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洗刷标题党的嫌疑,还是直接说干货吧。先上一个思维导图
这篇文章,先说下阅读后我们有哪些收益,以及关于睡眠的基本认知概念,第二部分关于科学睡眠中的滑梯理论的增加睡眠动力给出可行建议,第三部分就滑梯理论中的减少睡眠阻力给出合理建议,第四部分就我们经常存在的几个关于睡眠的误区做下纠偏,最后呢,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易行的高效睡眠的方法,帮助你养成高效睡眠的好习惯。
第一部分、关于睡眠的概念和理论篇
睡眠这件事,按照每天我们均值睡8个小时的时间来算呢,它几乎是占据了每个人1/3的人生时间,但是我们也知道,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快人其实是由于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很多人都处于失眠或者低效睡眠的状态中,甚至有些人大量的服用安眠药都无济于事,甚至有些人都为此得了抑郁症,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有效机制,能否拥有高质量的睡眠,直接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在第二天满血复活,精力充沛的投入到我们的人生奋斗中去。如果一个人睡眠质量都无法保证,那么就如同处于马拉松赛跑中的选手,跑道漫漫,后劲不足,如何还能取得人生的辉煌?那就是一句空话。
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能够获取到一个高质量的睡眠而总结。
在科学睡眠领域,最通常的疗法就是行为认知疗法。这个疗法中有一个很有名的理论叫做滑梯理论。什么是滑梯理论呢?
简单说,人每天的睡眠是分成好几个时间段来周期性完成的,每个时间段大概2小时左右,分别包括了浅睡期,深睡期以及快速眼动期这三个阶段。循环往复最终完成完整的睡眠。从下图大家来看,像不像一个滑梯的样式?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滑梯吧?请你想象一下,如果要让自己能够划得远划得快,我们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对,我们会快速的跑上滑梯的顶端,携带着一定的势能然后顺着坡道俯冲下来,那个飞冲直下的爽快劲别提多爽了。
要完成一次快速的滑梯活动,我们需要做到两点:快速的跑上滑梯,以及在下滑过程中减少身体和滑梯之间的阻力。
同样的,在增进睡眠质量的过程中,通过这个滑梯模型我们也只需要做到两点:
增加睡眠动能,以及减少睡眠阻力,同时再注意克服一些思想认知上的误区,得到一个高质量的睡眠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二部分、增加睡眠动力
增加睡眠动力,我们有几个建议,提供给大家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自己的睡眠周期和节律。
每个人的睡眠周期和节律都不太一样,有的人睡8个小时就足够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有的人睡12个小时依然第二天精力不足容易犯困,这个就是他的睡眠周期不一样。
有的人是早睡早起,比如晚上10点不到就早早的爬上了床,早晨5点多就起床;
有的人是晚睡晚起,比如晚上12点多才勉强爬上床,不睡到第二天9,10点就不起床,堪称夜猫子。
这说的是一个人的睡眠节律。
首先明确的一点是,并非猫头鹰型的睡眠节律就不好,也不是啄木鸟型(早睡早起)的就很完美。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睡眠周期和节律,只要能保证第二天的精力充沛,足够支撑第二天的工作学习精力所需,我们就会认为他获得了一个高质量的睡眠。
如何了解自己的睡眠周期和节律?建议大家顺其自然,在没有外界干扰,同时没有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困了就上床睡觉,直到第二天自然醒。当然,你需要做的是记录下上传和起床时间点,并且最后能观察记录一星期的时间,取一个均值,大概就能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睡眠周期和节律了。
其次增加每天晒太阳的机会
这里的机制是,阳光经过视网膜反射到下丘脑后,后分泌出褪黑激素。这种激素对于积累睡眠动力有很大的促进。增加晒太阳不仅仅能预防软骨病,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睡眠的动力。
当然了,晒太阳也要讲究下时间点,建议每天20-30分钟比较好。同时还要避开在高温炎热天气下的把自己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
再次呢,就是多运动
运动的好处不仅仅强身健体,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泌很多的运动激素,软化我们的心脑血管,可以有效的降低我们的焦虑情绪。
多运动
同时出汗之后体温会经历一个升高后又回落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容易促使我们增加睡眠的动力。
另外,运动做会分泌出大量的腺苷激素,现在有证据表明,这种激素可以有效的诱发我们的大脑进入困倦的状态。
最后一项就是避免白天睡眠。
有句话说的好,大白天睡觉,留着晚上数星星吗?就是说的这个意思,白天时间是用来工作学习和奋斗的!晚上才是我们的睡觉休息的时间。
只有按照一般的规律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才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逆性而动,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理习惯问题,更是一个精神态度问题。
请大家切记。
好,小结一下:
要增加睡眠驱动力,这里我们提供了四条有效的建议,分别是了解自己的睡眠节律和周期,晒太阳,多多运动,同时注意不要在白天该奋斗工作 时候睡懒觉。
第三部分、减少睡眠阻力
说完了增加睡眠动力,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减少睡眠的阻力?
同样有几条实用的建议提供给你:
首先,在工作和休息之间设立一个仪式感,让两者之间产生一个鲜明的界限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这也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你想想看咱们的祖辈,周围物质生活也不发达,也没有那么多的手机电视互联网可以看,基本都是看天吃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工作是工作,休息是休息,中间的界限就是日出和日落。
反观我们现代人,互联网的工作模式,让我们随时保持在线的状态,已经很难分清楚什么时候是在工作,什么时候是在娱乐,什么时候是该休息了。同时啊,经常看手机,里面的蓝光也会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这种激素会让我们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生物钟完全被打乱,这样下去怎么可能获取到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呢?
因此,在睡眠之前,建议大家通过一些行为来建立一些仪式感,标志着自己这一天的工作已经到此结束,已经开始为睡眠做准备啦。
都做哪些时间呢?我们可以考虑给自己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让自己心情放松下来,也可以洗一个热水澡,泡个脚,甚至读读书,做做冥想等等都可以。
总之,你需要一些不耗费精气神的动作,来和今天的工作说再见,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看手机,不要看手机,不要看手机!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希望能引起你的重视。
其次是培养一个意识反射。
这个是和我们的条件反射相对的,啥意思呢,就是通过一些词语,一句话,一个话语都可以,给自己建议个下意识的行为习惯,当我们说起这一句话的时候,仿佛是开启了沉睡开始的咒语,让我们逐步的进入到梦乡当中。
数羊也是意识反射的一种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想到,小时候我们问爸爸妈妈如果睡不着该怎么办,他(她)总是跟我们说:睡不着就数羊吧! 的科学道理了。哈哈。这其实就属于我们建立的意识反射的一种。
再次,我们需要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降低获取高质量睡眠的预期
不要给自己压力,有些朋友总是高规格要求自己,一上来就要求自己吃好睡好工作好,啥都按照你的计划来,想想看: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什么都听你的?
所以啊,这里还是建议不要给自己过高的心理预期,任何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在逐步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学会和自我和解,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最后,利用环境场理论,给自己布设一个适合睡眠的卧室环境吧
什么是环境场理论?这个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说,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所处的环境影响导致。
之前科学家有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两只小白鼠放入到两个提前准备好的鼠笼中,其中一个鼠笼中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切井井有条;另外一个鼠笼中邋里邋遢,水质和食物也不干净,卫生条件极差。然后科学家就观察到,那只处于恶劣环境下的小白鼠,它的身体状态也呈现出了非常差的表现,行为上也变得非常的消极和不稳定。可见一个干净整洁合适的环境对我们的行为有多大的影响!
知道了这个理论,要想培养我们高质量的睡眠,就一定要布设一个可以正向导向我们睡眠行为的卧室环境。我们分别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视觉:尽量避免明亮光线的直射,最好就是一个黑暗无光的环境。
推荐采用一个橘黄色的小台灯+厚重的窗帘布设自己的卧室。
听觉:避免噪声的影响,大家可以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风声雨声中,我们反而很容易入睡,但是深入闹市或者火车站等人声嘈杂的地方反而是很不容易睡着。哪怕闹事的声音都不如风声雨声的声音大。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风声雨声属于有韵律的白噪声,这种白噪声可以给我们带来阿全和自然感觉,有助于我们进入睡眠。而噪声却打乱我们的心绪,让我们心头烦躁,想要睡着可难咯。
这里推荐用我们的手机下载一个小app:小睡眠 这款软件中提供了很多白噪声的背景,在睡觉之前开启,相信可以起到很好的促眠效果。
触觉:肢体上的接触也是很有讲究的咯,尤其我们的室温,推荐在22-25摄氏度之间。这个温度,比我们体温低,容易引起我们大脑产生催眠激素,产生困意。另外一方面又比一般的自然温度高,不至于让我们过于寒冷无法进入舒适的睡眠。
另外,如果是夫妻两个人的话,在睡前增加一些互相按摩,或者羞羞的肢体接触,也是非常有助于我们快速进入睡眠的。关于细节嘛,此处省略500字吧。哈哈。
嗅觉:点燃一支薰衣草味道的熏香,或者香盒,都能营造出一种易于睡眠的环境。
薰衣草
味觉:其实说是味道的,也不是很合适,这里主要是从吃,也就是食物的角度来阐述如何帮助我们睡眠的,原理上是因为光线进入后,会促使我们产生褪黑激素,这种激素的合成原材料之一就是色氨酸,因此多吃富含色氨酸的事物,有助于睡眠。
比如说:豆类,大米,海产品,酸奶这些。
好,让我们小结一下,这一部分我们分享了如何来降低睡眠的阻力,包括了通过建立一个仪式感来把工作和睡眠隔开,建立一个放松反射,同时要适当降低自己的高规格要求,学会和自己和解,从心态上正确的认识高质量的睡眠。最后呢,我们也分享了如何通过环境场,也就是我们睡眠最重要的阵地:卧室的布设来影响我们的睡眠。
接下来,关于滑梯模型的两部分我们基本就分享完毕了,除了这些,要获取到一个高质量的睡眠,我们还需要破除一些平时的错误认知和坏习惯,一起来看看。
第四部分、不破不立:打破旧认知,建立新习惯
旧认知1、喝酒有利于睡眠
喝酒有助于我们快速进入睡眠,但是对于我们完整的睡眠周期是有害无益。因为喝酒后的睡眠周期中,仅仅只有浅睡区和深睡区,没有快速眼动期。
醉酒不助于高效睡眠
喝醉过的朋友可能有过类似的感觉,就是喝醉之后,自己怎么回到家怎么爬到床上的可能都不知道,呼呼的一觉到天亮,但是一起来之后,发现还是浑身无力,甚至是头昏脑涨。这就是因为我们进行的是不完整的睡眠周期的恶果。
所以所谓的一醉解千愁,睡一觉啥事都过去了其实是一句p话。酒解不了愁,事也不可能过去,除非你勇敢的面对它。
旧认知2、喝咖啡解决疲劳
真实原因是,咖啡的咖啡因子可以有效的阻止人体的腺苷的作用,而腺苷我们知道,就是让人体产生困倦的激素。但是咖啡只能是缓解,并非消除。同时它的有效期是4-5个小时。
所以爱喝咖啡的朋友发现喝咖啡刚上来可能真的很解乏,甚至让自己立马精神抖擞,但是过几个小时之后依然扛不住,甚至还不是不喝之前。这就像是打了吗啡兴奋剂,给自己提个神可以,但是欠下的债早晚是要还的~
咖啡,少喝为妙
所以啊,除非紧急加班,或者有重要会议等重要事件不能不熬夜的场合,否则真的不建议大家喝过量的咖啡来提神。lol不仅仅是撸多有害身体,咖啡喝多也有害身体啊!
旧认知3、吃大量安眠药帮助睡眠
首先,是药三分毒。安眠药并非是治疗失眠症的唯一办法,也不是最值得提倡的办法。
另外,安眠药的使用,一定要遵照医生嘱咐,去买医院开出来的处方药,不要在没有医生的嘱咐下,跑去药店购买非处方药!因为这里卖的安眠药和医院的不一样!
最后呢,即使最后非要服用安眠药,也要满足足量,隔期和按需的三原则。
各式各样的安眠药
所谓足量,就是一次吃够足够让自己睡着的剂量,总比吃完睡不着达不到效果后再反复吃的效果要好的多;
所谓隔期就是说,吃药不是吃饭,一顿不吃会死人。相反,间隔性的服药,也会减少身体的耐药性,让药发挥的作用更大些;
所谓按需就是说,除非有医生嘱咐,非要服用安眠药,否则不要把这玩意当成催眠的必杀技。否则你以后会后悔的!
旧认知4、午觉睡的越长越好
午觉是有效补充睡眠不足的好方法,但是它不能补充睡眠质量不足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睡眠效率低下,那么补充午觉,也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依然会让你感觉到非常的疲倦。
什么是睡眠效率呢?睡眠效率是用来衡量你的有效睡眠时间的,公式是:有效睡眠时间/睡眠周期*100%,须知,有效睡眠时间才是真正能否让你的大脑得以休息,细胞得以修复的有效时间,它在睡眠周期中占比越长,代表你的睡眠效率越高。一般90%及以上就证明你的睡眠效率还不错。如果低于90%,就值得你警惕了!
另外,午觉的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一般建议维持在20-30分钟左右,防止进入深度睡眠。因为如果没有快速眼动期,进入深度睡眠又突然中断睡眠,会让你感觉到浑身乏力,那种滋味,还不会不睡。
告诉你,我试过,真的很难受。不信你试试看~
第五部分、微习惯助力高质量睡眠
说了那么多,基本也算是接近尾声了,不知道你get到了多少关于高质量睡眠的要点?
最后啊,我们也深知,知易行难。很多人为啥都是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就是说了就懂,就是不做。可见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首先是改变认知,其实是改变行为方式,打破旧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行为习惯并最好能形成下意识动作。
上面说的这些可能有点繁琐,对于一些朋友来说可能很能一步做到位,那么我们这里也分享一个精简版的口诀。每天我们按照这个口诀来做一遍,坚持21天,你也能收获一个高质量的睡眠。
晒晒太阳,也是一种幸福
口诀具体是:每天起床一个点,两分钟晒太阳,睡前做好三件事。
一个点:把自己的起床时间固定住,坚持每天在同一个时间起床,同时做到不赖床;
两分钟:每天晒太阳两分钟,好处前面都说了,这里不啰嗦了;
三件事:一个是调整房间避免蓝光,一个是把室内温度调整到22-25摄氏度,一个是做一件动作,放松自己的心情准备睡眠。
总结
分享到这里,关于高效睡眠的经验就分享差不多了。
这里我们根据行为认知疗法的理论,为大家剖析了按照滑梯模型如果来建立高质量睡眠的姿势,包括了增加睡眠动力,以及减少睡眠阻力两大块。最后呢,我们还破除了一些错误的认知,也给了大家一个简单易行的培养高效睡眠的小口诀。你学会了吗?
最后啊,真心祝福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朋友都能收获满满,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实践当中去。我是媛媛,专注精品书籍分享和痛点问题解决方案书单分享,欢迎围观互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