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十六分之一的酷女孩

村上的书里有一段写男女缠绵,女的问理由,男的说:怕是因为从早上就一直下雨的关系,也可能冬天临近的缘故。或许因为候鸟开始出现了,或许因为蘑菇丰收了,或许因为水还有杯里剩有十分之一。

有点儿浪漫。

这个“十六分之一的水”在另一个桥段里出现了,主角境遇不顺,他的朋友安慰:杯子里还剩下十六分之一的水呢。

为什么非得是十六分之一不可?我觉得很有趣。

换成别的可行?

二分之一是一半,太均衡;四分之一是一刻钟,太准确;八分之一是可以进军决赛的希望,太踌躇满志。换成三十二分之一,是要惹人笑的:这么点儿还拿出来说?

好像只有十六分之一最为贴切,形容那种不至归于无的少,有存在感的、有份量的、体面的、有安慰作用的少。

听过这样的说辞:某某人有着十六分之一的某某血统。这多少能证明点什么。如果说:某某人有着三十二分之一的某某血统。怎么看都觉得怪了,刻意扯上关系似的。

我没有做过近年开始流行的基因检测,好奇是好奇,但也不想花几百块买个好玩。何况,基因只是作为一种客观解释,和我的主观意愿关系不大。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当然不能依赖基因。

可以的话,我希望成为很酷的、很潇洒的那种。

这样的想法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成形的。在我十六岁的时候,希望做一个人淡如菊的女子,要懂得多,要看得开,要上晓天文,下通地理,草木鱼虫,知名知礼。那时我就是个面目模糊的普通女孩。近视几百度,不戴眼镜。雾气迷蒙的冬日早晨,上学路上快步走着,不知怎么就迈不到前面去了,低头一看,我竟然直接骑到了从电线杆上斜着插到地面里的一条缆线上。

每每想起这件小事,就觉得好笑。

大学里我也没能如愿长成自带馨香的少女。因为骑自行车上学,眼镜不敢摘了。刘海长了盖下来,不洗头的时候油腻腻。

但那时候我有一种无畏和无所谓的精神。每天六点起床跑步,四季无阻。有时下午也去,跑过一万米,从天亮到天黑。这样的经历有且仅有一次。

暑假的时候计划一个人去旅行。那时青旅的床位只要35块,我用外接的网银盾转账给老板。那时生猛,背双肩包,提二手市场上淘来的蝴蝶结布包,虽然有些不协调。一条森马的牛仔裤,腰大的能装下我另外半条腿。T恤还是二手来的,只要三块钱。

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想走上这一遭,得偿所愿罢了。不坐车,不结伴,用我自己的方式。

过程是周折些,却也不以为苦。

兴许是海拔的缘故,天黑得晚,七点多太阳还高悬着。我问了路一头扎进山上的小树林,却还是被突然降临的夜幕吓到,一心只想快些下山,选错了路。

下到公路上,我肩背手提一路小跑,心焦躁,根本不觉得身上有份量。看见驶过来的车灯就慌忙伸手拦。

最后坐陌生人的电动车到村里,又花50块包车到订好的青旅。

那时的手机是充话费送的,按键小的要死,发短信还有字数限制,和现在的智能机比简直是摆设一样的存在。

我能依靠的只有手绘的地图和路痴的直觉。所以会遗憾,如果当时在山里更镇定一些,再熬上二十三十分钟就能抄近道去往青旅。

这经历说酷唯心了,说土酷倒正合适。

多年后,我再次一个人旅行。导航在手,信号极差,但聊胜于无。双肩包,二手市场淘来的遮阳帽,骑自行车的时候需要用头戴耳机固定以防被风吹跑。破洞牛仔裤腰围正好,但运动鞋大了一码。

做十六分之一的酷女孩_第1张图片

说历经挫折有些言过其实。迷路和大雨是日常,手背被烈日晒得起泡,隐隐有些中暑的迹象。这当然不算什么。我只是有些气不过,我费劲巴拉地踩着自行车,却有人开着车轻松地从我身边超过。我有些不平衡。当另一位全副武装的骑行者路过我时冲我竖起大拇指,我又觉得这真是不可思议。

我只是想来享受阳光、沙滩和背景,怎么变成了骑行找虐呢?我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游客,又和正统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格格不入。

我被卷入了奇怪的画风,更难称之为“酷”。

一个人旅行,这种本来很酷的事,我总能把它变成有一点文艺但大部分都很挫的经历。


翻看照片,我勉强能装个安安静静的文艺女子。

做十六分之一的酷女孩_第2张图片

嘻哈元素、铆钉皮衣、潮酷风格,这些我无能为力。基因里大概没什么野性,耍酷都是小心翼翼。


一不小心,就会把锋利的眼神变成认真的凝视。

在我知道怎样做一个酷女孩之前,我首先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我真没那个气质。

胆子在变小,顾虑在变多,包袱在变重,我更加不可能随心所欲,活得自我又张扬。

但我还是想要一点,不多,十六分一之的酷劲儿,就已经能安慰我了。

做十六分之一的酷女孩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十六分之一的酷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