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的哲学观初步建设完成

首先我要说一下这两本书为什么会放在一起进行解读,这完全是基于一种缘分,我把《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称为一号书,把另外一本书称为二号书,下面我说一下他们之间对于我的意义:

知道这两本书起于古典老师在专栏结束的时候,对他认为比较有价值的书进行了推荐。

一号书是2018年刚读完的,二号书是2017年读完的。

一号书是钥匙,二号书是锁,能看到锁已是幸运,再找到钥匙简直是上天的垂怜。

因为二号书特别难读,我在书上画了很多记号,做了很多笔记,直到碰到一号书才完全解答了我上面的疑问。

为了写好今天这篇读后感,我关注了上一些同样对二号书感兴趣的作者,隐隐有同类之感,正好借这个机会,我关注了他们,我相信未来可以与他们产生更多共鸣。

一号书看似很厚,其实很好读,写读后感的人很少;二号书看似很薄,其实非常难读,但写读后感的人特别多,可能主要是乔布斯和霍金都大力推荐的原因。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的哲学观初步建设完成_第1张图片

我对这两本书有两大感悟和两大认识:

01    人是愿意被欺骗的

1.人们喜欢摄影正是基于对光影欺骗眼睛的热爱。但这种欺骗指向了“美”,所以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无比热切的。光影的欺骗,其实代表着那个我们看上去很美的角度,我们希望把美留给自己和他人。

2.人们热爱美图秀秀的美颜功能。我觉得这个美颜功能可以称之为美丽欺骗。美图秀秀的存在与职场套装发挥的作用有异曲同工的妙处。我们希望能遮盖掉自己身上不完美的地方,而别人也喜欢看美颜过的我们。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美有时候真的很肤浅。

3.人们热爱影视作品的虚构欺骗。这些影视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他们创造了一种承接人们对美追求的依托,我觉得虚拟ip的诞生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人们对美有渴望,而现实社会有回应,这就构成了存在。

4.人们热爱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最大的作用是让人感到温暖,我们得知有人在乎我们、保护我们,是比所有一切都重要的感觉,我们瞬间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位置。

02    哲学的边界在哪里?

1.边界澄清的基础在于清楚哪些可知哪些不可知。哲学问题非常艰深难懂,直指世界的本源,我们需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哲学家们已经走到哪一步了,哪些方向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浪费时间。

2.对于已知的知识,要讲求实用。有些知要付出太多的精力(时间、金钱、身体),而我们的生命又是有限的,我们是没法学习太多知识的;有些知指导不了现实的生活,没有现实可行的变现方式就没必要纠缠与落地的细节;用奥卡姆剃刀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够简单,容易理解。二号书中提到的“裴徳洛”失去了对哲学的认识后精神反而正常了,告诉我们一定要警惕钻牛角尖。

3.有些问题不能深究,在这里不是指历史不可知论。我们为什么不自杀?这个问题容易导致人失去生存的信念,不要以为是危言耸听,你可以仔细回顾历史上那些自杀的天才们。

到底有没有上帝?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连鼎鼎有名的牛顿都要研究上帝,而世界上依然有很多的基督教徒就相信上帝的存在。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哥白尼日心说公布的时候,世人都以为他是错的,但我们现在来看错的反而是当时“正确的”大多数人。

03    改正了一些认知

1.直到读完一号书,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非欧几何这回事儿,我才知道它又叫黎曼几何。它告诉我们:欧几里得第五假设是错的,两条平行线是可能相交的。

2.我一直认为历史存在一些必然的趋势。读完一号书我才知道,历史有太多的偶然性和未知。持有以上观点的人就属于历史决定论。

3.以前一直看不起尼采,认为他就是个疯子。读完这两书之后,我才懂得了尼采的伟大所在,他使追求精神自由成为我们最伟大的征程。

4.觉得形而上学的观点很落后。根本不知道形而上学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代表了一切理性所在。

5.觉得不可知论和历史虚无主义没有意义。原来认为有这样观点的人一定是少数,没想到哲学家们屡屡碰到这样的困境。

6.认为理性一定正确。我出生和成长的环境决定了,对理性是非常崇拜的,从来不觉得理性指向的会是错误,看完这两本书以后,觉察出来了理性的局限性。

7.崇拜机械论。我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是机械化和信息化共存的时代。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机械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我希望所有一切的理论都有明确的条目和清晰的结构,它们的一切都可以用“力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清楚。

8.以为公理必然是正确的。在学校学习数学的时候,老师们就让背公理,根本没告诉我们公理是假设、并不一定正确,这条是最大的错误认知。

9.哲学是无趣的,哲学家是老古板。一号书里面举了很多哲学家的例子,通过这些人,我了解到他们都是很鲜活的,有血有肉、习性都各不相同、各有各样精彩的人生,并不像我之前认为的那么古板、无趣。

04    提升了一些认知

1.首先是一号书作为钥匙,解答了我对二号书的疑惑。让我更加清楚什么是“良质”,良质是对卓越的追求。良质就是同时认识到主客观存在时所发生的事件。二号书通过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加深了我对一号书各位哲学家所持理论观点的认识。它们在相辅相成的作用中,帮助我加深了对哲学的了解。

2.又重新塑造了我的怀疑精神。两本书中对休谟的“怀疑观点”论述的非常精彩,一开始人们都认为休谟是在抬杠,但最终居然发现他对的太彻底了。从去年开始,一直听人说黑天鹅事件,从怀疑论的角度来看黑天鹅事件,才发现原来讲的是这个意思。有时候我们跟真理的距离只是隔了一层窗户纸。

3.想用对比数学论证的方法来推导哲学理论大厦。我在很小的时候有过这种想法,后来被现实所击碎,认为自己太傻了,居然有这样不切实际的念头。没想到真有哲学家这么想,而且还做成了的。对我的现状是极大的讽刺,对我保持信念的坚定是巨大的警醒和鼓舞。

4.理解了为什么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提出好问题的情况好比从黑暗中找到线索的过程,解答问题我们的理性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提出好问题的过程,理性并不能完全主宰。

5.主观+客观≠全部。这个公式意味着二元论是错误的,这个错误可怕就可怕在我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使用这个二分法,思考和分析遇到的问题,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套路是万无一失的。

6.归纳+演绎≠科学。这两个方法可是鼎鼎大名的科学方法,最后居然会出错,一个引出决定论,一个引出虚无论。它们的倒下破坏了整个黑格尔构建的理性大厦和科学的根基。

7.哲学知识的传承上也有断代和删减。一号书告诉我哲学是如何与权力和文明相伴相生的;二号书告诉我哲学是如何被删减和毁灭的,一切始于希腊时期。正因为有奥卡姆剃刀的存在,哲学被一再的简化和庸俗化。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的哲学观初步建设完成_第2张图片

以上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可能唯一的亮点是把两本书结合起来一起写。我希望以后在重读这两本书的时候能够产生更多的认识,无关乎对错、只关乎思维的提升。希望能够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讨论哲学的前世今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的哲学观初步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