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注解(Annotation)引入始于Java5,用来描述Java代码的元信息,通常情况下注解不会直接影响代码的执行,尽管有些注解可以用来做到影响代码执行
如@Ety,其中@的意思是告诉编译器这是一个注解。而Ety则是注解的名字。定义一个注解我们需要@interface,使用通常在文件中,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Ety {
}
public @interface Ety {
String value();
String name();
}
@Ety(value = "v", name = "n")
上述注解的元素名称为value ,设置的值为v,元素名称为name ,设置的值为n;
String value()
方法@Ety(value = "v")
除了上面的写法以外还可以写成:当且仅当元素名为value,我们也可以简写,即不需要填写元素名
@Ety("v")
@Deprecated作用在方法,可以指定方法已经过期
@Override 检查约束,标识某一个方法是否覆盖了它的父类的方法
@SuppressWarnings 当我们的一个方法调用了弃用的方法或者进行不安全的类型转换,编译器会生成警告。我们可以为这个方法增加@SuppressWarnings注解,来抑制编译器生成警告
注解类型 | 含义 |
---|---|
Documented | 表示含有该注解类型的元素(带有注释的)会通过javadoc或类似工具进行文档化 |
Inherited | 表示注解类型能被自动继承,拥有继承关系的 |
Retention | 表示注解类型的存活时长 source class runtime |
Target | 表示注解类型所适用的程序元素的种类(这个注解的作用范围) |
(1)Java反射机制的核心是在程序运行时
动态加载类并获取类的详细信息,从而操作类或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本质是JVM得到class对象之后,再通过class对象进行反编译,从而获取对象的各种信息。
(2)Java属于先编译再运行的语言,程序中对象的类型在编译期就确定下来了,而当程序在运行时可能需要动态加载某些类,这些类因为之前用不到,所以没有被加载到JVM。通过反射,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对象并调用其属性,不需要提前在编译期知道运行的对象是谁。
1、优点:在运行时获得类的各种内容,进行反编译,对于Java这种先编译再运行的语言,能够让我们很方便的创建灵活的代码,这些代码可以在运行时装配,无需在组件之间进行源代码的链接,更加容易实现面向对象。
2、缺点:(1)反射会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因此,如果不需要动态地创建一个对象,那么就不需要用反射;
(2)反射调用方法时可以忽略权限检查,因此可能会破坏封装性而导致安全问题。
1、反编译:.class–>.java
2、通过反射机制访问java对象的属性,方法,构造方法等
3、当我们在使用IDE,比如Ecplise时,当我们输入一个对象或者类,并想调用他的属性和方法是,一按点号,编译器就会自动列出他的属性或者方法,这里就是用到反射。
4、反射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开发各种通用框架。比如很多框架(Spring)都是配置化的(比如通过XML文件配置Bean),为了保证框架的通用性,他们可能需要根据配置文件加载不同的类或者对象,调用不同的方法,这个时候就必须使用到反射了,运行时动态加载需要的加载的对象。
5、例如,在使用Strut2框架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一般会在struts.xml里去配置Action,比如
Java.lang.Class; 类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构造方法
Java.lang.reflect.Field; 字段
Java.lang.reflect.Method; 方法
Java.lang.reflect.Modifier; 修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