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网上评价不高,但了解其他公司的实践始终不是坏事,需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思,最佳实践不一定对所有企业都适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本节案例主旨: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团队管理/组织发展
第一篇 产品创新/用户体验
企业战略+产品技术变革,以用户需求来寻找最佳的产品形态,从客户需求驱动产品管理,以用户价值解读产品精神。从交互设计到设计决策,再到情感化产品设计思路。
UC核心用户需求:快+省->持续改进->快速迭代快速反馈快速创新、灰度发布(公司内测、论坛内测、特定渠道灰度发布)->提前收集关键体验数据:简化不必要的产品研发流程,敏捷模式+注重工具完善、知识传播和数据统计分析->持续研究产品优缺点+自主创新或的产品改进&研发各环节人员进行不断教育使用极致养成习惯。面对用户的诉求和建议,要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需求,哪些是误导->从表面到紧紧抓住用户最内在的需要,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满足用户需求。
“车机”:车内娱乐系统,对车内环境的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研究、用户需求判断设计出解决方案=机械化驱动->强调情感化+信息娱乐化。
调研(方法:宏观-用户需求分析、技术趋势、文化背景、微观-竞品分析、人机环境分析、焦点小组、用户访谈、实地研究、Benchmarking、Persona;输出:用户需求、场景分析报告、竞品分析报告)
概念设计(方法:头脑风暴、工作坊、用户场景、情景版;输出:设计原则、典型界面、概念演示视频)
详细设计(方法:专家评审、焦点小组、纸面原型;输出:设计规范、详细架构、详细设计文档)
软件开发(输出:软件版本)
用户测试&迭代开发(方法:用户测试、专家评估、版本检视;输出:易用性问题、改进点、迭代优化版本)。
从人因角度看,感官、情绪、环境、硬件等对设计及操作有较大影响;从用户需求看,重点功能、扩展功能、附属功能(1-5)。
在保证重点功能品质下,逐步完成扩展功能的设计和规划:重点功能是指用户使用频率较高,同时用户也觉得非常重要;扩展功能是指用户使用的频率很低或者没有使用过,但用户感知其重要性较高;附属功能是指用户使用频率低或者没有使用过,同时觉得其重要性较低;
从使用场景角度分类->从而得到设计理念和设计整体构思:安全第一+愉悦享受(Safety/ Easy to Use/Reliable/Engaging /Unique等)-以安全为前提,人机交互、流程逻辑、页面布局、视觉设计有机结合。
中兴挪威ICT项目
UCD以用户核心,认为用户体验是需求的重要部分,需要前期就进行交流 + 认为界面上的功能交互设计必须紧密结合用户场景 + 认为用户体验工作要贯穿研发过程,指导产品上线 + 认为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要邀请用户一起参与。
UCD设计团队:设计经理-负责与客户同步对功能需求的理解,转化为交互设计方法,以及指导Demo的完成-交互设计师(负责梳理业务流程,以及输出产品功能的交互设计方案)、视觉工程师(视觉设计,定义界面视觉规范)、前端工程师(负责将交互和视觉设计方案通过Html实现形成Demo)、国际化工程师(理解功能需求基础上,翻译Demo和及时优化)。
获取用户和组织对系统的最佳满意度为中心,形成闭环:获取用户对产品体验的基本需求、详细了解和理解系统的使用背景、明确用户与组织的非功能性需求、针对用户反馈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根据用户需求评估产品设计方案。
实践过程:概念阶段(输出《用户研究报告》,详细分析用户特征-国家、用户、文化习俗、工作生活、地理与气候、经济与通信等,竞争产品和任务场景)-客户深度交流(F2F&Demo)+竞争产品分析+客户资料分析、设计阶段( 输出《UCD设计说明》,说明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开发阶段(输出《易用性测试报告》,系统评估分析用户体验关键点)、交付阶段(输出《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问题清单+调查问卷,满意平均分)。
几个关键实践:和客户一起参与设计,从头至尾;有一支专门的UCD设计团队做支持,全体人员合作分工、设计管理建议闭环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每次输出专业规范、ISO 13407。
人类机器人系统:将用户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应用于我们的软件中-第一手经验和采访设计出原形,在纸上进行-快速迭代发现解决问题。UCD:Plan->Research->Design->Adapt->Measure。
Netflix在AWS:在线视频服务队计算、存储和网络等方面的需求量很大、敏捷性+灵活性。分阶段迁移,最佳实践:考虑到可能的故障而设计-假设会出问题(高可用性:备份恢复自动化+持久化Chaos Monkey检查应用服务在AWS上的鲁棒性)、基于云的产品特性(松耦合、Auto Scaling)、基于云的大数据分析(EMR分析)、灵活的开发和管理模式(开发运维部门紧密集合+运维自动化)-开源展示实力和互联网分享精神。
第二篇 团队管理/组织发展
快速迭代,构建互联网化地团队管理,从精益思想到精益团队管理,以及如何发挥自组织团队管理,打造阿米巴模式小而美团队。如何使用敏捷驱动的团队?如何建立组织中的可视化看板?掌握动态运营管理机制。极客精神(一群以创新、技术和时尚为生命意义的人)提升团队效能、跨界管理、游戏化的员工管理、顶层设计下的组织转型。
快速提升初见团队需求分析能力:控制人力成本基础上提高团队产出,需求端良好管控+培训新员工。多模式地方搜索、广义签到、优化产品体验、用户参与。
Facebook的LBS服务发展的启示:立即满足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保证数量增长和增长潜力,理解用户需求需要收集大量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理解用户需要和产品创新需要进行很多的测试;内部测试-甚至无专门正式的测试团队,帮助产品开发团队集思广益和调整产品思路;容错系统,合理处理系统设计外的情况;增长,增长,再增长-一个发布不是开发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发的开始-不断观察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结合用户的建议,可以帮助产品迭代和发展,贴近用户的需要:执行力+质量+稳步发展很重要。
大型研发团队的知识管理实践:人来-新人加入团队,如何让新人快速成长、快速融入产品团队?人往-技术骨干离开时,如何减少损失、规避风险?不重复发明轮子, 可以看到的是:知识库条目、条目被学习次数、促进了线上技术交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复用次数。
在研发团队实施知识管理需要:
“老大”很重视知识管理-由于很难量化其价值-业界难题;知识管理要与项目结合才会有人去主动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企业知识库沉淀的内容是实际项目研发过程中具体的、有效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离您最近的知识库;
知识管理PPT(People:有专人负责知识管理-负责宣传和推广/负责开发和运维/负责创新的组织,评审和应用推广-一线业务部门挑选骨干担任知识官-发现业务部门知识管理需要/推进创新与知识在业务部门中的应用/知识库内容审核、Process:要有配套的制度与流程,如考核、激励、宣传、积分体系等,知识管理可以与业务部门KPI(绩效\晋升)结合,知识官津贴。辅之以物质奖励:沉淀、分享、学习都会有机会参与抽奖和竞拍-程序员比较喜欢数码类产品以及技术书籍;精神奖励:优秀内容推首页,重点推广。Tools:知识库,工具和组织。
四个步骤推进:整体规划(与公司战略结合,搭建激励、考核、宣传制度-知识官团队和知识库-系统工程)、分步实施(由点刀面,逐步推进) 、重点突破(从需求最迫切部门开始,从公司战略产品开始,容易见成效并积累经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快速试错,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如果是小型团队(几十个人):可以没有知识库平台, 知识库管理制度,知识官团队,但只要从自己做起,定期总结心得与经验,分享给小伙伴们,逐步影响周边的人。
管理界格言:您想要得到什么,就要考核什么(You get what you measure)。
自组织团队的实践与讨论:以客户需求和测试为驱动、团队组织结构松散,但效率很高、项目协调人员在团队组织中占较大比重、团队成员不一定水平一致,但目标明确、基本一致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责任分散在每个成员身上、项目经理及各个部门的Leader,多数充当服务者的角色-行政上的权利很少使用、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团队。
三个最佳敏捷实践(不好说):测试驱动、快速迭代、建立自组织团队Mishkin Berteig-管理者为团队成员提供培训,团队成员不断改进工作(自我管理+管理者服务)-如何让团队成员朝着目标一起努力是团队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服务+领导:第一是管理者必须绝对可靠和真诚-管理者必须问团队问题,并给与充分彻底的回答、其次需要足够的勇气帮团队解决一些难题、最后必须对团队目标有比较清楚地认识,并带领团队实现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不能强迫团队做任何事情。
现实世界的自组织团队:应该由足够的宽容度容得下各式各样的人才,但宽容并非毫无节制,团队需要对个人有一定的“塑造性”。团队内的成员彼此影响,大家通过长时间的磨合以及团队整体文化的熏陶,性格与价值观趋同,做事方式方法形成默契,自觉性和自发性-某位成员没法被塑造是,团队自我净化能力进行“清理”-团队规模较大应该考虑更多如何发现并保护我们团队的自组织上面。
几点管理意见:规章制度很重要但要“因地制宜”;关注管理水平的时效性,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如果员工绩效本来就不错,是否需要新的管理手段或者政策破坏这种和谐局面;管理人员充当服务者角色比管理者更加有效;网状管理结构强调的是职权的分散而不是简单的复制。
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岗位职责梳理和价值观培训,统一组织绩效判断依据-通过晒目标的方式,让管理团队对研发中心的绩效目标、互相协作方式达成共识-为团队制定相近的绩效辅导方案,逐一沟通-双周会,集体评估-多个交付小团队-扁平化结构,集体绩效。
避免固定不变的绩效管理模式、避免绩效考核和敏捷不匹配、避免绩效考核的斗智斗勇、避免绩效考核强推SMART目标、尝试晒目标、尝试人员盘点、尝试职责分工岗位层级梳理-让每个人清楚自己的位置、尝试设定与考核分离、尝试稳定的团队为业务负责、尝试绩效从有到无、尝试持续变革绩效管理模式。
几小时组织的,也是个人的-组织绩效到个人绩效;绩效知识工具,工具的好坏在于使用者;管理着员工的绩效层次。
作者总结-管理者绩效成熟度:用绩效控制工作、绩效辅助理清工作、绩效是团队做出来的、绩效是自己做出来的、创造让员工成功的环境;员工绩效成熟度-为指标工作、为工作工作、为团队工作、为自己工作、工作就是工作。
团队管理中的反激励和应对措施:反激励是本来是激励,但实施后确实相反的结果。
反激励之一:能者多劳-任务分配时尽量公平优先,然后才是能力强的人适当多做一点,以帮助团队尽快完成;管理者做任务调整的时候,心理要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完成一部分工作;管理者考核绩效是要看到那些额外的工作。
反激励之二:口头奖励的通货膨胀-要注意控制数量,分清层次-什么是好,什么是很好,什么是非常好;表扬时要真诚,并让员工感受到;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应关系,不要让精神激励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基层员工最重要的是物质激励。
反激励之三:快速升职-管理者要清楚家底子,对团队和部门内的晋升空间要心里有数;开辟虚拟晋升空间,如技术专家;当破格提拔时一定要三思:是否有负面作用,正面作用>负面作用;资历绩效标准达到了-该升还是要升的。
反激励之四:工作越清闲越不满意-让团队每个人接近满负荷,然后忙闲搭配,不能长期超负荷;每个人的工作都具有挑战性;鼓励技术员工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但不要花主要精力。
反激励之五:安抚式晋升-考虑晋升标准和案例,每次晋升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员工有抱怨,关键是要理解员工的郁闷之处,提出提高的办法;遇到抱怨按照原则来,也要自己反思-真的达到标准?
反激励之六:谁擅长,就分给谁-分配任务要兼顾效率和培养,在工作中学习非常重要,老带新;工作需要新鲜感。
可能还包括别的反激励:是不要给员工打破规章的特别待遇?为了鼓励整个团队轮流坐庄?完全相信员工,还要不要做监督?严格要求可能带来副作用。
激励工作有三个要素:员工是否开心、团队是否开心、管理者自己是否开心-关于用自己的方式。
游戏式管理系统:经验值管理系统,采用实时记录的方式,充满乐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促进自我激励和管理-但遇到的问题是离职率高、个人业绩没有有效提升、员工没有归属感、忠诚度低等-敢于构想(来自日常工作),缜于思维(以人为本,反复推敲规则,公平竞争,必须有明确的和被重复推演的计量规则和计量标准):薪资由等级决定,按经验值来,让员工给自己涨工资。
明确获取经验值的路径:岗位经验值-日常工作,根据当前岗位和职级情况获取每日固定经验值;项目经验值-参与完成项目和任务越多越能获得经验值;员工可随时查询自己的经验值状态。未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应做到:高效的沟通、智慧的工作、规范的管理、活泼的形式、简单的投入。
解读惠普的全球研发管理方法:技术创新、概念创新和产品创新。清晰明确的愿景和目标(建立创新文化,建立创新平台);高效合理的团队;强有力和持续的推进(详尽计划)-按季度推进,全方面活动-电视媒体、海报、传单、现场采访、现场答疑和继续派送,创新日-创新明星;降低准入门槛(人人参与:ideas-solution-value)来推进创新产出: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或项目业务领域,可以是流程改进、对管理的建议、关于工作环境的创新、关于工会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有效的激励机制-老大精神和行动上财力人力的支持-与绩效挂钩-不断曝光持续宣传-蝴蝶效应和鲶鱼效应;高效的平台:在线平台(网页=idea portal&solution zone)+ 离线支持和合作( superman来借力实现创新落地)+ 专家团队(虚拟团队评审和鉴定)+ 知识管理的过程(创新被广泛使用,持续过程)
一个跨国银行的敏捷转型
敏捷中心(团队代表、组织内敏捷教练、组织外敏捷教练)和敏捷教练(辅导团队:收集团队需求,资质判断和准备、教练带着一起做、教练陪伴一起做、自己做、关闭;收集痛点和改进机会,寻找一个团队或几个团队试试,判断分析试行结果,推广到更多团队,观察部署情况,再识别改进机会)
敏捷意识和方法的全员培训(按阶段普及:管理层+基本/敏捷流程/高级篇)
全球经验积累和分享(先驱-复制有效实践、发现收集团队痛点、帮助团队解决问题;wiki知识看做资产,鼓励全球所有员工积累和分享知识,人人参与编辑,人人做贡献。选定一些实践作为所有团队必须遵循的标准,比如-相同固定的迭代周期,敏捷中心发表评估检查表,敏捷中心提供关键度量指标)
避免half_arsed Agile(制度化敏捷实践,允许团队在组织过程资产基础上定义自己的制度,当与组织矛盾提到中心来解决:准备-启动团队敏捷扫描、团队章程定义、培训;启动-设立角色、使用产品代办事项、开始仪式和实践;路程:制度化敏捷实践、提升角色设置,仪式,实践;日常工作:保持迭代改进、帮助解决问题、提议新实践)
自我诊断,团队驱动(成本和重要性-敏捷评估检查表)
注重代码质量(SQALE:低成本快速建设、提升团队对clean code的认识、定量技术债务、代码质量等级评定)。 Indices:可维护性、有效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测试性。
背景和目标:更快响应客户,系统仍然稳定可靠运行。
大型敏捷组织转型需要平衡组织、团队和个人的利益和诉求:正确理解团队自组织、给团队提供知识资产,允许团队裁剪、坚持组织底线要求;避免变形一半的敏捷:给出检查表,团队自己认识出不足、团队和组织互动协调改进;敏捷中心和教练:前期导入培训启动、中期近距离辅导、后期指导、承上启下避免生硬敏捷转型。
敏捷驱动:方正VRE模型(价值-角色-激励),敏捷技术分享+敏捷兴趣小组,敏捷最重要的是价值和人-自组织+松结对。
价值驱动力Value Driver-做产品前搞定资源,搞定人(产品经理和团队,包括外包资源),通心路(团队同一频道,聚焦在一个点上-开例会畅谈以后发展和工作是为了什么:有价值的团队,产品价值、生命周期、销售预估、销售策略、市场细分、竞争分析都过一遍-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成员一起分析这些价值点)、理思路(自己怎么做项目、做产品)、练套路(团队习惯);
角色驱动力(Role Driver)-尽量少接触否定你的人,团队成员自己去找自己的位置,新产品开发不仅仅是公司的事情,也是自己的事情-把握好每次机会,然后让他参与大框架决策、实施、反馈,也就是适当授权。沟通技巧包括: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人,建议大家了解下DISC行为分析、让不同类型的人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前期每周认命一个负责人,感受项目难题以及怎么去处理,并总结自己的经验、告诉他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达到的效果,做好了我的感受是什么,做坏了我的感受是什么,要及时批评和表扬,后期测试人员为主导的项目经理。
激励驱动力Motivation Driver。要激励别人,首先要激励自己,平时学会赞赏别人,有人喜欢做擅长的事情,有人喜欢挑战的东西,分析团队每个人的性格和适合的方法,了解每个人的需求,双因素理论-让大拿爽,并且让团队成员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走得更爽。