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弗洛伊德的椅子》

读《弗洛伊德的椅子》_第1张图片
人心像座冰山

自从家搬到城东以后,不记得星期六上午到市图书馆看书有多少回了。走在光洁气派的花岗石地板上,四周是一架又一架的图书,身边是一个个因为想看书而来的同道,干净清雅,心情变得轻松---常常感叹,玉溪的变化真大,就在最近10年,它越发地脱离了原先边疆小城的样子,越来越有城市气息了。比如图书馆,几年以前还是文化路上不起眼的小楼一幢,如今搬到玉湖边,与聂耳音乐厅比邻,环境优雅,设施先进,书籍也很多,书桌配得很舒适,让我第一次去真是喜出望外了。

这天又一次来到图书馆,习惯性地走进二楼,左转,在最近喜爱的心理学类别下,看到了一本韩国精神病学专家写的有关精神分析的书,叫《弗洛伊德的椅子》。取下这书,来到二层右靠窗的桌边,坐下心无旁骛地看了起来---这仍是习惯:)而在这习惯里,我的心情也是最安然的,此时,周围静静地,冬日阳光刚好照进来,晒得背上暖融融。

人心终究是不可解的,这段时间以来尤其地对它有了兴趣,于是开始四处找来心理学方面的书看。《弗洛伊德的椅子》是由韩国一位精神分析专家写的,写得非常轻松,用两个上午速读完,真感觉就像躺在精神分析师的治疗椅里,与一位幽默、博学的专家聊天。

它告诉我---

“正常的人”,事实上只不过是指在一般意义上的正常人而已。他的自我,处处与精神病人的自我相似。

人心像座冰山,只是巨大冰块儿的一小部分露出水面并漂浮着。

人的心灵是由三个人构成。人心好像有仨人在操纵。他们是“伊特”(ld)(本我);“自我”(Ego);“超我”(Supergo)。“伊特”(本我)是欲望的代言人;“自我”是仲裁者;“超我”是自我理想(ego ideal)的典范,道德、伦理、良心的代言人。“伊特”(本我)为本能冲动的根源,主张满足欲求;“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和记忆的部分,遵循的是现实的原则,为“伊特”(本我)服务;“超我”按着至善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伊特”(本我),是代表良心社会的准则和自我理想。

驱使人类的两个基本欲望,一个是生活的“力比多”(包括性欲的本能和生存本能);另一个是“桑纳托斯”(死亡本能,攻击性,攻击力)。

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无意识”。很久以前听人说过,死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但从未搞清楚什么是无意识?

这本书说,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无意识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生活中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别的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出其存在。

出于无意识层面的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之后的种种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许,得不到满足而被压抑到意识之中,但它们并没有消灭,而在无意识的牢狱中被困锁着。因此,无意识是人们经验的大储存库,由许多遗忘了的欲望组成。正是所谓“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 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仅占1/7),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6/7)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前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

积极地看,无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存需要——忘记过去的创伤,继续生活下去。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不必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缓解心理活动而带来的疲劳,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变得轻松。

在文化学者看来,无意识是一种不假思索的状态,按照个体本能和习惯性来生活。所以说,无意识是比死亡更为可怕的事情。严格地说,无意识的生存状态,其实根本不能叫做“人”。

在网络上搜索,看到了另一段有意思的内容:

心理学家荣格重点讨论了心理学上对人类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两个概念:

首先是人格面具,又称从众求同原型,它是个人在公众场合为求得社会悦纳展现出的面貌,仿佛演员戴的面具,使得一个人去扮演并不是自己本人的角色。人格面具能够使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满足彼此的需要,从而成为社会和团体生活的基础。但当自我被人格面具主宰,将自己与面具完全等同时,则会产生妄自尊大的夸张或自我贬抑的折磨,导致心理冲突,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与人格面具相对立的是阴影原型,它深深根植于生物进化的历史中,包含了在社会生活中无法完全表现出的人的基本动物性。作为人类心灵中一切本然的高尚与优美、丑恶与卑鄙的源泉,阴影在一切原型中能量最大,潜在最危险。

社会通过发展人格面具驯化个人,抑制阴影显现,这种维护文明的代价便是降低并削弱了人类本能的创造力,使生命变得贫乏没有活力。但阴影从不会因为社会的压抑而消失,当这种抑制过于严厉,没有为它提供适当的发泄途径时,阴影就会以战争等灾难形式爆发出来。最佳的处理方式是疏导而非阻碍本能释放出的能量,使意识自我与阴影和谐紧密地互相配合工作,将个体投入到更令人舒心惬意、更富于创造性的活动中去。

事实上,富于创造性的人身上往往溢满了动物性。对阴影进行更深入的考察会发现,在男性身上它以被称做阿尼玛的一个女性原始意象集中表现出来,在女性则相反,它表现为一个男性意象――阿尼姆斯。它们源于由遗传获得的关于异性的集体形象,在生活中与异性接触获得的经验和自身潜在的生物性异性本源,具体则表现为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和女性身上的男性特征以及最初投射到父母身上的对特定异性形象的迷恋(或憎恶)。

阿尼玛让男人多愁善感、孤弱无力,对异性充满邪恶疯狂毁灭性的欲念,不停地在每一位女性身上寻找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

阿尼姆斯则使女性崇拜权威、专横好斗,也更具有自主性。

较之人格面具与阴影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隐藏得更深,更难于把握。

两个上午读完这书,对心理学有一些了解。人心的确有着无数种颜色,不安、恐惧、忧郁、猜忌、嫉妒、愤怒等情绪,与人生而俱来,终身相伴,也就无从消解和摆脱,它们是同行者,重要的是接纳它们,告诉自己,除了生死之外,世上本无大事,让这些情绪如洪流流出内心,汇入现实的大海。对我而言,重要的是永远记住,担心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世界像一只巨大的钟表那样按照它的规律行进,全神贯注活在当下就是人生要旨。很多时候,多余的担心是最糟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这本书的翻译很不好,写得也是磕磕绊绊,韩语写作看来也如同韩国电视连续剧那样拖沓哆嗦,有时甚至是语无伦次,但它毕竟是一本让我快速读完的书,它告诉我:

过去的是已经过去,未来的仍然未来,现在是礼物(present),它是神的礼物,尽情享受你的礼物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弗洛伊德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