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子贡和他们的师傅,这就是所谓的双赢

装饰图

孙悟空大家耳熟能详了。只是子贡是谁?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学生中的“十哲之一”。

子贡和孙悟空拉在一起有什么说法?

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上天入地。在没有压在五行山下时,一番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也无法耐他何,玉皇大帝爬在地上大喊:快去西天请如来佛祖。

孙悟空自从认唐僧为师傅后,处处遭遇磨难,处处被人折磨,尤其是唐僧肉眼凡胎,不辨人妖,悟空誓死保护师傅,其情至诚,其忠诚感人。

唐僧对悟空的态度,看得人牙痒痒,恨不得踢死唐僧。但这也许就是悟空的伟大之处,受人称颂之处。悟空的才能,本领远在唐僧之上,但他仍旧死心塌地跟随唐僧,永远忠诚于唐僧。

几千年前的子贡也是这样的,可谓是名人,能人,有才,有钱,有职位,可谓顶级的牛。有个叫宋燕的作者写了一篇《史上第一钻石男》写的就是子贡的故事。

子贡比孔子有钱,是经商的天才。子贡被称为儒商鼻祖。如果你在那个朋友开的店里看到“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八个字时,不懂不要乱说话,尤其看到端木二字时,一定不能曲解为朋友要从事木器生意了。陶朱指的是范蠡了,端木就是子贡了。以后在见到这几个字后,一定要显摆一下自己的学识,要好好夸赞一下朋友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一般也会挂一幅对联——经商不让陶朱富,贷殖当推子贡贤。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史记·货殖列传》说:“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子贡有敏锐的价格嗅觉,能把握什么时候低价收购,在合适的时候高价卖出,他超前研判价格走向,适时把握市场行情。七十个徒弟中,子贡最为富有,而原宪(子思)不抛弃糟糠之妻,隐匿于偏僻的巷子里。子贡出手阔绰,给个诸侯送大礼,所到之处,均与国君平起平坐。

孔子能潇洒的周游列国14年,靠的就是子贡的经济支撑。

子贡最后有多富呢?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史记货殖列传》富翁排行榜上赫然名列第二。

子贡比孔子口才好,雄辩,外交才能卓越。公元前484年,齐国权臣田常欲出兵伐鲁。同作为鲁国人的孔子抓耳挠腮,没有办法。子贡挺身而出,靠着不烂之舌,靠着充满智慧的脑袋,游刃与列国风云中,结果是把准备攻打鲁国的齐国折腾乱了。《史记》记载了这段历史事变:“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有变。”十年之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折腾了5个国家。

子贡比孔子影响力大,某种意义上孔子靠着子贡名播天下。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在陈蔡绝粮,陷入困境,子贡临危受命出使楚国,不但要来粮食,而且使“楚昭王兴师迎孔子”,把孔子迎入楚国。司马迁对此极为赞叹:还是上面一段话:“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子贡到那个国家去,与国君平时平坐。孔子名声传播天下,是因为子贡先有的名气。因为子贡的名气,大家渐渐才了解到孔子,孔子名气渐渐大了起来。子贡还曾贵为两国之相,可见影响有多大。

子贡学习成绩优秀,还是课代表。子贡被孔子列为言语科的代表。子贡对《诗经》的学习有深刻体会和独到理解,曾多次受到孔子的称赞。《论语》记载子贡的言行次数最多,如“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无欲加诸人”,等等。孔子的不少名言,也是在回答子贡提问或与他讨论学问时讲的,其中涉及到了仁爱、诚信、忠恕、中庸等儒家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内容。正是因为子贡对儒家思想好学深思,所以多次受到孔子的肯定,说他是可以成大器的“瑚琏”。瑚琏,一种相当尊贵的用于祭祀用的器皿。

子贡是谦逊、温和的,低调不张扬。他在孔夫子面前却表现得非常谦恭。据《论语.公冶长》里记载,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谁更强些)?”子贡却相当有涵养和胸怀,他说:“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谦虚地认为颜回比自己厉害,自己才能举一反二,颜回能举一反十。

子贡对孔子是最忠诚的。孔子死后,三千弟子云集其墓前守墓三年,然后相继离去,惟有子贡守墓六年。孔子病危时,子贡外出不在身边。当有人侮辱孔子时,仍是子贡在为先生美言。鲁国的一位大夫,有一天在朝廷上对众臣僚说:“子贡比仲尼(孔子)更贤德。子贡却谦虚地说:“若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而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及房屋的绚丽多彩。而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世上并不多见。”子贡说: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则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可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子贡是孔子衣钵坚定的继承人。孔子生前,有人问子贡孔子为什么那样有才,子贡就说孔子是“天纵之圣”,是天生的圣人。唐玄宗又追赠他为“黎侯”,陪孔子从祀。《论语》里面出现次数最多的并不是颜回。朱熹也说:圣门自曾颜而下,便用还子贡。子贡在推销儒家学说方面功不可没。

子贡的故事讲完了。

有人称子贡是孔子最杰出的弟子,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孔子众门徒的描述,于子贡用的笔墨最多、评价也是最高的。然而,可是在万世之师表孔子老人家的学生中,最得意、最著名的弟子是子渊(颜回),子贡进不了前三名。如果你游览祭拜孔子的地方,一般会发现中间是孔子,左边是颜子(子渊)和子思,右边是曾子(子舆)和孟子,没子贡什么事。

悟空还好,最后封了佛虽然排在唐僧之后。

只是子贡依然是子贡,没有成师,依然是学生、徒弟。

但我们换个思路,如果子贡不借助孔子,不是孔子的学生,他还能有如此美誉吗?如果没有孔子,子贡也就是个商人,加上最后都破落消亡国家的宰相,与儒家没有半点联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孔子成就了子贡。有句话说得好:子贡再优秀也只能是祭祀的工具,却不能像孔子一样,其本身成为后来祭祀的主角。

如果悟空不借助唐僧,不以唐僧为师,他充其量也就是个水帘洞的洞主,最多不当弼马温,弄个齐天大圣的空名头,也显不出他忠诚担当的另一面,在取经路上所展现出来的光辉形像。

西天取经,不是悟空成就了唐僧,而是唐僧成就了悟空。

子贡是借着孔子的大树,才显得自己更加伟岸。

因此不要认为自己能,要善于把握时事,追随那些看似不如自己,但却有着特殊内涵的人,坚定义无反顾地为他付出,表面看是他借助你,实际上是你借助他。

只能借助与他,你才能走得更远。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双赢。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悟空、子贡和他们的师傅,这就是所谓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