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个初三女孩用800元压岁钱购买一台“写字机器人”,因写作业速度太快,引得母亲起疑,最终砸碎机器人。
华商报记者亲身体验,该款产品安装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在男同事的帮助下,用了6个小时才完成。同时,要达成带有个人笔迹特征的手写效果,需要录入个人字库及在软件里做一定的变形处理。因为该产品由国外开发,对于字母,艺术字处理较为流畅,中文完全“复制”,仍有一定不足。女孩能够成功应用,具备一定技术含量。
家长们的评价两极分化:反对者说(学习就得下苦,况且中国人向来看重笔迹);支持者说(抄写太累,写字机器人省时省力)。
专家点评颇有担当:“面对大量书写作业时,没有消极应对,转而寻求新科技帮助,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这四个字也让很多网友想起了“一手夹三笔”的童年,多么熟悉的味道。
专家也再次强调:布置大量抄写作业根源在于教育考试或选拔评价制度;同时“记忆就是反复”,但重复反复需要度,不可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使孩子丧失了兴趣,岂不是多此一举?
岂止是多此一举,简直是罪恶。
中国孩子课外作业平均时长为2小时28分,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这3倍的辛劳,有没有带来3倍的收获?不必在未来验证,各位父母看看自己就明白了。你成功吗?你幸福吗?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种瓜的地里,能长出豆子?
从“写字机器人”的使用,一方面可以看到“技术改变生活”的萌芽,另一方面感受到的是深深的绝望,教育“死结”已经形成,几乎无法改变。
在科幻片里经常会有“人工智能统治世界的设定”,这个幻想越来越真切,因为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对于机器的依赖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成年人只要想想有一天突然用不成手机的感觉,就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但隐藏在依赖背后的形势更令人担忧:人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机器化”,人的本来特征,飞快地丧失。人工智能无需主动采取什么措施,人类自己就自发自主的把自己,把孩子教育成具备“机器思维”的“机器人”。稍有不从,马上坚决镇压,用不着“人工智能”动手。
人工智能的特征和本质是:1,学习,记录所有的数据。2,按照设定的规则(算法)筛选出正确答案。本质上,它不思考,更不会想像。数据库里有,它就有,没有,就沒有,它只提供数据。
人的独特,可贵之处在于,能够独立发现问题,通过想像,设想,验证,得到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里,可以参考人工智能的数据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前人”的历史数据,不是人工智能的所谓“智能”。
人工智能是个强大的工具,但它永远无法代替人的思考,除非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放弃思考,把数据库的“答案”视同唯一真理,永恒不变。
重复抄写就是摧毁思考能力的最主要手段。这个过程占用孩子大量时间精力,也只是对机器“学习”过程的重复。记录数据,记录规则“算法”,然后,在考核时,写出来。全社会合力打造维护这个流程,让孩子变成一个“复读机”,“打字机”,还是那种内存小,运行缓慢,效率低下的机器,为了这台“不省心”的机器,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可以自行搜索“陪娃写作业”,内容很丰富,感情很投入。
不需要寄希望于“兴趣班”,兴趣班的“学习”过程也是重复,记录数据,提供答案。 “学习就是下苦”,“吃苦”既然充满过程,结果也只能是“吃苦”。
为什么不能在考核上体现“综合素质”?因为人的价值无法用“0”和“1”两种状态高效判断。简单的说,因为阅卷的是机器,不是人。人们享受这个便捷的过程,默认一个合格的人可以用分数来判定。所以,才会流行“小学生搞笑作文”。“搞笑”吗?“不可思议”?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没有重复“数据库”里的“范文”,让你感到可笑?
这才是人性的火种!购买“写字机器人”确实是创新,人是机器的主人,机器就该这样用,把那些重复的枯燥的工作交给它。把大量时间,用来做人愿意做从而能够做得更好的事情上来。
当下的教育,就是努力把人变成机器。其背后的逻辑也很“人工智能”:“投入要尽量少,满足要最多”,达到“效益最大化”。在这个逻辑支配下,家庭,学校,社会取得了心照不宣的共识,单方决策,共同采取机械化手段,批量制造起“机器人”。
家庭:并不了解孩子所思所想(没有精力,沒有能力),“学校里怎么安排,我怎么配合”,把责任推到学校。
学校:不关心孩子所思所想(沒有能力,没有动力)一切对标分数,“上级怎么要求,我怎么做”,把责任推到上级
社会:我只要结果,“KPl论英雄”,你执行就完了,有啥好想的?你学校里咋教的?家里都没人说?皮球又踢回来。
把人不当人,把人“数字化”,“机器化”,围绕一个人的教育,发展,评价,以便于机器识别,便于批量操作为标准。去了解人,去研究人,从而理解人,支持人,给每个人以具体的,到位的帮助,这是“必须完成”,但现实中的三方都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重要的无法“机器化”的任务,没有当下可见的悬赏,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性化”的精力和“智慧”,这是三方都不具备的。“圈养”利益链条已经形成,“放养”也不具备条件,还能怎么办?按照“拳头大说了算”的原则,孩子,我很同情你,但爱莫能助。
就这样,机器统治了世界。有一天回顾人类的反抗历程,请记住这一天:2019年2月17日。一个孩子,请机器替自己“写作业”,违反了“人类机器化计划”,最终,由家长摧毁“写字机器人”,并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