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作为一个表征PM2.5 污染现象的常用词汇,于 2007 年首次出现于百度词条。2013 年,在“雾霾围城”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发布了《大气十条》,着重强化以 细颗粒物(PM2.5)为重点,为当时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能耗下降 速度最快以及主要常规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最快的时期;是中国高度重视环境质量改善的 战略性转型和中国环境管理制度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过去的五年中,大气污染防治 从强调减排到减排与提升整体大气质量并重;从强调控制污染,到控制污染与防范污染 影响并重;从针对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到针对重点但不忽视大区域的全部污染源;从 局地治理到大行政区域治理再到依据污染形成和迁移的区域共治;从强化污染削减到源 头治理、结构调整与末端治理并行的全过程管理。
“大气十条”目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整体改善
《大气十条》要求,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 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到 2017 年,全国地级及以 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 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 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 均浓度控制在 60 微克 / 立方米左右。
根据生态环境部2018年6月1日对《大气十条》实施情况终期考核结果的通报,《大 气十条》确定的 45 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按期完成。与 2013 年相比,2017 年全国 74 个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气显著减少,大气重污染天数平均减少 22 天;京津冀从 75 天减少 到 28 天,长三角从 21 天减少到 3 天,珠三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截至2017年,全国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 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 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 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 39.6%、34.3%、27.7%;北京市 PM2.5 年均浓度降至 58 微克 / 立方米。图 1-1 比较 了重点区域 PM2.5 浓度下降幅度与《大气十条》的目标要求,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全面、超额完成《大气十条》确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其中,珠三角区域 PM2.5 平 均浓度连续 3 年达标。
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大气十条》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降低到 65% 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13%。
自 2013 年向污染宣战以来,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持续下降。20132017年煤炭消费量及其一次能源占比的变化趋势。过去五年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能耗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期。3 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煤炭消 费下降3.8亿吨,3100亿千瓦时电力替代了煤炭和油品,200亿立方米天然气替代了燃煤 ,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44.9亿吨标煤,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 量的 60.4%,与 2013 年相比下降了 7 个百分点 5。
2017 年,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占比 20.8%,5 年内上升了 5.3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散煤治理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在《大气十条》 实施的五年里,清洁替代已经从工业领域扩展到民用领域,仅2017年一年,民用“电代煤” 和“气代煤”约 600 万户,减少散煤消费近 2000 万吨;煤炭减量措施从重点行业的提 标改造、能效提升,扩展至燃煤小锅炉、小窑炉的淘汰关停,再加上“禁煤区”或“禁燃区” 建设,散烧煤消费量的下降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在 2017 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在连续三年下降后首次增长,在电力、钢铁、煤化工等重点行业煤耗上升的同时,散烧煤逆势 减量约 6500 万吨,使得煤炭消费总量以 0.4% 的增长实现软着陆。如果散煤没有减量, 那么煤炭消费增速将上升至 2.1%。
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和整治散乱污企业
《大气十条》强调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 区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出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 强化环境监管,严禁落后产能转移。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 企业环保搬迁、改造,到 2017 年基本完成。
《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淘汰落后产能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 重拳,其对大气污染治理贡献明显。五年间,我国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其中 钢铁2亿多吨、水泥2.5亿吨、平板玻璃1.1亿吨重量箱、煤电机组2500万千瓦。仅 2017年,就全面清零1.4亿吨地条钢,同时清理整顿了“2+26”城市涉气“散乱污” 企业 6.2 万余家。8
2017 年工业产能和产值两方面都出现了正增长,其中产能利用率迎来了近 5 年来的 首次回升,比上年回升3.7个百分点。 9具体到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2017年“2+26” 城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对 PM2.5 浓度下降贡献率达 30%。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开局良好
《大气十条》强调了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虽然未提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但在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方面提出了明确思路,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 提出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开局。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初步建立了事前信息公开、事中达标监管、事后环保召回的 新车环境管理制度。2017年依法实施新生产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制度。 加快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全面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2017 年 12 月,生态环境部 首次处罚违法生产销售排放不合格汽车行为,罚款 3800 多万元。同时,加大在用车环 境监管力度,强化排放检验机构监督管理。
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高 效煤电体系
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推进重大减排工程项目建设,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 的一个鲜明特点。占全国煤耗近一半的煤电行业,在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后,迎来了节能减排的最强音。2014~2015 年,《煤电节能减排升 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和《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 等国家级的政策方案出台,将我国煤电机组污染排放标准推上了新的高度,二氧化硫排 放浓度等指标远超欧美标准,成为“世界最严”。
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 节能改造。据了解,全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约原煤约1亿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8 亿吨,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可降低 60% 左右。自此,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规模推进。改造后燃煤电厂的 SO2、NOx 和烟尘 排放限值分别比国家排放标准降低 83%、50% 和 67%,达到天然气电厂排放水平。根据统计,2015 年全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助力电力行业减排成效显著,烟尘、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与此前排放峰值相比,分别下降了 93.3%、85.2%、82.0%。
2016-2017 年, 超低排放改造时限提前,东、中、西部地区满足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要分别于2017、 2018、2020 年前完成相应改造工作。2017 年,我国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7 亿千瓦,占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 71%。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高效 煤电体系,全国超过半数的燃煤机组已完成超低排放的改造,京津冀区域已完成全部燃 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即占到煤电总装机总量的 99% 以上、脱 硝机组装机容量占火电总装机的 92% 以上。16 据工程院评估报告分析,燃煤电厂超低排 放改造在全国 SO2 和 NOx 近五年的减排量中分别占 29% 和 47%,排在前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