枯燥繁琐的事务中触摸到搏动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