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叠》——看了这么多书,反而越读不懂这个世界了



自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之后,就火得一塌糊涂。也是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个雨果奖并不是为了纪念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写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还有《“诺曼底”号遇难记》),而是为了纪念来自卢森堡的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雨果奖是一个颁发给科幻或奇幻小说的文学奖。


人家说,看了《三体》再看《北京折叠》就像看了一个序,我觉得这个比喻再恰当不过。因为故事情节很简单,人物关系也很简单,就发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内。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三个空间实际上说的就是三个阶级,主人公在一天内经历了三个空间,他并没有觉得不妥不和谐不公平,也没有想过去改变现状,文中是这样说的,“他觉得自己似乎接近了些许真相,因而见到命运的轮廓。可是那轮廓太远,太冷静,太遥不可及。他不知道了解一切有什么意义,如果只是看清楚一些事情,却不能改变,又有什么意义。”表达的是一种社会底层人民对社会现状的无能为力,因为无法改变,所以没有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有名的“二八定律”,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其实,社会中的不公平太多。小说中拿一个科幻世界举例说明,更是对当下世界阶级分化明显、社会不公的抨击。


可能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很多,而我懂得太少。看了这么多书,反而越读不懂这个世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折叠》——看了这么多书,反而越读不懂这个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