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补遗是学后反思、练后反思和考后反思的关键环节。
✜一道题,只要答案出来了,或者老师讲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明白。同样的题目,再让学生去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得出来。
✜能不能解答出来不是关键,关键是能不能通过解答,发现题目中考察知识点的应用方式,反省自己对知识点应用的盲区,总结自己的犯错原因。让学生对待错题由纠错(纠正错误)→究错(深入研究错误)
✜知识漏洞的补遗工作,是学生将知识的应用无限拓展的重要环节。知识漏洞的补遗学习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看(反复咀嚼教材)✜这对于文科而言,尤为关键。通过知识梳理,搭建了知识的框架,定位了核心内容;通过复习和练习,将核心内容由知识转化为了常识。
✜但是对于练习中出现的知识点的细节理解和应用方向,需要学生去将书本细细的品读。我们讲:文科类的史地政,包括理科的化学和生物,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但是需要“死记”的内容其实很少。记住了核心其实就是记住了主要的框架,但是翻书是为了汲取更多细节的内容。
❥在一开始执行知识梳理的时候
学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一开始的知识框架搭建比较费时,知识比较臃肿,感觉处处都有可能是知识点;
❥随着自己对搭建的知识框架反复熟练后,就会发现章节的内容莫名其妙的变得很少,于是学生就主动去翻书。有趣的是,原先枯燥,处处是重点的课本,自己再去读的时候,就会发现有趣很多,而且收获也会很多,自己原先简陋的知识框架,通过翻书,得到了很丰富的拓展;
❥再回头去复习知识框架的时候,不仅使回忆框架的内容更为丰盈,而且整个记忆过程,并没有让自己感觉有任何难度。
W H Y?
✜其原因就在于,在整个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条理,有节奏的。本源知识掌握很牢靠,依附的知识也自然会跟着很牢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磁石效应。
✜为什么核心知识点要变成常识(因为核心知识点的敲定,其实就是在搭建一块磁石);
✜为什么了解了核心知识点后,其他的很多细节知识点就容易记忆(因为依附于磁石的吸附效应,会让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强。)
咀嚼教材的前提是知识梳理和知识常识化。在这一基础之上,咀嚼教材不仅能咀嚼出味道,而且每一遍的咀嚼都会产生新的收获。
二❥ 练(反复咀嚼错题)✜自己没日没夜的做题,但是不能从题中有所收获,无疑是对时间最大的浪费。
✜之前,小赵老师反复强调错题归纳的重要性,大量的学生和家长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形式上,也让学生有了错题本,并且做了归纳错题的动作。
认识更深层次的错题归纳
✜形式上的错题归纳,并不能达到错题的最大价值化。从老师的出题流程中,我们去反思学生的归纳环节:
✜在总结错题中,先定位知识点,再去思考老师的陷阱,自己有没有“掉进去”,再明确知识点的应用思路,最后的解题过程反而并不是很重要(当然如果这道题是因为计算错误,那么总结计算过程,也是错题总结的一个重点)
✜所以当错题归纳中:总结出考察知识点,总结出陷阱,总结出自己所犯的错误,这道题的犯错才是犯得有价值。基于此的总结才能起到应有的价值。
①、阅读量
✜大量的阅读,能够让自己形成量的积累,让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更为饱满。但是阅读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行为,学无止境,但是要脚踏实地。每天定量的习惯养成,这是受益终身的学习行为。
②、练习量
✜也就是题海,通过海量题的练习,不停的去对自己认知的知识点进行考察。打个比方:检验房子漏不漏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下场大雨,哪里漏一目了然。而这种“大雨”就是知识学习中的题海。屋子就是自己的知识认知体系。
③、实践量
✜这种实践,并不是说:亲自去体验,因为绝大多数家庭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里所说的“时间”,其实就是自己敢于表达,知识从学习→教授,就是一个实践过程;知识从学习→感受,也是实践过程;知识从学习→试验,同样是实践过程;知识从学习→实际应用,还是实践过程。
所谓的实践,就是知识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讲:知识漏洞补遗,是学生的非硬性要求,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不管是考试成绩,还是研究成就,补遗在整个知识学习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补遗辅导思路
立足核心,围绕核心,丰富核心
1/强化核心掌握意识
2/反省基于核心,有哪些收获
3/能否做到吸附的知识形成新的磁石
学习改革的核心要素——执行
1/ 照做执行; 2/ 细节化执行; 3/ 自主细节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