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牡蛎神奇的记忆_3则(20171219)

高智商是制造不出来的

现在有个科学梦,说我们能不能用基因编辑的方法改变自己的 —— 或者至少改变我们下一代的 —— 智商。我今天要说的是这可能是一个神话。哪怕从理论上讲,高智商也不可能用基因编辑的方法“制造”出来:

1. 决定智商的不是一两个基因,而是至少52个基因,而且其中每个基因起的作用都很小。

2. 智商是多个基因复杂配合的结果。这个复杂性很可能超过了计算机算法模拟的能力,因而就不能被人理解和“逆向工程”。

3. 自然选择已经把我们的基因优化的很好,任何自然变异可能都是在性能和风险之间的取舍,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现在基因编辑技术刚刚开始,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技术到底能带来什么。如果是为了避免某个特殊的疾病,改变一下基因大概是可以尝试的。但是要说制造高智商,那首先是做不到,其次也是不应该。

| 万维钢的评论

我有一个想法,大约所有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问题,有简单原因。这种问题可以用普通的工程方法解决。比如如果有一个人,各方面都很优秀,之所以混得不好仅仅是因为缺少一笔启动资金,那解决方案很简单,借给他钱就是了。但这个世界上有简单原因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第二类问题,是没有简单原因,很难理解,但可以用大数据分析发现其中的一些相关性。比如去年咱们讲《人人说谎》那本书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旦有飓风要侵袭某个地区,那个地区的沃尔玛的某款草莓馅饼干的销量就会上升。为什么是草莓馅的呢?我们不能理解,但是这个相关性非常强,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相关性解决问题,无非就是飓风要来了你要多储备一些草莓馅的饼干去卖。

第三类问题,就是今天所说的问题,既没有简单原因,也没有很强的相关性。52个基因有用,可是每个基因作用都很小,你还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跟其他几万个基因配合的。

对农作物的各种“转基因”,可能是第一类问题。对人类疾病的基因编辑,可能是第二类问题。而“制造高智商”,则可能是第三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可以理解也可以解决。第二类问题是不理解,但是可以解决。第三类问题是不理解,而且无法解决。

当然大自然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胡乱尝试。有用的就保留,没有用的就淘汰。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最后剩下的都是好东西,这当然就是进化的机制。

对第一类和第二类问题,你还可以说“人定胜天”。可是对这第三类问题,你对进化不能不服。这可是大自然用了无数生命换来的答案!所谓“敬畏”大自然,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万维钢《日课061|高智商不是制造出来的》




在孩子看来,孩子们是我们,而成人是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孩子,到了一起,都会很快地融入群体,这才是他们自己人。在孩子们看来,我们大人是一群望而生畏、不讲道理的奇怪的物种。

——何帆《教养的迷思2:“叛逆”是孩子的生存之道》




文摘:牡蛎神奇的记忆_3则(20171219)_第1张图片

牡蛎神奇的记忆

牡蛎生活的区域叫做潮间带。也就是说,这个区域里,如果大海涨潮,就会被淹没,而退潮的时候,则会露出水面 。因为有这样的潮起潮落的特点,所以牡蛎们平时的行为也是跟这个节奏有关的。涨潮的时候,被海水淹没,就把壳打开去过滤海水当中的浮游生物来吃;落潮的时候,露出水面,就把壳关闭,保护自己。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把牡蛎从礁石上撬下来,带到人工制造的海水里,它也会按照这个节奏来开、闭壳。虽然人工海水里没有潮汐,但它们自己心里有潮汐。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有一位科学家在美国东海岸的一个地方,采集了一些牡蛎然后,他带着这些牡蛎来到了美国中部的芝加哥,把牡蛎们放进了地下室的一个水族箱里。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他观察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变化:一开始这些牡蛎是按照被采集的地点的潮汐正常开闭壳的。但是慢慢的,它们开闭壳的时间发生了变化,最后固定了下来。科学家发现,这时间和其他任何地点的涨潮落潮时间都不吻合。

经过反复的计算,有一天,这位科学家突然醒悟了:这不是任何地点的涨落潮时间,这是芝加哥的!

可问题是,芝加哥并没有海——很明显,这些牡蛎假设芝加哥有海,准确地判断了这片“想象中的海洋”的潮汐规律,并且让自己开闭壳的时间符合“想象之海”的规律。

科学家猜测,它们是通过感知周围空气里气压的变化,来做出这样的调整的。但具体它们是怎么做的,至今依然没人知道。毕竟,牡蛎从它们的祖先开始,在海边感知潮汐的变化已经有好几亿年了,这是它们的生存之道。

——徐来《生理学·动物 | 牡蛎怎么记住潮汐规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摘:牡蛎神奇的记忆_3则(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