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预告篇

《活着》/预告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初次接触《活着》这部小说,是在高三。

作为一名山东考生,能够在高考的冲刺阶段被允许读这种所谓的闲书,真是一件需要耗费上辈子所有运气的稀罕事儿。

时隔十多年,我依然感激当时的语文老师张先生。

如果错过了内心最柔软细腻的那个年纪,再读书中故事,未必还能深刻感受到那种让人有强烈代入感的悲痛的颤栗。

2

作者余华用文字营造出一个血雨腥风的人生角斗场,赚足了读者的心跳和眼泪。

阅读的过程,我感觉自己就像角斗场下一名虔诚的观众。

眼睁睁看着故事主角一上场就被踹倒在地,刚踉跄着站起来,还没来得及擦把鼻血,又被扛起来狠摔出好几米。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对于角斗场上卑微的弱者,他要是泪流满面,人们顶多报以同情的叹息。

可他偏爱咧嘴傻笑,倒让人忍不住为他心疼悲泣了。

3

这本书的很多情节我已全然忘记,但读书时的那种心情却一直记忆清晰。

很想知道,人至中年再读此书,跟青春时受触动的情境还是否一致。

所以,我打算近期重读,就像去玩一场故地重游的穿越游戏。

29岁的我,将要去旁观16岁的自己。

带着一把新的人生标尺,去厘清自己成长的刻度,也去重新审视活着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预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