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加王海燕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有感

上午参加王海燕名师工作室活动,共观摩两节课,每一节课都收获颇丰。

一、第一节课:“学什么”与“怎么学”。

第一节课是赵锦华老师执教的《停车场的再设计》。赵老师结合学校旁边新建的大型停车场停车位的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围绕这节课,对于课堂上“学什么”与“怎么学”有了更加丰富的思考与认识。

1.学什么?

赵老师就地取材,选择学生熟悉的社会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与内容,组织学生探究与讨论,这一点极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结合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栖霞中心小学依托地理优势,可以开发这样的学习项目,那么其他学校,特别是我们自己学校呢?是不是也可以结合或者说挖掘自身资源,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甚至是自身烙印的学习项目呢?

“就地取材”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个命题,且需要努力破题。

2.怎么学?

“学什么”确定以后,又该怎么学呢?今天赵锦华老师的课堂应该说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1)合作学习。

在问题提出以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设计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再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或者质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获得能力的锻炼与素养的提升。

(2)研究学习。

为使课堂上的讨论能够有的放矢,在课堂学习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测量、记录有关停车场的数据,为停车场方案的再设计搜集数据,做好准备。将课堂的学习一直延伸到课前以及课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做法,也是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更是学生为适应个人发展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品质与必备能力之一。

尽管赵老师的课堂上还存在诸如评价方式及问题解决方面的瑕疵,但是以上“学什么”及“怎么学”的基于项目学习的探究与尝试着实给了我们很多借鉴与启发。

二、第二节课:数学故事还可以这样讲。

第二节课由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课题是《沉默的数据》。坐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里,只听见笑声不断。发出笑声的包括学生,更包括听课的老师。由此可见,张老师的课堂一如既往的引人入胜。

同样坐在张老师的课堂里,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另外一个问题----数学故事原来还可以这样讲。

2017年11月,“数学故事汇”申报栖霞区特色项目,接受现场评审的时候,市教科所肖林元所长就在活动点评的时候说过,他在教学的时候,一直坚持在数学课上讲故事。当时很好奇,肖所怎样在数学课上讲故事呢?

2017年12月,邀请到贲友林老师来学校指导校本研修。贲特在观摩完我们的一节“数学故事汇”的课堂教学后,指出在数学课上讲故事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但是这些故事能不能与语文课或者其他课上的故事区分开来呢?贲特在委婉指出我们现有“数学故事汇”的课堂故事与问题之间的痕迹太重,割裂太明显,需要进一步融合,可是,怎么进一步融合呢?

我想,在张特今天的《沉默的数据》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更多的可能。比如,张特这样从二战故事引入,提出为增强二战中战斗机的战斗力,要在战斗机哪个部位加固的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从这个问题出发,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领学生在 一步步的思考中认识到数据在看得见的背后,还有沉默的部分,以此提升学生判断的理性,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的品质和能力 。

全课由故事引入,由一个个故事(问题)串联起来,恰好为我们“数学故事汇”的课堂教学推开了另一扇窗,呈现了另一种可能。

今天上午所观摩到的两节课,不是常规的基于教材的数学课,但却是常规数学课的重要补充。就像我们在基于教材学习之余,每周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数学故事一般,我们的数学学习需要更加多样的课堂,更加多元的尝试,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越来越多的素养和能力,以不辱没数学学科包括“立德树人”在内的对于学生发展的多重价值与意义。

今天是自2015年6月之后,第一次再去栖霞中心小学参加教研活动。下车以后,发现道路变了,景色变了,很多都变了,但是走进栖霞中心小学的校园,特别是坐进栖霞中心小学的课堂,发现这里的老师,尤其是王海燕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没有变,还是那样的努力和上进;栖霞中心小学的学生没有变,还是那样的善思、善学、善表达。

感谢王海燕名师工作室,给我们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能收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幸运;感谢张齐华老师,呈现很不一样的《沉默的数据》,让我们有发现“数学故事原来还可以这样讲”的体悟与联想,再次感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