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妈妈的一剂药,爱满则溢

01什么是苍蝇妈妈

苍蝇妈妈网络定义:“现实生活中,时刻并且过分关注孩子,意图提前扫清可能出现在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障碍。”,这个概念有些笼统,甚至在某一个阶段,它是错的。以下通过场景来说明。

场景1 萌萌去野餐

萌萌(3岁的小女孩)在公园的草地上和小狗追着跑着,妈妈叫住了萌萌,让她回来吃点东西。萌萌玩得满头大汗,妈妈用手帕帮她擦了擦,过程中萌萌刚要伸手拿东西吃,却被妈妈制止了,说要洗一下手才可以,否则会肚子疼。然后妈妈拿起矿泉水倒了些水帮萌萌擦手。萌萌再次伸手去拿东西吃,又被妈妈制止,说萌萌喉咙刚刚发炎好,还是暂时不吃蛋糕的好,然后将蛋糕拿开,给了萌萌另外的食物吃。

场景2 大萌吃晚饭

萌萌已经20岁了,一天回家晚了些,看到饭菜还在餐桌上,被半圆的筛子盖着。于是萌萌直径走向厨房拿碗筷。妈妈这个时候也知道萌萌在厨房,手拿起餐桌的筛子,整理着原本就已经不用整理的菜碟菜盘,边看着厨房说,“打开厨房的灯再拿碗吧,看不到怎么拿啊……”,但萌萌进去5秒左右就把碗筷拿出来了,过程没开灯。萌萌把装着汤的锅盖拿开,刚要放下的时候,妈妈说,“放在那里”,妈妈指了一下餐桌的一边,差点就伸手去帮忙了,可话刚落下,萌萌已经将汤锅盖放在了和餐桌相邻的另外一张柜台上。“哎,放这里不就行了”,“怎么喝这么点汤”,萌萌喝完一口汤就盛饭吃菜了,妈妈在旁边,“怎么吃这么点菜,夹多点啊”,“这样菜也夹点啊”......

哪个场景的妈妈是苍蝇妈妈?某种程度上,两个场景的妈妈都不算是。然而,若将以上场景妈妈的行为都乘以3、5、10年呢?场景1或许也不是,但是对于场景2的情况,如果是已经持续了数年的话,那么这个妈妈必定是苍蝇妈妈。

场景1的妈妈的一些行为或者叮嘱,是基于对幼小无知儿童的一种保护,因为孩子不懂得疾病怎么预防,不懂得做一些事情会有怎样的后果,但是作为成年人的妈妈懂,所以她做的许多都是有益于孩子的。

然而场景2,孩子把锅盖放在另外一个和妈妈指示不一样的地方,对孩子有影响吗——或许孩子是考量到了锅盖放在餐桌边上容易碰掉,所以才选择放到别的地方。大萌在熟悉的厨房里拿东西,一定要开灯吗?她真的是看不到吗?孩子吃晚饭夹菜会害羞不敢多夹吗......

以上这些,偶尔听妈妈提醒几次也算正常,孩子平时吃得少,劝她多吃点,进厨房拿东西,如果她真有试过找不到,提醒几次也没什么,放锅盖她犹豫了思考了,随口提议一下她放哪里也可以。但是,数年来,她进厨房拿东西几秒的事,需不需要开灯,看不看得清楚,她心里肯定有数,而且她也没遇到过什么 障碍;数年来,她一向是一边夹菜一边吃饭的,吃得还不少,但你当做没看见,让她吃这吃那;数年来,她拿起的锅盖就没有犹豫过要放那里,也没打碎过,怎么放也无关大雅……那么,请问妈妈的那些行为是源自何种目的?是不信任孩子的能力吗?是和场景1一样的关心吗?还是说这是一种习惯,甚至说,这是一种瘾、一种病?


苍蝇妈妈的一剂药,爱满则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其实就是一种病,常见于4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生活除了菜米油盐就只有孩子的女性。所以说,为什么只听说过苍蝇妈妈,而没听说过苍蝇爸爸?讲到这里,苍蝇妈妈的成因就基本被揭开了。

有专家说苍蝇妈妈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妈妈学习了太多的教育方式,我对于这种说法并不认同。以下才是苍蝇妈妈背后的全部:家庭里丈夫的责任缺失,夫妻之间爱情的逐渐淡漠甚至缺裂,女方没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女方将所有的寄托到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苍蝇妈妈的一剂药,爱满则溢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苍蝇妈妈不去关注孩子了,她的生活就是空的,相对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追求,还是觉得介入到孩子的生活中更容易些,因为这么多年她习惯了。这就跟成瘾一样,已经到了不去关注孩子,她就浑身难受的地步。所以有一个苍蝇妈妈的孩子,会压力很大,孩子越是逃脱,妈妈却又越要追紧。

02苍蝇妈妈的症状

苍蝇妈妈是病患,分三个阶段:

阶段1:长期地、下意识地,对孩子所能做到的并且即将要进行的行为,事无巨细地给予可有可无的指示。简单来说就是,重复教自己的儿女做那些他们已经做得很好的生活琐事。

阶段2:过分参与到孩子的私生活细节中,一抓住空隙就给孩子讲道理,教孩子怎么为人处事。对孩子没说出来的私事扑风捉影,将孩子没有做过的行为假定为真实存在,然后进行劝教或纠正。表现出一种细致的操控欲。

阶段3:全面操控孩子的人生路线,必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识走,某一步达成了,紧接下一步的催促和劝说,步步逼进。临床表现得苦口婆心,天天说着同一件事,直到孩子做到为止。

苍蝇妈妈的一剂药,爱满则溢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些拥有自己生活的妈妈,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固然重要,但那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有她自己的生活,她更明白,孩子也终将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这妈妈会懂得或者去学会怎样在孩子与其他关注点之间相互切换。

反观那些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生活全部的妈妈,她根本就没有可以切换的选项,一切的关注都在孩子身上,而人长久关注一点是会疲惫或者会遇到障碍,于是妈妈就会不断深挖孩子其他的生活细节,甚至包括孩子的私生活。

如果孩子向苍蝇妈妈分享自己的生活细节,妈妈总是会让孩子按照她的方式去解决,而随着孩子越来越独立,能自己处理和解决很多事情后,少了许多生活请诉,妈妈却又会自己多加猜测事情的真相,又或者锲而不舍地在孩子身边探询。这给孩子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压力,以至于孩子会选择尽量避免和妈妈交流自己的生活,甚至任由她猜测,并且常规性去敷衍。

03苍蝇妈妈的变种与归宿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生活,却不停在关注和参与到另一个人的生活中,这最终会发生什么?最终会将他所关注的那个人的生活,完完整整地当成是自己的生活。没错,这就是苍蝇妈妈的生活,将精神寄生在孩子的生活之上,这样的苍蝇妈妈,就进一步变成了寄生虫妈妈。寄生,是会吸取宿主营养的,孩子感受到压力,孩子成长受到阻碍,都源于此。

苍蝇妈妈的一剂药,爱满则溢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翅膀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他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而相反的,苍蝇妈妈会越来越年迈,逐渐追赶不上自己的孩子。她甚至没有多少机会在孩子的面前“嗡嗡”。孩子上学、工作、组建家庭……孩子的生活逐渐从妈妈身边剥离出去,孩子有其他的生活关注点,然而,苍蝇妈妈依然只能关注着这个孩子。我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但通常到了这个阶段,儿子的儿女也即将出世(也许是苍蝇妈妈劝说的功劳),所以苍蝇妈妈在期待新的精神寄托,变成了苍蝇奶奶。由于苍蝇奶奶精力有限,注意力也从只能从关注儿子的部分分摊了一大半给孙儿,变相让“苍蝇病症状”减轻了。但这个时候的苍蝇妈妈却仍旧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也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然后随着孙儿的不断长大,读书、工作、有他自己的生活,接着慢慢感受到了奶奶的压力而敷衍奶奶时,就再也没有谁和苍蝇奶奶说多少心里话了。所以,为什么总是会看到奶奶一个人很孤单落寞的神态?她仍在注视着儿孙的生活,但是她已经无能为力参与其中,也没有人会去认真听她的话,更不用说安装她的话去生活。于是,苍蝇奶奶渐渐地沉默寡言,她的苍蝇病症也就跟着不治而愈了。而此时的苍蝇奶奶仍旧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或许在儿子第一次脱离苍蝇妈妈的精神寄托时,她还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去重新创建属于自己的生活,但年迈的她,已经忘记当初自己生活激情的她,她会更习惯于去将精神寄托给自己的孙子,这也是苍蝇病的成瘾性。另一方面,或许基于儿女家庭的各种压力和问题,也或许基于人性的自私,他们也需要这位妈妈去分担养育孙子孙女,这虽然剥夺了她“重新开始”的精力,但她也似乎乐此不疲。我也不知道这究竟算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养育孙子,让她重新有了寄托,但是依然没有自己的生活。

04结语

人为什么要生儿育女?是为了培养他们长大成人吗?那么她自己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依然没有明白。但我隐约觉得,如果要生儿育女,和小孩子一起成长是很重要的,不是牺牲式付出,也不是寄生式付出。即是,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先让自己成长。爱满则溢,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爱自己,你如何分享你的爱给别人。即使你分享出去了,你认为那样的爱有多少水分?你不能判别,因为你放弃了感受。就好比一样食物,你不去品尝,你不知道它的甜酸苦辣。

这篇文件其实是一剂觉醒药,能让苍蝇妈妈或者即将要变成苍蝇妈妈的人,在心里种下一颗醒心草——必须要有自己的生活。在你看完以后,深思就行。一些东西,在你看到它的时候,就不再存在,除非你视而不见。

05两个自己延伸的概念

寄生虫妈妈

孩子活得好,妈妈就活得好,但是寄生虫是在吞噬孩子营养的。意思就是,寄生虫妈妈对孩子的好其实是为了自我满足,并不见得能对孩子产生好的结果,这就是好心做了坏事,还要求孩子要感激自己的付出。而实际上,寄生虫妈妈在让孩子负重前行,有可能是在推他,也有可能是在拉他。

线型虫妈妈

寄生虫妈妈的特别版。自我牺牲式的付出,没有了孩子就活不下去的程度。自我牺牲,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将孩子的生活当成自己的生活,并且通过操控孩子的生活成为自己的生活,就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苍蝇妈妈的一剂药,爱满则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