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复习了Day1-Day6的重要知识点,然后一个小朋友带我们进行了冥想。然后Mei老师就叫我们用石墨或者XMind制作电子版思维导图。石墨是电脑制作思维导图的最好工具,而XMind 则是方便快捷的手机思维导图制作工作。我选择用XMind 来制作思维导图。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呢?
XMind思维导图制作步骤
1 打开XMind,点击加号新建一个文档。
2 在新建文档中选择思维导图模板
3 在正中间那个大框里写上一级主题
4 点击Tab来往后延伸出更多的主题
5 点击Enter来把这个主题扩展的更详细
6 内容输入完成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再点击 分享到 就可以生成图片了
今天我要继续阅读昨天没有读完的《社会心理学》。
Chapter4社会中的自我
自我概念 自我是个体把我与非我区分开来,并成为自己心身活动主体时的产物。个体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逐渐形成人类的心理结构和行为动力系统,认识和发展自我,发展出具有个人独特性的对自己的观念,即自我概念。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价值,视自我为独立的实体,孕育了独立自我。因而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中的自我概念范围要大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中的自我概念范围。
自我作用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的预期和判断。
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环境因素;而将自己的成功和别人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
自我美化是一种保持和提升自尊的动机和偏向。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 Ryan提出的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认知动机理论,它强调人的自主性,关注人类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或自我决定的,重视个体的主动性与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
Chapter5社会态度与偏见
态度的定义和结构 态度(attitude)是指个体对于特定对象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一般认为,态度的心理结构由认知、情感、行为三种成分组成。
态度与行为 心理学家长期致力于态度与行为一致性问题的研究,但态度与个体行为的对应关系并不明确。一般情况下态度能够预测行为,个体行为受到态度的支配和指导
态度的测量 态度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心理反应,无法直接获得,需要用某些方法来测量和推论。态度的直接测量技术
直接测量态度也称外显测量技术,在此主要介绍包括瑟斯顿(Thurstone)量表、李克特(Likert)量表、语义区分量表、自由反应法等在内的几种测量技术。
偏见是社会发展中常见和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们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信息,为了快速有效地加工这些信息,人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根据信息的一部分特征进行归类加工。
Chapter6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的含义人际沟通是指人们运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社会活动过程。通过沟通人们可以交换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情绪、态度和行为等多方面信息。
人际沟通的功能对于人际沟通的功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美国学者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19—1989)认为有传递信息和满足个人心理需要两种功能。有学者则认为人际沟通有信息、思想和人际关系的沟通功能
人际沟通的分类人际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婴儿用哭闹向成人传递着“饿”和“不舒服”的信息;朋友用握手拥抱传递着友谊;语言文字的交流更是普遍。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对人际沟通方式进行不同的分类。
人际沟通的理论
这三种自我状态分别为父母(parent,简称P)、成年人(adult,简称A)和儿童(child,简称C)状态。
(1)父母自我状态。持父母自我状态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控制欲。
(2)成人自我状态。持成人自我状态的人一般比较理智,心理状态成熟,实事求是,冷静客观,处理事情比较理性、慎重。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尊重对方的意见。
(3)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是指在处理问题时比较容易产生类似于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成熟的情绪。
人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专制幼稚型 专制型 幼稚型 正统成人型 父母成人型 成人儿童型
自我呈现理论自我呈现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尔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于1959年提出的。他将社会结构比作一个舞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舞台表演,观众就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其他人或者是人们自己想象中的人。
人际沟通的因素由于人际沟通的相关环节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人际沟通无法顺利进行。巴克尔总结出沟通过程七要素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人、反馈、障碍和背景等。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际沟通的障碍在人际沟通过程中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由于受不同风俗习惯的影响,加上个人价值观点、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的不同,常常会造成人际沟通障碍。
Chapter7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与心理距离。
人际吸引与排斥
亲密关系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自己觉得特别亲近的人,与自己的父母、家人或恋人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
人际关系的测量与调适人际关系的测量,一方面可以为个人人际关系的自我改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下面是几种测量人际关系的常见方法。
Chapter8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泛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具有自觉自愿、符合社会期望、有利于他人等特征。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受助者的下列客观因素会影响到人们是否发生助人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关于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我们培养和提倡亲社会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现有关于助人行为具体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当时的情境、助人者的特征、被助者的身份等。
职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in workplace)又称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 OCB)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及其他成员的自发性合作和利他行为。
Chapter9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及其原因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也称侵犯行为,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他人和社会规范所容许的行为。这种伤害行为可以是实际造成伤害的行动或语言,也可以是旨在伤害而未能实现的行为,例如罪犯持刀杀人但没刺中依然属攻击行为。伤害意图和社会评价是攻击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
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攻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人们做出攻击行为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因素主要涉及社会因素、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三个方面。
攻击行为的预防及控制虽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攻击行为难以避免和彻底消失,但攻击行为的控制和减少是必要和可能的。了解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可以有效预测攻击行为的发生,提前采取相应预防和应对措施,对症下药,促进攻击行为得到妥善控制和有效处理。
日常攻击行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不同情境下分别存在不同类型的攻击和侵犯行为。
Chapter10合作、竞争与冲突
合作与竞争概述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共同活动彼此努力和配合,以追求共同目标、享受合作成果或增进友谊的行为。
冲突及其影响因素在日常社会生活和各类组织之中,冲突是必然的和普遍的,它存在于不同的个体、群体、组织之间。它往往容易让人联想到破坏、暴力、内乱和战争,因而总习惯地被贴上各种消极的标签。
冲突的解决冲突的结束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来理解,通过冲突的解决与和解得以实现。
Chapter11从众、服从和依从
从众(conformity)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服从(obedience)是指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是一种直接、外显的人际影响。
依从(compliance)是指个体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出现他人期望行为的现象。
Chapter12群体行为
群体及群体关系群体(group)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相互影响的人群聚合体,如政治群体、工作群体、娱乐群体、朋友群体等。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体由于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social inhibition)或社会干扰(social inference)作用。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冒险转移 群体极化 群体思维
去个性化与集群行为集群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也称“群体性事件”,包括暴乱、骚动、突发事件引发的集体恐慌等,是指在公共和集体冲动的影响下发生的行为。集群行为往往具有自发性、无组织性、狂热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
Chapter13心理压力及其应对
心理压力概述心理压力是指人们在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个人责任等方面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压力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主要有刺激学说、反应学说和刺激反应学说三种。
工作压力(job stress)是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认为,凡因工作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心理压力,均称为工作压力。它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外在环境要求与个人内在能力及可用资源交互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Chapter14领导行为
领导(Leadership)行为作为组织行为学和应用社会心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一直备受关注。Robbins认为,领导是领导者的一种能够影响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Northouse则认为,领导就是某一个体影响并带动一组个体实现某一目标的过程。虽然二者分别强调领导是一种能力或过程,但其中都包含了领导的三个必备条件,即:①领导具有影响力;②领导发生于一定的组织结构中;③领导与目标的追求相关联。综合不同学者观点,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领导者通过一定方式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和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领导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影响力来实现的。这种影响力是一种基于权力的行为方式,它包括法定权、奖惩权、强制权、信息权、专家权和职能权等。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职权和领导行为。
Chapter15社会心理与经济行为
消费需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其消费需要与消费动机的制约。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由于某种欠缺而产生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
财富与幸福感“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幸福虽然离不开财富,但是更多的财富并不能必然带来更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