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中午回来,换件衣服,看了会儿视频,然后去听四海关于大数据的公开课。听到了两点五十,感觉收获颇多,挺羡慕那些能提出问题的小伙伴,我克服了困倦,听了老师的话语,同时也记了笔记。少有开小差,可以说比在学校上课,还要认真。但是,也没有理解到能提出问题的地步,只是感觉老师说的,我已经懂了,理解了。

收获最多的地方就是,老师给我们,梳理了大数据学习的基本道路,相当于指路明灯。

那些能提出问题,甚至能留下来和老师一起探讨的同学,他们和我有什么区别么,他们有着更强的好奇心,或者,有些自己的想法,想和老师讨论讨论呢?如果是后者,感觉挺厉害的。就像在小学,数学老师教给小孩,一加一等于二,我听到了,记住了,存储了,就完事了,可有些孩子,会缠着老师问,一加一加一等于几,一样。

刘老师一开始的时候说,在上海招不到,他们公司需要的人才,所以和四海合作,开一个大数据的班,给那边输送人才。至于,为什么招不到人,刘老师说后面说,但是,后面就忘了。我挺想知道的,他们公司,对于这个是有怎样的要求标准。

现在很多IT公司都招大数据的人才,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其中,科学家最值钱,最稀少。刘老师,推荐现在的,嗯,想走数据处理这方面的本科生考研。一是,可以有跨学科的优势,二(我觉得)是,数据处理和统计关系十分密切,几乎不分彼此,本科生的水准跟不上,或者是因为研究能力不够。刘老师就是一位博士。

在刘老师的嘴中我还听到了一个细节,就是越早越好的入行,因为,现在正是有信息,没数据的时候,把信息提取出数据,每个行业都需要人手,而这种人手,并不一定是非常牛掰的人,等到所有数据都提取出来,那也是两三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才需要,更高一级别的人才,去处理数据得到结果。在此同时,两三年过后,你也称为那个高级的人才了。终点,两三年,就要让自己像升级一样,提高自己的本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