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苏醒

阅读《美学概论》时忽然觉得自己刚刚成熟长大,因为主动思考和反思是最近这一年才学会的。

难道以前没有过自己的想法吗?有过,但经过许多年的学校教育后我学会的是扑杀和铲除自己刚冒出来的思想萌芽,我被教育成只需要被动接受外界给予的信息即可,做一块小海绵,成为一个机械听话的好学生。所有真、善、美的定义和标准都来自于外部世界,而我自己的内心则始终处于虚空、飘渺、缺乏自我的混沌无序状态。

在心理学界,詹姆斯的“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罗杰斯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米德的“客我”和“主我”、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论等,他们无一例外都对自我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把自我意识作为个性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个性自我完善的心理基础。

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认为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他也告诉每个人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心理品质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分别是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从而给我们以反思的依据。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系统,它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和同一性的特点。

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

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同一性: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一致性,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个体的自我意识与个体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自我意识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具有导向、激励、自我控制、内省调节等功能。

导向、激励功能: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在从事一项活动之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了,并依此做出计划,指导自己的活动,从而激发起强大的动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自我控制功能:它是目标的保护神,是成功的卫士,是自我意识的一项很重要的功能。缺乏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的人,是一个盲动、情绪化的人,缺乏恒心与毅力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内省调节功能:是个体成长中所进行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每个人要想使自己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就需要有积极的自我意识,随时对自我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加以反省和调节。

没有自我意识便无法进行反思,我甚至会迂腐至主动屏蔽了自我意识,唯他人的意识为真为善为美。如此看来,我的前半生便如同婴儿一般,并没有为自己活。

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不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区别。他经常吮吸自己的手指头,就像吮吸自己母亲的乳头一样津津有味,他把母亲当作他自己的一部分。

这么多年来,我哪里有什么自我意识,别人的即是我的,导致的后果就是依赖和依附心理很严重,自己看不见它的危害,身边更无高人给予及时指点。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和相应的品质一览表分析,我的问题最早形成于婴儿期远离了父母,造成信任感的缺失,带着这一阶段的问题步入下面的阶段,问题越积越多,内心的冲突也变得越来越大。

好在生活还算对我比较宽容,让我从剧痛中惊醒,能量不断涌动,最终让我沉睡中的自我意识苏醒了过来。

自我意识的苏醒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意识的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