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途中》五十九——《道德经》学习“得”与“失”

《修道途中》五十九——《道德经》学习“得”与“失”_第1张图片

从2018年开始读《道德经》,刚开始是跟着陈琴老师的歌诀乐读法,轻松快乐的走进了《道德经》,略知大意,这是第一次学习,除了常用的金句,并没有认真的去领悟,体会。

《修道途中》五十九——《道德经》学习“得”与“失”_第2张图片

2019年8月走进魏俊梅老师的吟诵师资班,用传统的读书方法“吟诵”,再次学习这部经书,第一遍重心都用在了学吟诵调子上,在吟诵中,理解文本,感悟大道的玄妙,天地的深远,用语言无法形容解释的,张口吟诵,在声音里可以找到微妙的感受。而真正的走进《道德经》,是在2020年3月,魏老师组织的全国《道德经》吟诵实修群,像着了魔一样,每天下午虔诚的守在书桌前,认真的聆听魏老师的碎碎念,没有高深的道理,也没有专家的授课风格,只是站在一个修行人的角度分享真实的自我经历,以及每章的吟诵要点。然后就是自己跟着音频一遍一遍的练习,为了做到每章作业一遍过关,每天几个小时都用在了《道德经》的学习上。在疫情封闭期间,安心的在家闭关,竟然把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安放了下来。

《修道途中》五十九——《道德经》学习“得”与“失”_第3张图片

从开始吟《道德经》,这本书就随身携带,日不离手。细细想来,自己用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来读,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

《道德经》让我的眼睛从世俗的繁琐,看到了天地万物,看到了日月山川,看到了不同的生命状态,让心灵变得柔软,会蹲下来与一朵花对话,与一株草对视,对生命的敬畏,让自己变得谨慎入微,尊重每一个人,看到特有的不同的光芒,自然的欣赏与接纳。原来的冷漠,暴戾之气,都在一遍遍的吟诵声中,渐渐的消失不见。

《修道途中》五十九——《道德经》学习“得”与“失”_第4张图片

《道德经》用水的上善,告诉我做人要谦下,要学会不争,学会包容,滋养万物而不居功,默默的尽自己所能。可以顺势而为,聚于低洼河沟而自持,也可以敞开胸怀海纳百川。水上善从不张扬自傲,利他而无企图,执一杯水,看一条河,观一片海,照亮自己的心,洗去一身俗尘杂念,嗔痴贪欲,让心一片澄明!

《修道途中》五十九——《道德经》学习“得”与“失”_第5张图片

在纷繁陆离的物欲中,享受身体的感官满足,一时快感,满目繁华,让自己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事物的本相,在红尘中沉浮。《道德经》让我看透了五色、五音、五味,尝试追寻溯回生命本质的路径,见素抱朴,为腹不为目,少私寡欲,努力回到生命最自然的状态。生活中遵循极简主义,少了更多的欲望,少了攀比之心,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少了许多无谓的焦虑和不安。

《修道途中》五十九——《道德经》学习“得”与“失”_第6张图片

面对今年的种种不顺,世俗中的我怎么能够泰然处之,做到处变不惊?在惶恐与焦虑中,是《道德经》让我的心有了皈依,“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切都在变化中,一切都要一分为二去看,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幸与不幸,以平常心对待阴晴圆缺,才是生命的圆满。一旦看透,哪里还会有患得患失,忐忑不已?这生命的滋养,精神的力量,让我的内心丰盈而充实,坚定而沉静。

渐渐的,不再为生命做加法,而是学会了做减法,学会把心不断的放空,犹橐籥,像器,如室,若谷。唯有放下过多的负重,才可以轻装前行,只有空旷如谷,才可以接纳更多的新知。没有《道德经》的当头棒喝,哪里会舍得放开紧攥的手?

原来总是不自信,不主动,不愿意承担太多的责任。可是老子的谆谆教诲,魏老师的以身示范,终于突破了那个小我,“既已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为自己的狭隘而愧疚,为原有的保守自私而汗颜。在《道德经》的加持下,在魏老师的感召下,在倪鹤英和尚洁两位老师的鼓励下,敢于去做一些小小的担当,带一群人来共读《道德经》,不敢有任何的私心杂念,在弘道的路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工作的繁忙,加上群的带领和关注,时间被排得满满,没有娱乐,没有休闲,没有应酬,不看电视,不刷网,每天都是乐此不疲的读书 ,尽情的读书,在读书的路上,相遇到天南地北的高能大德,明师益友,大家相隔千里,素未谋面,却是相互鼓励,同修共进,在经典面前一见如故,相知恨晚。

《道德经》到底让我得到了什么?无名无利,却得到了人生的清静、无为和自然。让我失去了什么?欲望、狭隘、迷茫、愚昧和浅薄。每日诵读,是自我的审视,是心灵的洗涤,是营魄的重塑。在舍与得、在真与假、进与退、奢华与素朴,对立中学会平衡,纷繁中拈花一笑,抱一而守中!

《修道途中》五十九——《道德经》学习“得”与“失”_第7张图片

                        2020年6月30日

                                  石平萍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道途中》五十九——《道德经》学习“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