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级》来自网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评价一个学校,首先要评价校长。”同样的道理,评价一个班级,首先要评价班主任。如何提高班级管理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我看来,班主任应具备以下五大关键能力。

一是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一名班主任的基本工作要求,班主任既要做到了解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又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掌握。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准确地确定班级的发展方向,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是善于激励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只有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对教育充满期待心理,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此外,班主任的评价要有激励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的“斗志”,提升班级发展的内驱力。总体来说,班主任只有对学生正确进行评价,教育才会显现出其教书育人的本质。

三是转化后进生的能力。在教育和感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班主任的实际行动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有意义的教育。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必须做到。班主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后进生,再加之后续及时的教育引导,最终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使他们潜移默化发生转变。此外,班主任也要学会抓住有利时机。比如,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奋起时,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深陷迷途、寻路不得时,你能给予及时的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时,你能及时给予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深感内疚时,你能及时给予语重心长的劝告和引导。抓住这些机会,就可以很好地在情感上与后进生建立交融的基地,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最终实现后进生的进步与持续发展。

四是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的能力。一个班级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队伍,放权给他们,达到学生自治的效果,班主任工作也能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如何建立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全班学生有一个总体了解,可以通过学生推荐和班主任调研,将班里能力较强、认可度较高的学生筛选出来,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选择和班级的考察讨论确定其担任的职位。之后,班主任通过科学的培训指导帮助学生干部迅速进入角色,引导班干部团结、高效完成工作,创建班级学生竞争机制,完善班干部定期考核制,实现班干部队伍高效有序运行。

五是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班级活动组织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团结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好的班级活动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并促进学生的成长。班主任要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高效有序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这五大关键能力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将其归纳为14个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1.新接一个班级,班主任在开学第一周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在开学前了解每个学生的档案,根据档案和学生自荐,全班学生选好班委、课代表;组织学生开好第一个班会,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学生家庭和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拟定班规,确定班级目标;在第一周结束时组织学生总结一周班级情况并召开一次任课教师协调会。

2.班里有几个调皮学生正在形成班级的“非正式群体”,你怎样处理?

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要做到“擒贼先擒王”,通过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其予以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关心。在日常管理中分割他们的“势力”,不断放大其优点,对其给予表扬、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引导他们融入班级,促进班级的团结。

3.班级有部分学生来自离异家庭,你怎样协助这些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要充分了解他们的特点,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多用爱去呵护他们,带给他们来自老师和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主任要多与孩子的父母沟通,让他们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关爱。

4.个别学生家长袒护孩子,而且对你的教育方式不接受,不配合你的班级管理时,你会怎么办?

遇到家长不理解时,作为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介绍你的教育方式,并请家长对你的班级管理方式提出意见,根据其意见有针对性地交流解释,使家长明白班主任的努力是真正为孩子负责,从而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5.个别学生对你的管理持反对意见,处处跟你作对,你怎么办?

针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可以私下与其真诚交流、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对症下药,使得这类学生能够接受你的管理并积极融入班集体。同时,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认可,主动发现其优点,并及时提出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

6.学生干部做了一件严重违反校规的事,而你在处理过程中却错怪了一个调皮的学生,这时你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该及时向全班学生澄清事实,并向当事学生诚恳道歉,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违纪班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并借机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保证管理的公平性和实效性。

7.班里的女生过度喜欢打扮,与几个男生来往“密切”,你怎么处理?

对于这类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专门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审美风气。与相关学生私下交流、沟通,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借助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这些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特长,通过转移精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完美转化。

8.班里有几个学生总是迟到,影响班级荣誉,你怎么处理?

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培养他们守时的习惯,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由于自身的迟到问题对班集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9.近段时间你们班的纪律涣散,各科教师反映强烈,你怎么处理?

对于这类情况,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班主任可以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帮助其改正错误。还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交流,共同联手教育引导,发挥班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10.学生上课与任课教师发生冲突,班主任需要怎么做?

班主任首先冷静评估事态的发展程度和影响,并作出判断是否需要马上介入。如果任课教师能够自己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冲突,班主任就不要插手,因为此时的课堂是科任教师把握,要尊重任课教师;如果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十分激烈,班主任应当马上介入,将学生先领出教室,让任课教师平复心态继续教学,不要影响教学进度。然后把学生领到安静的地方,让对方慢慢冷静下来并了解大概情况,待到课后通过双方了解具体情况,进而对事情进行处理。在尊重科任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上耐心了解问题的症结。

11.如何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支持?

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大多有些自卑,班主任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关心,用爱心呵护他们尽早融入集体;引导学生拥有远大的志向,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意识,让班级形成团结互助、互帮互爱的班风,让所有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12. 如何帮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

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专注能力。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适时提醒、督促,对于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制力。

1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一个班级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班干部的培养和引导,不断提升班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通过建立表扬鼓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开展活动,提升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主管理意识……利用这些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4.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风?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是班风正、学风浓,没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班会、家长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活力,引导班级发展方向。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多管齐下,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02

管理班级的十条策略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非常喜欢3句名言。知名班主任孙维刚说:“一个孩子的进步与徘徊,常常维系着一个家庭的进步与痛苦。”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会为难任何一个学生,也不会放纵任何一个学生。”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思想,他收获行为;你播种行为,他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他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他收获命运。所以,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而繁重,但又充满无尽的幸福。

当班主任老师的,有谁能不遇见几个“不服管”的学生?其实,在与这样的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经历着丰富的心理活动,时而和谐,时而交锋;时而坦诚相见,时而拉起心理警戒线……

您苦口婆心,和学生斗智斗勇,却管理不好班级,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拨开乌云,真正找到治理班级的策略。收藏起来吧!

1

谈话时多用“我们”——自己人效应。

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无论是个别谈心还是在全班讲话),特别是在说到一些不良现象时,习惯于说“你们怎么会这样……”“我要求你们……”,仿佛师生是对立的双方。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说话时,班主任要经常提醒自己:多用“我们”,实在需要特指学生时,也尽量改用“大家”这样委婉的称呼。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产生自己人效应您可以这么做:

1、把师生平等的观念落到实处

师生之间要想沟通顺畅,贵在真诚、平等。教师不要认为自己永远比学生高出一大截,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

2、善于寻找和学生的共同语言

教师和学生谈话,不仅仅是对学生施以帮教,还有大量很生活化的交流。这些交流,可以增进师生感情,维系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实现良性循环。

3、学会对学生的事“感兴趣”

对学生感兴趣,其实就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对人的心灵世界充满好奇心。这些既是班主任战胜职业倦怠感的有力武器,也是博得学生信任的很有效的办法。

4、试着使用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小技巧

比如,适当改变一下对学生的称呼;在了解学生脾气的前提下使用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拍肩膀、摸头发、握手、拥抱;在学生的一些重要的日子(如生日),给学生制造一点惊喜,等等。

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角色置换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角色置换效应。

在师生沟通中,教师不仅要常做换位思考,还要把这种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老师有意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学生也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宽容和分享,对终生成长和发展产生长远效益。

角色置换效应的典型例句:

1、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我很理解你。

2、换了是我也可能会那样做的。

3、我也曾经有过和你一样的烦恼。

4、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呢?

3

“废话”有多重要?——调味品效应

谈话伊始,不必板着脸,直奔主题,先说几句“废话”吧,谈谈最近有什么新鲜事,身体如何、心情如何……打破学生筑起的心理防线,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使后续的谈话更容易进行。

调味品效应在师生对话、家校沟通中既能缓解紧张气氛,打破谈话僵局,又可以由此及彼巧妙地实现迁移,最终让学生明白教师的弦外之音,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设定的教育情境。

调味品效应也广泛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中:一把椅子,体现尊重;一杯热水,表达关心;一句寒暄,传递温暖。人的情绪和精神是可以互相感染的,我们教学生懂礼,自己要先懂礼。这不是大道理,而是待人接物的一般常识。

4

“数学老师说你很棒!”——第三人效应

心理学上把通过第三人佯作无意间转述他人的某种意见,或创造某种条件让对方间接地听到你对他的评价与关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或劝说效果的现象,称为“第三人效应”。

这种迂回战术在师生交往中非常有用。第一种情况,说话者(第一人)转述第三人的话,可以增强说服力;第二种情况:自己(第一人)不出面,由第三人转述第一人对第二人的看法,或创设条件假借第三人的话表达第一人的意思,可能在师生间有敏感问题或处理矛盾时发挥作用。

但第三人效应不是万能的,若把握不当,不仅效果不好,甚至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教师在运用第三人效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第三人”要投其所好

学生(第二人)和第三人的关系要良好,否则,第三人说话的可信度就比较低了。

2、对个性强的孩子可能效果差

如果学生的性格比较独立,个性较强,平时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么第三人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3、用滥了就可能无效了

不要在一个学生身上反复使用第三人效应。如果听多了第三人的话,学生就会变得敏感、警觉,会加重对第三人信息的过滤,第三人效应的作用也就会降低甚至失去。

4、千万别“穿帮”

如果第三人的话是无中生有,一旦“穿帮”,无论是第一人还是第三人,学生对他的信任度都将大打折扣。

5边吃边聊——可口可乐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试图用一些广告信息说服被试,给其中一部分人附加一瓶可口可乐,而另外一部分人什么也不给。虽然可口可乐和那些信息本身没有任何联系,但结果是得到可乐的被试往往比没有得到的要受到更大的影响。这就是有趣的“可口可乐效应”。

其实,很多教师都在无意中运用过可口可乐效应,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些小奖品鼓励那些好的行为。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有注意:

可口可乐一定要适合学生的需求;可口可乐与学生的需求越匹配,教育效果越好;可口可乐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谈话的主题和内容依然是最重要的,切不可舍本逐末。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只要谈话就一定有“可口可乐”。偶一为之,效果不错;次数多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可口可乐效应的典型例句:

1、来,先坐下,喝杯水……

2、天太热了,我们去买个冷饮,边吃边聊。

3、老师知道你喜欢火花,这是我出差时从外地给你带的一套火花。你先放好,我们来谈谈……

6好老师都是好的倾听者——格林斯潘效应

格林斯潘做过一项研究:如果对具体的语言回答,实验者用“嗯、嗯”等反应,被试者的语言行为会受到明显影响。事实上,行为举止、语调风格、言语方式等其他方式也会对对方产生影响,产生格里斯潘效应。

在学生和你说话时,请别忘了看着对方,并不时地做出回应。这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师生对话效果十分重要。

7“是的,是的,可是……”——可是效应

“可是效应”是指当我们试图让对方改变观点或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对对方的观点先采取“是”的态度(肯定),后采取“可是”的态度,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己方意见的现象。

1、让学生说话,不急于否定

在谈话中,无论学生说了什么,教师都不要立即下结论或简单否定,尊重学生表达思想的权利,在他们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点头称是的同时,以“可是”转折。因为尊重是相互的,老师首先尊重了学生,学生焉能不给老师面子?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互惠心理——你对我理解宽容,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

2、“可是效应”的典型例句

理解——“你说的我都听懂了。”

同情——“你也够倒霉的。这事儿不能都怪你。”

温和——“我建议你不妨这样

8“有什么你就冲着我来吧”——安全阀效应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们把将不同观点、情绪加以宣泄并使心理获得平衡以致有利于组织内部矛盾、冲突的缓和与解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现象,称为“安全阀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也一样,制度没有弹性空间,看上去常规良好,但内部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有了突破口导致爆发,后果通常会很严重。因此也要设置安全阀。

1、心理疏导利沟通

学生在成绩、升学和思想上承受的压力很大,他们的欲言又止往往是因为有委屈或者有难言之隐,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释放压力,先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一旦学生开了口,就要用各种方式鼓励他说完、说清楚。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了再进行下一步沟通,效果就会好很多。

2、四个要点不能忘

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是为了释放学生的压力,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人。

发泄情绪要适度,方式、程度和次数都需要控制好,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在班级里设置一定的渠道,类似于沟通、交流热线,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和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交流。

开展班级活动以缓解学生的压力。

9褒贬适度最和谐——黄金分割效应

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谈话,那么师生说话的比例用黄金分割比例最合适,即6∶4左右。教师不能一言堂,学生说话必须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师生才能很好地互动。

在一次谈话中,批评和表扬的比例为4∶6最合适。如果你要进行一次以批评教育为目的的谈话,批评的内容也不能超过60%,另外40%应是肯定、鼓励和希望。把六成的批评用四成的鼓励串联起来,学生就不易产生逆反情绪。

10先抑后扬,渐入佳境——阿伦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更喜欢对自己先持批评态度后持肯定态度的人,而不是一直都持肯定态度的人。换句话说,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相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阿伦森效应”。

和学生谈话时,教师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学生心里必然紧张、焦虑,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不好。随着谈话的进行,褒奖的成分开始增加,学生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晴朗。

另外,学生对老师提出一些要求时,老师可以先予以拒绝并指出存在的困难,和学生进行一番讨价还价后再“勉强答应”,并可就此约法三章,这样学生会更加珍惜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级》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