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丑不可外扬吗?

    说不准具体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和文化影响,不止一次的听到、看到“家丑不可外扬”的表达方式。与之相反,“晒”文化成为一股潮流,甚至看到一些网友有感而发:“每天活在朋友圈该有多好”!

    今天看到一位朋友分享的一个故事,内容是一次期末考试后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首先表扬了班里学习前十名的学生,随后发言夹带班里最后一名同学拉班级后腿的情况。这位班主任”故意” 让班里最后一名的家长发言,分享“学习经验”,这位家长发言前还“收获了”在座家长的嘲笑声,而这位母亲在会上接到这样的邀请后开始有些意外,随后就是一番温暖而铿锵有力的发言。这位母亲首先回顾了孩子学习的上进心和良好的习惯,随后列举了孩子早起晚睡学习真的非常努力的事实,之后表达了孩子曾不止一次的对妈妈表达想更加努力不做最后一名的愿望,可想而知,这位小孩儿在学校感受到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而这位妈妈的发言却说:“我从不为孩子考最后一名而感到羞愧。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孩子家长,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请停止这样的公开评判标准,孩子所有为之的努力家长自己已经看在眼里。不进行班级同学之间的横向的比较,而是进行孩子个人的纵向比较,孩子从之前的不及格到及格就是很大的进步。因此,我依然奖励孩子假期去游玩”。

      不少家长笃信孩子要想上一所好大学就要上一所好中学和一所好小学,不少老师也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前途。于是乎,学区房、升学热、考证潮、教育成功学一度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那么,是否静下心来分析过什么是”好”和“不好”呢?难道一刀切的成绩好就是真的好,成绩不好就是真的不好吗?

      一位华裔知名心理学专家曾不止一次的在其讲座中分享爱因斯坦的名言来警醒家长们:“永远不要用一条鱼与一只猴子比较爬树的本领”。

      作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最小社会组织而言,父母是这个组织的领导者,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埃德加 沙因把领导力看作通过学习、分享和指导共同创造组织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其子彼得 沙因与父亲在7月18日接受公开采访时说:“我想补充一个事实,一个敢于表达自己脆弱、敢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这才是真正内心有力量的体现,即当下的谦逊”。即使在一个微小的组织内,基于共同的目标和愿景,需要有层级和分工,那么,领导者就是这个微小而有生命的组织中最高层级,不但起到统领组织发展的重要角色,而且也是未来制定发展战略的奠基人。

    肖知兴教授特别提到沙因父子在最新出版的《谦逊领导力》一书中有关领导力的四层关系:负一级关系(人们互相排斥、怨恨)、一级关系(交易型、职业性的关系)、二级关系(把对方当作完整的人看待)以及三级关系(亲密、依恋、友爱,类似于家庭的关系)。我之拙见,父母与子女,理想的关系不是互相迁就,更不是彼此炫耀的资本,而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做好这个微小组织的领导者,待孩子成人后的互相成就,共同成长过程。正如沙因父子所说,谦逊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心态。与商业组织不同的是,作为家庭组织,不是以对外输出商品赚得利润为目的的经营行为,而是一场父母与子女共生、共长的修行之旅。

    著名科幻小说作者刘慈欣先生最近接受日本《每日新闻》网站的访谈中特别提到:“新冠疫情提醒我们要避免对未来的直线思维,这是很危险的”。与此同时,他又提到:“科幻小说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进行思想实验,把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排列的越多越好,虽然我们不可能投入资源对所有的可能性都做出实际上的准备,但我们至少能够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准备,至少能让我们意识到未来之路的形状,知道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折和变幻莫测的”。

      学习好是个优点,激励也是个好理论,然而,家庭不是商业组织,孩子也不是商品,即使外面多么商业化和功利化,别忘了家庭这个组织的本质,这位家长会发言的“最后一名的母亲”看到了我们世俗眼光没有看到的东西。爱因斯坦说:“爱才是最高的智慧”。

      陶渊明在其《饮酒》诗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丑不可外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