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2】和导演一起看《黑骏马》

学校这几天在组织谢飞导演的电影放映会,同时邀请他在放映结束后做个简短的交流。今晚放的是《黑骏马》,蒙语原声配中英字幕,法译名《Conte Mongole》其实不算传神,会后跟导演交流后才知道钢嘎哈啦(Ganggang Hara)在蒙语中表示漂亮的黑色,电影和小说里被作为收养的小马名,更是电影中那首歌的名字。

“ 歌曲对整部电影而言都很重要,因为全片都在讲述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而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寻找。当白音宝力格(Baiyinbulag)找到索米亚(Somiya)时才发现她已不是记忆里的索米亚。” ——谢飞

故事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青梅竹马,一朝分离,君归之日,白璧微瑕。年少时气盛,不愿接纳一个怀着别人孩子的爱人,于是远走他乡,双鬓染白时再次相见,释然了却无法释怀。

我喜欢他们说蒙语的声音,无论是唱歌还是台词都有种酣畅淋漓的直接感,而且因为听不懂,有些画面和情节当中理解不了的地方似乎就能被神秘感盖过。比如奶奶说“至少索米亚能生孩子是件好事(虽然孩子不是你的)”,她从来没有将一个活着的生命扔在过草原上,还有白音宝力格再寻索米亚一拉开帘子床上躺了四个孩子。我说从片子中感受到一种母性,不知道是因为他们长养在自然之中,或纯粹因为人口少对生命更充满热爱,影片中两位女性角色都让我想起土地的意象,沉稳厚实,滋养万物。对苦难的逆来顺受,对孩子无条件地喜爱,而这些似是天性又仿佛会遗传,看进其其格(Qiqig)的眼睛,从这个十几岁亭亭的少女身上也能找到这样无声却巨大的力量。

小说中索米亚不能生育的原因是做了绝育手术,而电影里改为最后一个孩子的难产导致日后再也不能有孩子。难以言明哪一种处理更仁慈一些,索米亚是如此渴望一个又一个需要她喂养的新生儿出现,甚至在分别时要钢嘎哈啦日后有了孩子也交由她带大,因为“少了喝她奶的孩子便无法存活”。叫我再一次想起贫瘠的土地和金色的麦田。

我现在非常想知道女性身体内的母性到底有多少大的能量?还有西方人眼中是否看懂这样质朴却真挚得叫人心发烫的母亲角色?从放映后并没有一个人提及相关问题,我猜测东西方观众对影片的解读角度不太一样吧。被提到的问题有男女平等(从影片中“女孩子想继续上学更难”这句台词说起),藏传佛教和喇嘛佛教、影片取景有无特殊意义、内蒙外蒙和俄罗斯蒙古人的不同、少数民族政策等等。


【Film-2】和导演一起看《黑骏马》_第1张图片
《黑骏马》剧照.jpg

记一些问答中留下印象比较深比较有趣的点:

主题曲的女声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用蒙语唱的,嗓音之清亮让腾格尔乍听之下不禁叹服。

《湘女萧萧》选了20多岁的娜仁花,这部《黑骏马》是十多年后的她,在英国进修课程后的她。

片中不少景色取自外蒙,演老奶奶的那位老人还曾问过“需要演一个外蒙的老祖母还是内蒙的老祖母”,因为受俄罗斯影响较深,在内蒙人还睡在蒙古包内地上的毯子上时,外蒙人已经有俄式钢丝床了。

光线对影片很重要,草原上的光照中午一段时间太强,为了拍最后一幕腾格尔在阳光中金色的剪影,团队早上四点天不亮就做好准备,只为了捕捉那一瞬间的光影。

其实个人原因,我被戳泪点的是奶奶在雪地中喃喃要找回孩子和小马驹到黑骏马最后与奶奶一同死去那一段。因为太真实了,一个老人被风吹乱的银丝,满脸的皱纹,弥留之际的神志也不甚清醒,却还心心念念着儿孙,眼中的慈爱。我只要想起三年前接到的那通越洋电话,和跟着奶奶一同下葬的那只狗,泪水就无法止住。

一部拍过后二十几年依旧把人看哭的影片,很高兴今晚没有错过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Film-2】和导演一起看《黑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