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顾名思义,讲的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一生的影响,很强有力的一句话,3000 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这本书分别被几个心理学的朋友谈论,今天决定看看这本书
儿童每天使用词汇的86%-98%都与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话,渐渐变成了孩子未来的模样
按照一年52周计算,在儿童4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间,就已经积累了高达3200万的词汇学习差异。在此基础上,低收入家庭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只有高知家庭孩子的1/2。让我们来看看一组数据
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87句话/小时
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 301句话/小时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78句话/小时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500万个单词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300万个单词
相差3200万单词!1
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1116个单词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525个单词
相差591个单词!
儿童出生后每秒钟能够产生700~1000条神经连接,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3000万的词汇差距会极大影响儿童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现。
到三年级时,孩子之间会产生显著的“成绩差距”或“学术落差”( achievement gap)。众多研究已经表明,儿童早期的语言环境能够预测其日后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
越贵的并不一定是越好的,神经科学专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希望所有翻开这本书的父母,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潜能和幸福的人生。
中国的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真相是什么呢?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
文中提到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千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诸多不同的潜力,但是如果没有关键性的类神经元连接,1000 亿条神经元也就毫无意义,如同没有连接线的独立电话亭,相反,如果神经元能够达到最佳状态的链接,他们连接其他神经元的高速信号就会使大脑发挥其魔力 。
宝宝一出生,每一秒都会产生 700~1000 条的额外的类神经链接,其带来的令人难以置信、错综复杂的大脑回路便是 大脑的构造,影响孩子所有的大脑功能,包括孩子的记忆力,情感动手能力,还有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日后的社交情商和认知能力的开发奠定的基础。
而这种快速发展不会一直持续,如果持续保留这样的爆炸性丰富度,大脑将会混乱的超负荷运载刺激因素及刺耳的噪声。所以到 5 岁的时候就会通过一个叫做突触削减期,把不必要的突出消除,淘汰哪些比较弱的或者不常使用的,将常用的类神经链接微调为具有专门功能的区域,如果没有发育好的突出也会被消除。
这和七感学习法的理念是相通的,我们要在孩子的神经元发育完成前,尽可能的通过感官刺激来增加大脑的神经元连接的速度,搭建更多的神经元高速通道。
一个正在迅速发育的大脑,会通过听觉和视觉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把大脑比喻成一台机器,父母的言行就是在为孩子创造超级机器的过程。
婴儿们生下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说,然而这只是表象,他们的大脑正在迅速发育。一直要到孩子较大甚至入学之后,父母才会发现,有些孩子似乎特别聪明,反应敏捷;有些孩子即使很努力,成绩也无法提升;有些孩子对艺术敏感,有些孩子对音乐敏感,等等。
遗憾的是,当父母足以发现这些特点之时,孩子的大脑已经基本定型了。不同的大脑或者利于学习理工科,或者利于学习艺术专业,或者什么也不擅长。然而这台大脑机器,恰恰是父母以每一句话为材料,亲自搭建的。
作者是名外科医生,举了一个例子,两个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植入的孩子,扎克和米歇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表现出现了巨大差异 ,作者很好奇,为什么同样的年龄、智力、和手术操作,产生了不同的后果,因为扎克的家庭是高收入家庭 吗?随着作者研究的深入,发现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不会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尤其是早期的语言环境直接决定了孩子日后的社会表现。
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是告诉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对话,才能最大化激发其大脑潜能即“3T”原则法,指导父母如何在和孩子对话中,塑造孩子的大脑
共情关注( Tune in:共情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
充分沟通( Talk more):与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词语
轮流谈话( Take turns):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
父母语言对孩子的意义,可能比任何昂贵的早教班都更加深远。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孩子教育中的主体身份,做一个带着孩子飞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